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項數據顯示,中國經濟復甦缺乏動能,青年失業率超過20%。專家分析,1970年代以來的第三次失業大潮正在席捲中國,短時間不大可能緩解,未來三年,失業規模恐持續擴大,而內捲將趨嚴重。

微信公眾號「財經十一人」1日刊出由北京改革和發展研究會研究員王明遠撰述「到底有多少青年人失業」一文(文章)。

文章提到1970年代以來中國經歷三次失業高峰。第一次是1973年至1979年,文革期間下鄉的知識青年要求「返城」產生的就業危機,第二次是1998年至2001年國企改革帶來的下崗潮;第三次指2020年後。即疫情爆發後,失業規模逐年攀升,預估2025年來到歷史高峰。

旅美經濟學家李恆青6月5日告訴大紀元,「我是在文革時代出生的,經歷過中國第一次、第二次失業潮,這一次大規模的失業,跟前兩次不一樣,整體形勢越來越不好,我真正擔心的是這一代年輕人,最後對未來失去了希望。」

崗位量遠未恢復 「就業差」持續擴大

「到底有多少青年人失業」一文提供數據顯示,以2023年為例,應屆畢業生總數不只大學生應屆畢業生1,158萬人,還包括中等職業教育畢業生564萬人、歸國留學人員60萬人,總數近1,782萬人,而這一數據(不包括歸國學人)到了2025年,預計將達到1,900萬左右,就業需求達史無前例的高峰。

北京當局近年來持續將「穩就業」當做大事。4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到擴大高校畢業生就業渠道、穩定農民工就業等。不過,「新增崗位數量」從2020年驟降到1,186萬人,之後每年維持在1,200萬人左右,遠未恢復到2019年1,354萬人的水平。

文章提到,從2008年至2018年,中國經濟平均增速為7%,每年可以創造1,300萬個就業崗位,而未來每年經濟增速下降到4%至5%,要想創造比過去更多的工作崗位,幾乎不可能;從2020年至2023年,每年新增就業人數與應屆畢業生數量的「就業差」,分別是-249萬、-220萬、-449萬、-582萬,累計下來,有1,500萬新畢業生沒有找到工作。

針對在崗失業人口方面,文章列舉,A股上市企業平均職工數量比疫情前縮水11.9%、10%的企業註銷或停止營運,包括騰訊、阿里、美團、百度今年第一季度裁員率達9%,旅遊、教培、房地產業裁員更是嚴重。全國青年全職職工約2.5億人,若依10%失業或裁員率推算,青年在崗失業人數約2,500萬。

文章指,加上近三年約2,300萬農民工因失業而返鄉,其中60%為青年人,意味有1,400萬人失業返鄉。綜合以上數據推算,疫後三年共新增5,400萬青年失業人口。

當局在統計上做手腳 實際情況更嚴重

李恆青認為,此文首次給出清晰數據,同時提供多個不同視角,對於了解現今中國青年失業情況具有參考價值,不過一些引用的數據來源仍存在出入。

李恆青舉例,以「應屆畢業生總數」來說,不少學校為了刻意壓低畢業人數,「他們採取甚麼辦法?不發給學生畢業證,校方告訴畢業生甚麼時候你找到工作了,才把畢業證發給你,有學生為了出國,需要畢業證書,必須透過熟人,去請學校開畢業證書,因涉及當局對於畢業生的就業考核,這就是造假!」

河南省教育廳5月30日下發「百日衝刺」方案,要求畢業生在8月31日前找到工作,甚至下令「零就業家庭」和長期未就業的畢業生必須「動態清零」。網民質疑,連就業問題都想搞運動,想必是解決不了問題。

台灣中華經濟研究院助研究員王國臣6月5日告訴大紀元,中國大陸失業率的統計確實存在遺漏,首先它抽樣的樣本比例過低,不到0.07%,其次,抽樣對象傾向於有居住地址、有固定居所的人,農村很大比例沒有納入調查,近期官方公布20.4%的青年失業率,也不包含農村。

王國臣分析,「到底有多少青年人失業」一文,將青年人口定義放寬到40歲,比官方定義的24歲再多了16歲,使得人口基數擴大,「他的估法也不是特別的誇張,最後得出5,400萬的青年失業人口,這還算是相對保守的,這也是他文章能(允許)發表的原因。」

多重因素促使第三次失業潮惡化

文章提到,第三次就業危機肇因於國際經濟環境陡變、百年不遇的疫情等綜合因素衝擊,欲解決此問題,應從改善民營經濟、數碼經濟和服務業入手。

王國臣認為,「百年不遇的疫情」或許只是作者表面的說法,更根本的原因是中國大陸當局對於民營企業的打壓,才是造成青年失業率高企的主要原因,包括2019年以來的國進民退,對於網絡科技公司、房地產行業的監管引發的問題,「這些民營企業才是真正吸納勞動力的主要企業。」

他表示,佔中國GDP20%的房地產業下滑後,大量的建築工人找不到工作以及中美貿易戰後,出口導向的企業用工需求銳減,都是失業問題惡化的主因。

李恆青表示,不可否認疫情帶來重大打擊,2020年初過年前的返鄉潮,大量沿海城市農民工回到家鄉過年,疫情爆發後,根據當時統計,約有2.5億農民工返鄉,最後返回城市的農民工約1億人,「因為已經回到城市的人,帶回消息說,根本就沒有工可做、沒開工,有1.5億農民工沒回到城市。」

他舉例,自己認識安徽的一對兄弟,倆都是大學畢業,2020年7月疫情相對穩定後,弟弟和弟媳回到義烏,原本打工的工廠已經倒閉,待了三周找不到工作只好回家,回老家也沒工作,靠打牌消磨時間,「年輕人或許還可以啃老,但是多少農民工返鄉後沒工作,這些失業人口統計上的黑數,是特別需要關注的群體。」

失業引發深層危機 或重回供銷社時代

文章還提到,未來幾年將是就業形勢最嚴峻的時刻:不僅要消化過去三年的失業存量,還要面對未來5年每年繼續積累的500萬青年失業。假使問題沒改善,每四五個家庭就有一個失業人員,將引發一系列深層危機。文末呼籲,改善市場環境,「讓青年人的創業夢想重新燃起來」。

李恆青說,夢想很難重燃,「企業剛投資下去,就被官方搶走,它嘴上說支持民營企業,實際上已經把民營企業家都嚇破膽,誰還再做投資?可以想見未來幾年就業形勢都不妙。」

「包括做小生意的也在『內捲』,大家競相降價,最後導致惡性循環。令人擔心這一代年輕人將因此失去希望,頹廢了,而中南海關心的角度,是年輕人如果老找不著工作的話,可能會造成社會治理上的矛盾,帶來危險。」李恆青說。

王國臣認為,不僅是民營經濟,國有企業都出問題,未來可能會變成全面性萎縮。「連國有銀行對於金融科技的發展都感到不確定,原因來自於數據監管,更別說對服務業進行思想管制,所造成的傷害。」

「為了解決失業問題,不少國企被要求吸納青年畢業生,但是國企本身也有業績考核,只能開一年一聘的缺,而不是正式缺,這只是隱藏失業問題。」王國臣說,「到最後怎麼辦?可能只能給老百姓一口飯吃,也就是吃大鍋飯,供銷社、下鄉勞動的政策,還是會端出來。」#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

⏪️ 回顧2024專題報道👇🏻
https://hk.epochtimes.com/tag/回顧2024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