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上周末報道說,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收購了正在苦苦掙扎的加利福尼亞州第一共和銀行(First Republic Bank),交易價高的令人咋舌。該併購案將進一步鞏固摩根大通的銀行巨頭地位。對於許多讀者而言,這只不過是一樁大價錢的華爾街金融交易,和我們沒甚麼關係,特別是對於交易數據,普通人基本上沒甚麼概念。
只要銀行系統整體上保持穩定,讀者就會認為一切安好。這也正是拜登政府傳達出來的訊息:這裏沒甚麼好看的,大家往前看就好,因為一切都很好。
其實,這不是一樁普通的銀行併購案。這是打著併購旗號進行的紓困行動,將給富得流油的私人企業帶來巨大好處,公眾卻要付出沉重的代價。
這一事件的背後,隱藏著兩個凸出的事實。
首先,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將給整樁交易提供500億美元的資金。否則,這筆交易能達成嗎?非常值得懷疑。有人本可以用很低的折扣價收購第一共和銀行,但很可能不會是摩根大通。
第二,聯邦保險公司(說白了就是公共基金)已經同意承擔第一共和銀行績效最差的貸款業務——獨立屋抵押貸款所導致的壞賬損失。
這種事很難說,但我很想看到另外一種安排:即政府不對該銀行進行巨額補貼,也不為其不良貸款業務提供擔保,只是單純地將其掛牌出售。那樣的話,掛牌價會是多少?買家又會支付多少?70美分?20美分?再低一點?很難說哦。
他們沒把這樁交易稱為「紓困案」,是因為這個詞很容易勾起人們對2008年(金融危機)的回憶。於是,聯邦監管者就用資本形式做包裝、做了同樣的事情。(他們想向外界表明)這就是一樁收購案而已,只是平常的資本市場運作!事實上,這不是資本市場運作,這是一樁將成本社會化、將收益私有化的裙帶交易。
猜猜哪位評論者馬上就把這樁交易的本質點出來了?是(民主黨2024年總統參選人)小羅伯特甘迺迪(Robert F. Kennedy Jr.),他在推特中做出下述分析:「『(政府)紓困』政策給銀行帶來不正當的激勵,這使得它們敢於隨意用存戶的錢去豪賭,因為他們很清楚,賭贏了會發一筆橫財,賭輸了則會有納稅人出手救助(自己毫髮無損)。」
多麼敏銳的觀察!由於在公共生活中像他這樣夠聰明、能洞察這一花哨的華爾街運作背後真相的人為數不多,這很令人驚歎。
他也點出了(美國當前的)核心問題:經濟過度金融化。這是美聯儲(Fed)本身及其在2008年推出的荒唐至極的零利率政策造成的。這一危險的政策已經持續了15年,造成生產結構和整體金融系統大幅度扭曲。而現在,美聯儲又急著掩蓋它自己製造的問題。
在低利率「狂歡期」,第一共和銀行向有錢人提供利息極低的貸款,供他們去購買價格被炒上天的房產。歲月一直靜好,直到美聯儲終於意識到其政策引發了嚴重的通貨膨脹、不得不加以控制,於是打響了加息戰、將聯邦基金利率從接近零的水平提升;但想要控制通脹,需要花大力氣快速地從荒誕劇中掙脫出來、重回現實才行。
美聯儲可以控制借給其它銀行的資金(聯邦基金)利率,但控制不了整個孳息率曲線,這是市場才能決定的。但是美聯儲在曲線左邊實施的行動,深刻地影響著貸款的供求。整個曲線的結構被重新定義了,包括30年期(抵押貸款)利率。
在實踐中,這意味著第一共和銀行持有大量的(抵押)貸款,佔了其投資組合的60%,而(抵押貸款支持的)債券的定價方法,使得其持有時間越長越貶值。在有人以6%的孳息率兜售相同期限的產品時,沒人願意購買只付1%的債券。隨著該銀行的資本組合持續貶值,其他存戶紛紛取出現金、將其投入到貨幣市場,獲取高收益率。(註:貨幣市場是短期金融市場的統稱,專指融資期限小於一年的金融活動。)
在這樣的情況下,第一共和銀行的財報自然慘不忍睹,看起來非常像一個月前的矽谷銀行(Silicon Valley)。聯邦存款保險公司這次的動作很迅速,在多米諾骨牌效應發生前揪住了第一共和銀行。該機構對銀行資產進行了評估,並舉辦了一些競標活動;摩根大通的交易是最划算的,只花了聯邦存款保險公司130億美元的保險費,這是他們的公開說法。
但是,沒有上新聞頭條的,是隱藏在交易背後的500億美元融資成本,以及聯邦存款保險公司接管的大多數第一共和銀行的壞賬。換句話說,這只是摩根大通樂顛顛地出演的一齣漂亮戲,把一個納稅人出資的紓困案演繹成一樁地道的併購案。
那麼,摩根大通得到了啥好處?1,040億美元的存款和2,290億美元的金融資產。另外,儘管聯邦存款保險公司接管了隱藏在第一共和銀行投資組合中大部份(80%)的壞賬,政府依然支付給摩根大通500億美元的「演出費」。
《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說的非常好,「自荷蘭人從萊納佩(Lenape)印地安人手中買走曼哈頓以來,還沒有過比這更不公平的金融交易。」
白宮努力給這筆交易塗脂抹粉,不斷地向公眾保證,說問題已經得到控制。恐怕不是這麼回事兒。在利率上升的環境下持有低息債券所產生的重大問題,會影響到所有的銀行,不分大小。至於說問題嚴重到了甚麼程度,我們是無從了解的。正如《華爾街日報》所說的,「在『雜草叢生』的金融市場,誰知道還藏著啥?」
我們真的要克服這樣的觀念:即銀行倒閉是可怕的事情,要千方百計地避免其發生。銀行應該像正常的企業一樣運作,其盈利能力和生存能力應該由通用的損益標準來決定,不能通過擔保和補貼等扭曲市場型態的做法來實現。
事實上,政府用納稅人的錢建立存款保險,本身就是個錯誤。政府和行業老大進行「甜心交易」(sweetheart deals)也是個錯誤,只會讓市場集中度更高,同時也會帶來長期的道德風險。(註:sweetheart deals是指「私下交易」,經常是一方做了很大讓步,讓另一方得到很大的利益,有時也指不合法的交易。)
拜登政府目前正在排斥市場力量、進行法西斯式的金融操作。不應該出現「大而不倒」的銀行。當其活不下去時,應該將其資產放到市場上,像銀主盤一樣拍賣。除此之外的任何做法,都是在對最富的人進行稅收補貼。◇
(編者按:本版文章僅代表專欄作者個人意見,不反映本報立場。)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