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不應成為焦點。避免與中國開戰的最好方法是明確做好準備,讓北京認識到對台灣的攻擊很可能會失敗。我們需要成為一隻鷹,才能到達我們可以成為一隻和平鴿的地步。這關乎權力的平衡。」

曾為美國特朗普政府起草2018年國防戰略的科爾比(Elbridge Colby)如是說。他也被友人親切地稱呼為「布里奇」(Bridge)。

「在當前關於援助烏克蘭和威懾中國之間的權衡取捨的辯論中,布里奇的領導地位再清楚不過了。」美國國會參議員霍利(Josh Hawley)這樣評價科爾比對美國外交政策的立場和影響力。

最近幾年,在參議員霍利和魯比奧(Marco Rubio)等聯邦議員在國會推動越來越強硬的對華政策的同時,共和黨中一個新鷹派也正在崛起,想要完成前總統特朗普開始推行的保守派外交政策,而年輕的科爾比則被認為是這個新鷹派的代表人物。

認為共產中國是主要威脅 尋求將特朗普外交政策永久化

大西洋理事會(Atlantic Council)歐亞中心的非常駐高級研究員、《國家利益》(National Interest)雜誌的編輯海爾布倫(Jacob Heilbrunn)4月11日在新聞網站「政客」(Politico)上撰文,他是這樣介紹科爾比的現實主義外交政策及其對共和黨的影響力的:「科爾比就像特朗普可能會說的那樣,直接脫穎而出成為華盛頓特區外交政策精英中的一員。」。

科爾比擁有令人矚目的個人背景,他的祖父威廉(William Colby,1920-1996)曾經擔任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局長,他本人擁有哈佛大學和耶魯大學的學位,在2002年從哈佛大學畢業後,就開始在小布殊(George W. Bush)政府的國務院裏工作。

2017年5月,科爾比加入特朗普政府的國防部,擔任負責戰略和部隊發展的副助理國防部長,並帶頭起草了特朗普政府的2018年國防戰略,該戰略將共產中國視為美國的主要大國威脅。

2018年退出特朗普政府後,科爾比創辦了一個智庫「馬拉松倡議」(Marathon Initiative),為美國制定與全球競爭對手進行競爭的戰略,並寫了一本書詳細闡述他的觀點,書名是「阻斷戰略:大國衝突時代的美國國防」(The Strategy of Denial: American Defense in an Age of Great Power Conflict)。他談到,美國的國防必須如何改變以應對中國日益增長的實力和野心。他主張,牢牢立足於現實主義傳統,為美國對抗中國的目標須是甚麼、其軍事戰略須如何改變,以及美國須如何將這些目標置於次要利益之上提供了一個清晰的框架。

這本書對美國國防戰略進行了深入的重新評估,展示了美國如何準備打贏一場其輸不起的對中共的戰爭——準確地說,是為了阻止這場戰爭發生。

曾為美國特朗普政府起草2018年國防戰略的科爾比(Elbridge Colby)。(美國國防部網站)
曾為美國特朗普政府起草2018年國防戰略的科爾比(Elbridge Colby)。(美國國防部網站)

多年來,科爾比一直認為共產中國是美國海外的主要威脅,美國應該把重點放在亞洲,並且幾乎排除了其它地方——包括俄羅斯和烏克蘭。前總統特朗普曾以這樣的現實主義外交政策對美國的海外部署進行了重新調整,但是隨著特朗普下台,這些政策也無疾而終。目前,科爾比正在尋求將特朗普的那些外交政策轉變為永久化的。

現在,一個新的鷹派和對華強硬游說團體正在共和黨中形成,科爾比是他們的領導者之一。他們主張美國對外交事務採取一種有意識的「現實主義」方法,試圖通過論證是共產中國——而不是俄羅斯——在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嚴重威脅,以及對烏克蘭的過度支持正在危及美國國家安全——美國的軍事規劃和資源應該重點用於計劃針對中共對台灣的衝突上。

今年三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莫斯科,並在俄烏戰爭關鍵時刻對俄羅斯總統普京重申了事實上的支持,科爾比在霍士新聞的「英格拉姆視角」(Ingraham Angle)節目中警告說,中俄之間「絕對」在結盟,中俄關係是「一個巨大的危險」,但美國需要優先援助烏克蘭的想法是「一種錯覺」,這將導致美國「深陷歐洲泥潭」。

特朗普政府時期的助理國務卿A. Wess Mitchell說:「我在華盛頓工作的時候,很難找到有誰對推動關於烏克蘭和中國問題的辯論產生了更大的影響。」Wess Mitchell是科爾比的「馬拉松倡議」的聯合創始人。

這一對中共鷹派立場受到越來越多共和黨人支持

自從俄羅斯於2022年2月對烏克蘭發起野蠻入侵戰爭並吸引了美國的新目光和巨大資源以幫助烏克蘭之後,有越來越多的共和黨人開始支持科爾比的觀點。

佛羅里達州州長德桑蒂斯(Ron DeSantis)今年3月將俄羅斯對烏克蘭的入侵戰爭視為純粹的「領土爭端」,他主張美國應該更加關注中國(中共)的威脅。

來自密蘇里州的霍利參議員去年12月致信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敦促拜登政府應該優先考慮向台灣運送武器以幫助台灣做好抵禦共產中國潛在入侵危機的軍事準備。霍利認為,位於第一島鏈上的亞洲民主燈塔台灣對美國的國家安全利益比烏克蘭更重要,他對於美國向台灣早已承諾的武器交付因為俄烏戰爭影響而被嚴重滯後的情況表達了不滿。

科爾比最近被共和黨參議院指導委員會邀請到國會山討論外交政策,他在會上向大約40名共和黨聯邦參議員發表了講話。

他特別與新一代共和黨外交政策現實主義者結盟,其中許多人也和他一樣是長春藤大學的畢業生,例如霍利參議員和俄亥俄州的J.D. Vance參議員。霍利讚揚科爾比說:「他主張在美國利益方面回歸現實主義,這正是外交政策機構所不希望看到的,但這正是我們國家所需要的。」

在美國如何平衡對待援助烏克蘭和對抗共產中國的問題上,共和黨中的對華鷹派勢頭越來越強勁。一名共和黨參議院助手,由於未獲准公開發言而匿名告訴《國家利益》雜誌的海爾布倫,「布里奇一馬當先地引領着這一潮流」,甚至拉動了歷史上更加鷹派的參議員魯比奧與他結盟。

來自佛羅里達州的魯比奧參議員今年新年過後在網站「美國保守派」(The American Conservative)上發表了一篇題為「我的美國復興計劃」(My Plan for American Renewal)的文章,其中在提到美國外交政策時,魯比奧敦促美國政府摒棄以俄羅斯為主要威脅的、過時的外交政策,同時「重新確定優先次序並關注美國最緊迫的威脅:中國共產黨。這將需要權衡取捨和分擔責任」。

魯比奧在文章中認為,與前蘇聯的冷戰思維在美國國務院、情報界和許多華府智庫的運作中根深蒂固,這「解釋了為甚麼『美國衰落』的彬彬有禮的維護者們使出渾身解數安撫中國的共產黨政權」,卻沒有讓歐洲在抵禦俄羅斯方面發揮他們應盡的責任和作用。

「左派將在一個墮落的美國如魚得水,在這個墮落的美國向其公民分發可卡因煙鬥,在一個由無神論的共產主義政權統治的世界中享樂」,魯比奧警告說,「我們不能讓這樣的未來成為現實」。

科爾比還與傳統基金會(Heritage Foundation)主席Kevin Roberts關係密切,Roberts去年幫助領導共和黨議員們反對國會向烏克蘭提供400億美元的超巨額軍事和人道援助的立法,將近60名眾議院共和黨人對援助投了反對票,成為相當可觀的少數派。今年在共和黨佔多數的眾議院中,是否還能通過另一項類似的議案已經遠遠不能確定了。

Roberts和科爾比最近在《時代》雜誌上合著的一篇文章中疾呼道:「我們對烏克蘭的過度專注削弱了我們應對亞洲,尤其是對台灣周邊不斷惡化的軍事局勢的能力。」

警告:若放棄台灣 會給世界帶來更大危險

不過,在整個共和黨中,甚至在特朗普的支持者和現實主義者中,也仍然有不少人不同意科爾比的鷹派立場。

「特朗普主義振興美國中心」(Trumpist Center for Renewing America)的副總裁Dan Caldwell3月22日在《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雜誌上發文說:「保守派不應表現得好像與中國的戰爭是註定的,但願他們不要無意中引發一場戰爭。」

另一位著名的外交政策現實主義者、曾被特朗普提名的美國駐阿富汗大使William Ruger同意Dan Caldwell的觀點,他說:「冷戰做法會損害美國的經濟利益,而『金髮姑娘戰略』可以最好地解決這些問題。」「金髮姑娘戰略」(Goldilocks strategy)指的是「恰到好處」的原則。

大西洋理事會副主席、鷹派人士Matthew Kroenig說:「去烏克蘭(支持應對俄羅斯)的任何東西都是從中國拿走的說法,毫無道理。」在談到美國軍隊應該從歐洲撤出並轉向亞洲優先的論點時,他反問說:「你會把那些旅從歐洲部署到亞洲的哪個地方?」

與此同時,國會參議院共和黨領袖麥康奈爾(Mitch McConnell)等共和黨高級官員始終大力支持美國對烏克蘭的巨額援助。

《華盛頓郵報》專欄作者Max Boot在一篇抨擊科爾比的專欄文章中說:「如此多的共和黨人要回歸『準孤立主義』(quasi-isolationist)、亞洲優先的外交政策是一個不祥的發展。」

科爾比堅持認為,歐洲可以在沒有美國過多幫助的情況下應對俄羅斯的威脅和挑戰。他不認同中共政府會將烏克蘭視為西方抵抗暴政意志的試金石的說法。相反,他認為,如果美國繼續熱衷於援助烏克蘭,那會讓美國在反對中共在亞洲的暴政方面表現得軟弱無力。

一些人認為試圖安撫普京以達到和平解決俄烏衝突是錯誤的,因為那會像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當時的英國首相張伯倫(Neville Chamberlain)試圖安撫希特拉而簽署了《慕尼黑協議》,但是這種安撫並沒有阻止希特拉把戰火燒到整個歐洲。

而科爾比則認為,現在美國和西方實際上是在安撫中共政權,而中共比俄羅斯的威脅更嚴重。

他反駁說:「如果有慕尼黑會議,那是因為我們在安撫中國(中共)。真正的張伯倫之舉是放棄台灣。」#

------------------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Miss NTD選美大賽現正接受報名:
https://bit.ly/MissNTD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