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面消息指,政府最快在下月公布輸入外勞,繼早前宣布輸入3,000名護理員的「院舍輸入護理員特別計劃」後,將再透過「特別計劃」打算繞過勞工顧問委員會(勞顧會),輸入小巴司機、建造業的紮鐵、搭棚,及機場不同工種,包括地勤及行李搬運員約萬人,與之前的護理員共計約引入1.2萬名外勞。不過,這項影響港人生計的大事,卻未有諮詢相關組織,原定在30日舉行的勞顧會例會已被取消,被批評是架空勞工界。有評論認為,政府的不理會勞顧會的做法,是拆毀幾十年來香港制定政策的各種平台,亦有評論預料輸入大陸勞工後,香港面對「大灣區全面換血計劃」。
上月已經傳出消息指,政府打算准許建造業及運輸業,毋須經現行的「補充勞工計劃」,就可以直接輸入大批外勞,即毋須經勞顧會審批。現時政府的立場連親建制的勞顧會僱員代表都不滿,5名委員會僱員代表4月26日已經開記者會,表明反對擴大輸入外地勞工。
當中勞顧會僱員代表譚金蓮對當局的計劃感到失望及不滿,批評當局不應在現有行之有效的外勞輸入計劃外「另起爐灶」,指現時的外勞輸入計劃每年可輸入約3,000至5,000名短期勞工,並能令僱主應對短期需要,亦想辦法提升待遇吸引本地勞工。
現行「補充勞工計劃」需勞顧會審批
「補充勞工計劃」是現時輸入外勞的主要途徑。在香港經營業務的僱主,如確實未能在本港聘得合適人手,可申請輸入屬技術員級別或以下的勞工,合約期滿後,勞工須返回原居地。獲准輸入勞工的僱主須繳交徵款,數額按400元乘以標準僱傭合約所訂的月數計算,供僱員再培訓局加強培訓及再培訓本地工人用途。
現時「補充勞工計劃」的審批過程需時約4至5個月。當傳出政府要直接輸入外勞後,譚金蓮上月亦曾經表示,勞顧會樂意與政府商討加快審批。
另一方面,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5月3日回應立法會議員的質詢時,表示勞工處正考慮持份者的意見,並研究可行措施,改善「補充勞工計劃」的運作及處理申請的流程,包括儘可能縮短處理申請的時間。
公布計劃前夕勞顧會例會被取消
但是「特別計劃」如箭在弦,意味當局已經不再打算採用「補充勞工計劃」,進行是次擴大輸入外地勞工。周三(24日)傳出消息,原定在30日舉行的勞顧會例會已被取消。勞顧會勞方代表林偉江接受《星島日報》訪問時,稱感到十分失望,認為此令人懷疑政府可能不想溝通或諮詢勞方。
早前有不具名的勞顧會委員已經向傳媒表示,當局態度強硬,由以往政府、僱員、僱主三方協商,變成「知會」,認為是淡化甚至架空勞顧會功能。
勞工界立法會議員周小松24日接受傳媒訪問時表示,以機場為例,人手短缺、無人入行的主因是薪酬待遇未有提升,促請政府及業界先改善,並稱政府不應設立無時限性的「特別計劃」輸入外勞。
評論質疑專線小巴司機工資吸引力
消息指,是次擴大輸入外地勞工包括500名專線小巴司機。資深傳媒人李錦洪在《D100新聞天地》指,專線小巴司機平均月薪大約1.5萬元,質疑即使可能多兩、三千元津貼,對外勞「吸引力有多大?」他指出,新加坡引入外勞時,有為他們提供宿舍,但香港輸入外勞,上述工資未能應付他們在香港生活所需。
另一傳媒人陳珏明在同一節目指,在無法提供宿舍的情況下,以上述工資應付租住劏房、膳食,「怎能構成誘因(吸引)外勞來香港工作?這與外傭不同,他們住在僱主家中」,質疑是否要將外勞的報酬提高,「但如果提高到接近2萬元的水平,在本地都是有吸引力的薪酬水平,如果是這樣,為何不在本地請人呢?」陳並指,近年部份專線小巴線未能盈利甚至要取消,與整體的公共交通規劃、政策有關,政府有責任。
根據現時勞工處的「輸入勞工須知」,僱主須提供符合僱傭合約附表所訂標準的居所,款項最高數額為按僱傭合約計算的同期工資的百分之10,或實際佔用費用,兩者以較少者為準。
立法會大比數通過輸入外勞 容許即日往返中港
但是,上月有消息指,在「特別計劃」下,政府正研究准許外勞可以即日往返中港兩地,與澳門現時做法相同。
另一方面,立法會上月20日通過由自由黨邵家輝提出、無約束力的「加快輸入人力,補充本港勞動力」議案,當中提到要儘快為不同行業和工種從其他地方輸入所需人手,同時推出「輸入大灣區人力計劃」,容許獲批工作簽證來港的大灣區大陸城市居民,即日往返本港工作地點及大灣區居住地。議案獲民建聯、新民黨等黨派支持,以65票贊成通過,工聯會和勞聯有9票反對;狄志遠、梁文廣、劉智鵬和鄧飛4人棄權。
鍾劍華:政府拆毀幾十年來制定政策的各種平台
曹家超:「大灣區全面換血計劃」一定會發生
社會政策及公共行政學者鍾劍華上月4日已經在網媒「追新聞」節目中指,現時勞顧會成員全部都是工聯會及支持北京的代表,但是在輸入外勞的過程中,相關的諮詢組織無被諮詢,「就連一個這樣的組織,政府都不理他們」,政府的施政「連自己人都無面畀(不給面子)」,是拆毀幾十年來制定政策的各種平台,「對香港未來發展是福是禍,大家心裏有數。」
鍾劍華稱,殖民時期雖然沒有民主,但公眾參與成為制度的一部份,市民、專業人士等可以透過「諮詢政治」,在不同平台於施政、政策制定過程中加入意見。但是在《港區國安法》訂立後,當局打壓市民的聲音和公民社會,選舉則「倒退到半個世紀前都不如」,連各種殖民時期、未有民主前的既定施政制定過程和平台都摧毀,是否定幾代香港人的努力。他並舉例,政府現打算精簡發展計劃的城規程序,及在輸入大灣區醫護前,並無與醫學界的專業組織詳細討論過,更不理會對相關的風險疑慮。
時事評論員曹家超上月18日在其網上節目「香港冇格仔」表示,香港多個行業缺乏勞工,當局會順水推舟輸入大陸勞工,「大陸也有這樣的需要,因為它人力過剩」,廣東已經要30萬青年「上山下鄉」,「給你選,你寧願上山下鄉還是來香港?」,預料香港的人口結構會面臨翻天覆地的變化,「大灣區全面換血計劃」一定會發生。@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