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碼貨幣成新戰場

隨着技術發展趨成熟,數碼貨幣已成為近期的熱門話題,世界各國亦加緊進入貨幣數碼化戰場。上周,特區金管局與發鈔銀行聯手推出數碼港幣先導計劃,針對特定客戶群以沙盒形式試驗數碼港幣網上支付及收取政府發放的資金等功能,年底前提供檢討報告。極權國家表現更積極。去年某極權國家利用防疫健康碼,阻截民眾上訪甚至將目標人物強制送隔離,數碼貨幣的出現令監控如虎添翼。近日某國某市政府更以數碼貨幣向其公務員及事業人員發工資。當然數碼貨幣有着各種好處,包括難以製造假幣,實時結算,支付等同結算,交易效率高。現鈔是病菌溫床,數碼貨幣可利用無接觸交易,在疫情大流行時有助維持公共衛生。中央結算的數碼貨幣理論上亦不用擔心交易所倒閉,亦理論上在使用時購買力等同在地貨幣。貨幣數碼化大勢所趨,百多個國家及地區正在籌備已經發行,有些國家更意圖利用數碼貨幣加強其貨幣的認受性。數碼貨幣其實就是加密貨幣,後者初衷是去中心化,打破地域限制,保護交易私隱,並透過可靠的加密技術令交易在各方同意並可核查的條件下進行,同時確保不會重複花費(double spending)。即使使用類似的技術,由政權主導的數碼貨幣,與大眾認識的加密貨幣例如比特幣等,有根本上的不同。

極權數碼貨幣有斷崖風險

一旦權力機構參與其中,若其不受市民監察及約束,後果可以極之恐怖。首先交易幾乎肯定要安裝軟件,這些軟件若不是開源,政權可以發放福利為名,要求各種權限,使用者無法拒絕,軟件就可取得足夠權限監控手機及用戶一切活動。若交易經過中央系統結算,就有能力監控每個帳戶每筆交易,長期監控就可對個人行為清楚了解。加密貨幣有清晰的生成機制,極權可以任意更改生成條款,甚至只要一按鍵,就可即時生成,連印刷費用及時間都省卻。加密貨幣有清晰的交易機制,極權控制的數碼貨幣可因應政治需要更改交易條款。最直接就是設定限額或限時使用,後者等同強迫消費。實行計劃經濟易如反掌,例如限定消費模式,只可在某區域某地方消費某類產品,一句「完善市民消費模式」便可實行「愛國消費」,需要時限制兌換防止資金外流。反過來用又可強迫儲蓄,例如將帳戶部份劃分成只能用於特定醫療事故或退休後才可動用。使用者更無時無刻面對斷崖式風險,即數碼貨幣價值作廢。極權可針對個人或企業帳戶施以懲罰,限制連線或停止帳戶運作,充公個人財產更是按鍵即成,還可利用後門假借黑客之名將貨幣取走。極權還可利用帳戶價值進行要挾,強迫持有人完成特定行為才可使用,更可重複要挾。

(余鋼/大紀元)
(余鋼/大紀元)

認清風險及早準備

可以預期,某些地區以政治理由必定強力推行數碼貨幣,而且用各種手段強迫民眾使用及安裝指定交易軟件。即使閣下未必身處這些地區,亦最好作出準備。並不是所有數碼貨幣都不能使用,最基本的衡量是民眾有否能力影響政府制定政策,交易軟件是否開源,若兩者都否定,該數碼貨幣便有上述的斷崖式風險,不參與是上上策。若果是強迫使用,建議用一切方法減低其影響。應假設所有交易受到監控,儘快將數碼貨幣移出平台,例如用於生活必需品及低敏感性的消費,又或轉換成其他投資或流通貨幣。安裝非開源交易軟件最好用一部完全獨立的手機,使用時才啟動,手機不作其他用途。事實上,任何情況都不應全面倚賴這些數碼貨幣、加密貨幣、電子貨幣,應分散交易風險及分散交易資訊。筆者建議保留傳統消費模式,預備一些現金及實物黃金。即使手機無法運作,亦不至令生活停擺。世局紛亂,互聯網一旦被截斷,數碼貨幣面值再大,瞬間失去購買力。缺乏能源之下電子貨幣亦無法運作。

數碼貨幣也好,Web 3.0也好,新科技一旦落入某些政權之手,就會失去靈魂,且被利用其作監控及控制民眾行為的強力工具。由政權發行數碼貨幣更是「核武」,若被不當操控,對私隱及私人財產是毁滅性打擊。讀者最好留意事態發展,了解箇中風險,及早準備。◇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