對未知世界的探索,人們往往會抬頭仰望星空,暢想浩瀚的宇宙。其實,地球上也有一片充滿神秘的地帶等待著被揭秘,那就是海洋。

海洋覆蓋了地球70%的面積。然而,有80%以上的海洋,人類從來都沒有探索過,難怪人們說,人類對火星的了解,可能比地球上的海洋還多。

地球表面最高的山是8,848米高的珠穆朗瑪峰,目前人類已知的海洋最深處是馬里亞納海溝(Mariana Trench),水下達11,034米。據說90%的人都有深海恐懼,那些說不怕的,是因為不了解深海。

第一層:透光帶

水下200米,這裏是海洋透光帶(Epipelagic zone)。顧名思義,就是陽光能夠穿透到的水域。這樣就可以為各種浮游植物提供光合作用所需的陽光。所以在這一層各種海洋動植物也是最豐富的,如果人們在透光帶潛水,就可以看到夢幻瑰麗,充滿生氣的海洋世界。

說到潛水,因為水的密度大約是空氣的800倍,只要海水深度每增加10.3米,水壓就會增加一個大氣壓,所以在沒有潛水設備時,一般人潛到水下5米時就會覺得不舒服,到10米左右就是極限,專業潛水員可以到水下約20米。如果要看美麗的珊瑚、可愛的小魚,這個深度就足夠了。目前,人類無裝備潛水的世界紀錄是由法國自由深潛冠軍吉翁奈瑞(Guilla ume Néry)在2006年創下的113米。

法國自由深潛冠軍吉翁奈瑞(Guilla ume Néry)在2006年創下113米無裝備潛水的世界紀錄。(未解之謎影片截圖)
法國自由深潛冠軍吉翁奈瑞(Guilla ume Néry)在2006年創下113米無裝備潛水的世界紀錄。(未解之謎影片截圖)

從水下20米開始,就會看到一些比較奇怪的海洋生物。比如獅鬃水母,這種水母是世界上體型最大的水母之一,它頭頂的傘能達到2米,觸手超級多,最多能有150條,長度能有35米。由於看上去像獅子鬃毛一樣又濃又密,所以被稱為獅鬃水母。

再往下到水下65米,如果這時人在北太平洋,可能會碰到常常被誤認為是海怪的巨型章魚。曾有人發現體重達71公斤的北太平洋巨型章魚,臂展能達到6米多,它只要收縮或舒張色素細胞,便可改變皮膚的顏色,輕易隱身在環境之中。難怪會被古代航海員當它是妖怪。

到了水下100米,這裏是帶魚的樂園。帶魚其實不太愛游泳,白天沒事就仰著頭在60米左右的海中漂,晚上就沉到100米的地方繼續漂。在這個深度,在波羅的海北部海域還可以看到一個巨大海底圓盤,這是瑞典專業打撈團隊Ocean X在2011年發現的,他們表示電子設備在圓盤200米左右都會失靈,經過多方面的研究,他們提出這可能是14萬年前沉入海底的外星飛碟。

越往下,光線越來越不足,到了水下200米,來到了透光帶和中層帶(Mesopelagic zone)的分界線。

第二層:中層帶

水下200米至1,000米是海洋中層帶也稱為黃昏區,因這裏昏暗無光,但又不如更深的海域那麼漆黑。在這個深度,人們發現了一種叫皇帶魚的魚。

它身體側邊扁平,為銀白色,有著紅色的鰭。人們一開始以為它是如水蛇般扭動游行,後來才發現,它游動時全身挺直,不做任何彎曲動作,完全依靠背鰭作出波浪狀運動推進。

1996年美國加州曾捕捉到一條7米長的皇帶魚。難怪皇帶魚也被稱為「海魔王」或者「龍宮使者」。

往下來到水下332米,這是人類有裝備潛水所達到的深度極限。2014年埃及男子阿梅德加布爾(Ahmed Gabr)在一條繩的幫助下,以12分鐘潛到紅海水下332米,創下世界紀錄。

2014年埃及阿梅德加布爾(Ahmed Gabr)以12分鐘潛到紅海水下332米創下世界紀錄,這是有裝備潛水的深度極限。(未解之謎影片截圖)
2014年埃及阿梅德加布爾(Ahmed Gabr)以12分鐘潛到紅海水下332米創下世界紀錄,這是有裝備潛水的深度極限。(未解之謎影片截圖)

繼續來到海下500米處,壽命長達100年的甘氏巨螯蟹就住在這裏。它的腿特別長,伸展開來能有4米多。這樣相對來看,它的身子就很小,看上去很像一隻巨大的紅蜘蛛。甘氏巨螯蟹生活在日本岩手縣至台灣東北角以外的太平洋海域,在日本是作為食品和觀賞兩用的。

如果在這個深度看到了帝企鵝,也不要詫異,因為帝企鵝能在水下憋氣1小時,最深能潛入水下565米,應該是世界上最會潛水的鳥。

此外,這裏還是藍鯨的棲息地。藍鯨身長可達33米,重180多噸,是地球上現存體積最大的哺乳動物。

再繼續往下潛,在太平洋水下600米處,會看到一種長相非常奇特的魚──大鰭後肛魚。看起來像眼睛的部位其實是鼻孔,真正的眼睛是在腦袋上面透明保護罩裏的兩個黃色的球。眼睛可以在保護罩裏旋轉,視覺範圍很廣。

而在澳洲和塔斯曼尼亞海域水下600米,還能看到一種表情很特別的魚──水滴魚。它身上沒有肌肉,在深海活動全靠那身體有浮力的、凝膠狀的肉。而這堆肉耷拉下來的樣子,讓它看上去很憂傷,所以也被稱為憂傷魚。

來到海下900米,這裏有經常和抹香鯨進行搏鬥的大王烏賊。它是世界上最長的無脊椎動物。雌性大王烏賊最大可長到約13米,光觸手就有10多米,反而是雄性大王烏賊要小得多,不過人類至今沒有發現完整的雄性個體。

繼續往下100米,來到1,000米的深度,這裏的氣壓已經超過金星表面了,人類如果來到這裏,會因肺部充血瞬間窒息,幾秒內身體被壓碎。

這裏也是第三層半深海帶(Bathypelagic zone)的起點,至此進入一片漆黑。

第三層:半深海帶

半深海帶的範圍是水下1,000米至4,000米,這裏的生物種類已經大幅減少,神秘感越來越濃。

比如墨西哥灣水下1,000米處,竟然發現了「海中湖」。在大海中怎麼還有獨立的湖泊?專家猜測這或許與湖泊中的鹽有關。這個湖泊鹽份濃度更比周圍海水高出3到5倍,這層鹽就如同一張薄膜一樣覆蓋在湖面上,防止湖內的水流走。此外,湖內更有濃度超大的二氧化硫與甲烷。任何生物一靠近就會馬上一命嗚呼,被稱為「生命禁區」。 

離開海中湖去水下1,200米看「煙花」,這是一種罕見且美麗的水母──馬氏海生水母。因為它具有亮紫色的觸角和淡藍色的傘帽,遠看像深海中的煙花一般,所以也被稱為煙花水母。

在深海世界中,由於沒有光線照射,很多深海生物都具備自身會發光的功能,通過自己體內的化學反應而發出「生物熒光」,為了吸引獵物、配偶或躲避天敵。而煙花水母本身並不會發光,它的色彩是靠反射燈光呈現出來的。

在這個深度還可以看到棱皮龜,它是人類已知最重的爬蟲動物。棱皮龜全身是深藍或黑色的,身上散布白色或米白色斑點,擅於潛泳,以水母為主食,有「吃水母機器」的綽號。

再往下來到水下1,300米,這裏有一種長相很醜的鯊魚──歐氏尖吻鯊。它的上顎可以自由收縮,捕食時它先用凸出的尖吻來探測獵物,一旦發現,立刻彈出上顎咬住對方。歐氏尖吻鯊上顎出射速度達到0.16s,這速度絕對是魚類捕食之冠。

再深潛到水下2,000米,這裏有一種自帶燈籠的魚──鮟鱇魚。它頭上的燈籠是為了吸引獵物的。等獵物過來,它就張開布滿獠牙的大嘴,一口吞食獵物。

而人們看到的怪獸般的鮟鱇魚是母鮟鱇魚,而公鮟鱇魚身材則小巧得多。公鮟鱇魚找到一條母鮟鱇魚後,就會用牙咬住母魚的腹部。幾個星期後兩條魚的組織就會互相融合,公魚一輩子會連在母魚身上,而母魚的血在它身體裏流動,會供給公魚營養,一條母魚身上有可能同時有十幾條公魚。

在往下來到約2,500米,會驚奇地發現海底冒煙,其實這裏冒的不是煙而是水,是壯觀的深海熱泉。熱泉所噴出的「煙」還會有不同的顏色,當海水溫度達100℃~300℃時,形成了白煙;當海水溫度達300℃~400℃時,海水裏的暗色硫化物礦物聚集,就形成了黑煙。

深海熱泉自成一個小生態環境,有一些生物在其中生活,基本不與其它生態系統來往,這樣很容易形成「地理隔離」,所以理論上不同的深海熱泉附近,應該存在不同種類的生物。但讓科學家們困惑的是,目前所發現的深海熱泉生物群落雖然彼此分離,但都是非常相似的。為甚麼會這樣,還是未解之謎。

往下走到水下3,000米,與那些嚇人的深海生物不同,這裏有一種可愛生物──小飛象章魚。它不僅長得像大象,還有一對超級巨大的「耳朵」,很像迪士尼動畫片裏的小飛象Dumbo。

到3,800米的深度,著名的泰坦尼克號沉船孤獨地躺在這裏。100多年來,人們一直無法將其打撈上來。圍繞著它的沉沒有著很多疑團,以及令人唏噓的故事。前段時間,為潛水探訪泰坦尼克號卻不幸內爆的「泰坦號」潛艇事件,又為它增添了一份悲劇色彩。

繼續往下,就要進入深淵帶(Abyssopelagic zone)。

第四層:深淵帶

水下4,000米至6,000米是深淵帶,希臘語的意思是:深不見底。這裏的很多海洋生物已沒有視覺器官,只能靠觸覺感知世界。這裏的生物有海綿、海星、海參等。

特別需要提到的是深海獅子魚,它因為旗幟狀的鰭長得就像獅子的鬃毛,才獲得這個名字。雖然獅子魚常在淺水區溜達,但它最深可達到水下7,700米。

第五層:超深淵帶

水下6,000米以下就是超深淵帶(Hadopelagic zone),英文名來源於希臘神話中的冥界之王哈迪斯(Hades)的名字,有「地獄」之意。超深淵帶也叫海溝地帶,一般認為是地球板塊相互擠壓而成。全世界6,000米以上的深淵共有37條,其中最深的就是馬里亞納海溝。

在水下8,000米的地方,人們發現了深海蝸牛魚,它是人類至今在最深海域拍攝到的魚,是所有脊椎動物之冠。

去到水下一萬米的海底,這裏的水壓達到1,000個大氣壓,相當於2,000隻大象踩在一個人的身上。不過沒想到,一種叫短腳雙眼鉤蝦的生物竟然可以在這裏生存。這些小蝦只有幾厘米長,如此的小個頭卻能承受如此大的水壓,真是令人驚歎生命的奇妙。

在水下10,060米這個地方卻發現了一個巨大的單細胞原生生物,這個生物雖然是單細胞生物,但體長20cm,一個細胞就20cm!

最後來一探馬里亞納海溝最深處,水下11,034米,號稱最接近地心的地方。這裏也被稱為「挑戰者深淵」。1960年1月23日,瑞士探險家雅克皮卡爾(Jacques Piccard)和美國探險家唐納德沃爾什(Don Walsh)首次下潛至挑戰者深淵,並停留了20分鐘。而第二次有人挑戰這裏就到了2012年,加拿大著名導演卡梅隆獨自乘坐深潛器,下潛至馬里亞納海溝挑戰者深淵的底部,成為第三個到達地球最深處的人。之後隨著水
下技術的發展,迄今為止,已陸陸續續有27人去過挑戰者深淵。

其實人類對海洋的了解還是非常有限的,海洋底下還有很多未知的東西。比如,人們在海底還發現了精美的建築、城市,民間還傳說在水中看到美人魚,也有UFO愛好者說海底有著外星基地。一切未知的神秘海洋領域仍有待人們去探秘。◇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