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屆香港電影金像獎」上星期日在爭議聲中落幕,社交媒體有大量網民批評金像獎已經失去了代表性、脫離群眾。簡單來說有三大爭議,涉及《給十九歲的我》和《神探大戰》,還有批評整個頒獎禮「老餅」。

2011年,英華女校和導演張婉婷聲稱想拍攝紀錄片,製作DVD為學校籌款,被拍攝者的家長簽署通告同意。2006、2007年左右,張婉婷首次向學生透露有戲院和發行商有興趣發行,事情已經由校內DVD籌款活動,變成2021年12月的校內首映,再發展成2022年的私人放映、公映和參加電影節。偷拍「阿佘」吸煙、未經「阿聆」同意就公映,按常識去思考分析,都會明白這齣所謂「紀錄片」的不道德,但偏偏這齣電影卻贏得「最佳電影」。

其實,「最佳電影」由大約2千名電影業界及相關人士投票選出。「專業評審團」只有75人,佔投票積分55%,餘下45%積分則由金像獎13個屬會及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會員近2千人,一人一票選出。

我沒有看過《給十九歲的我》,在爆出倫理風波前,幾乎獲得各影評人和觀眾壓倒性一片好評。它贏得「最佳電影」,反映電影業界不太重視道德,只著重「以戲論戲」。換個說法,即是李家超的「以結果為目標」。聯合導演郭偉倫在台上發表「記住唔好熄機,繼續拍,唔好驚,拍咗先算、剪咗先算,上咗先算」謬論,侵犯小女孩私隱的製作人竟然扮成受害人,把一直批評該片不道德的聲音當成「民粹」,實在諷刺。

另外,《神探大戰》意外地成為大贏家,奪得「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最佳男主角」和「最佳攝影」四個獎項;以及整晚的得獎名單都缺乏新人,其實是電影圈的同一個問題——並非「青黃不接」,而是資深電影人不肯交棒或提攜具才華的新人。

《神探大戰》也是整個香港電影圈的縮影,裏頭的主要演員都是熟口熟面的劉青雲、蔡卓妍、林峯等。而近年備受矚目的YouTube頻道《試當真》成員林家熙(Locker),以及於ViuTV劇集《IT狗》中飾演奸角的周祉君,竟然只能夠在《神探大戰》裏飾演沒有對白的警員「佈景板」。

合拍片《神探大戰》是「中國香港」電影,而不是「香港電影」。後期製作不知道發生了甚麼事,散發著中國大陸電影的感覺;劇本欠缺深度,更缺乏當下香港的時代感,香港觀眾難以入戲。

賽果反映本港電影業界擁抱合拍片,回應中國大陸觀眾的口味。《神探大戰》在香港只得1,622萬票房,但大陸票房高達7.12億人民幣,主導頒獎禮的資深業界人士,自然想鼓勵業界多拍攝這類香港舊時代最擅長的警匪動作片,而並非新晉導演或黃絲觀眾很喜歡的社會議題小品,這是明顯的世代分歧。

隨著香港政府電影發展基金收緊資助審查,「純香港電影」的路必定會越來越難行。我們可以繼續支持某些香港電影,特別是新演員和新導演,但不要對香港電影業界有太多幻想或投射。◇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