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一項研究指出,家長與正值青春期的孩子有良好緊密的親子關係,將有助於其成長過程的身心健康,且能降低尋求尼古丁等有害物質作為慰藉的程度。專家提醒,孩子在青春期面臨外在誘惑時容易猶豫不決,父母的態度會影響他們的決定,有些不該做的事情,除了說明原由、分析利弊外,還要明確禁止,像是接觸毒品、嘗試抽煙,適時和青少年建立要求和界線也很重要。
該研究由美國費城兒童醫院(CHOP)研究者進行,採用《全國青少年至成人健康縱向研究》數據,共查看1萬5千多名於12~17歲期間已參與此研究的成人數據,進一步分析受試者在青少年時期與共同生活的母親及父親關係中的一些具體、可測量的特性,像是父母的溫暖、溝通等,對比參與者24~32歲期間的壓力水平、樂觀、尼古丁依賴及藥物濫用等健康評量狀況。
結果顯示,親子關係,在「溫暖、溝通、在一起的時間、學業期望、關係或溝通滿意度以及引導式管教」水平較高者,其成年早期的「總體健康水平」顯著提高,而孩童成人後的「樂觀程度」及「戀愛關係品質」明顯較高,其「壓力和抑鬱症狀」水平較低。
研究也指出,青少年報告中「父母溫暖程度、相處時間及人際關係、溝通滿意度」較高者,也與成年早期「尼古丁依賴和藥物濫用」程度較低,以及「意外懷孕」機率較低呈現顯著相關。
宇寧身心診所院長吳佑佑表示,上述研究顯示,青少年的父母溫暖程度、相處時間及人際關係、溝通滿意度較高者,與成年早期尼古丁依賴和藥物濫用程度較低,以及意外懷孕機率較低呈現顯著相關。
不過,吳佑佑認為,這部份結論仍需進一步探討文化背景的差異,特別是尼古丁依賴與藥物濫用是否屬於相同等級的傷害性,在不同文化中或許有不同解釋。若摒除文化差異,從上述研究可發現,青少年與父母的牢固關係會讓他們在成年初期有更好的健康和幸福感,因此,加強父母與青少年關係對孩子的長期健康幫助很大,建議父母多以溫暖、正向方式和青春期的孩子互動。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建議,父母和青春期或正值叛逆的青少年相處時能避免常常發生衝突,可以在觀念上先做些調整。
葉雅馨說,家長要了解,不同世代看待同一件事情的不同觀點、角度會產生不一樣的判斷,若看到孩子在服飾或外觀上比較新潮,可試著拋開主觀意見,用接納、欣賞的態度取代一昧的制止或斥責,從互動中聽懂他們的語言、了解青少年流行甚麼、同儕間關注的話題,成為他們的朋友,青少年遇到問題、困難時才會願意與父母討論。
葉雅馨也說,當家長發現孩子處於情緒低潮期而需要人陪伴時,不要急著想解決問題、提供建議,有時無聲勝有聲,默默陪伴的效果更好。
葉雅馨提醒,青春期的孩子面臨外在誘惑時容易猶豫不決,父母的態度會影響他們的決定。有些不該做的事情除了說明原由、分析利弊外,還要明確禁止,像是接觸毒品、嘗試抽煙,適時和青少年建立要求和界線也很重要。#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