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坐最早有記載的可以追溯到古印度,在近代西方也流行起來。不少研究顯示,打坐對身體免疫力、大腦、睡眠等都有好處。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2018年出版的全國健康統計中心簡報顯示,2017年時,已有14.2%的美國成年人在過去12個月曾實踐過打坐。
打坐是一種靜坐冥想的修行方法,旨在平衡身心靈,提升自我修養。
打坐時,雖然身體表面上看上去平靜,但驚人的是這個活動卻可以令體內的基因發生巨大變化。
1.增強人體免疫力
2021年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的一項大規模基因組研究證明,打坐可以增強人體免疫功能,而不會激活炎症信號。
實驗中大約100名參與者參加了為期8天的打坐練習,研究人員在不同的4個時間點,收集他們的血液樣本進行分析。採集樣本的時間分別是打坐前6星期、準備開始打坐當天、完成8天打坐練習當天,以及參與打坐實驗3個月後。
研究人員分析發現,在打坐後,人體內220個與免疫反應直接相關的基因(其中包括68個與干擾素信號相關的基因)被上調,而炎症基因的表達沒有顯著變化。這種免疫反應網絡在多發性硬化和新冠重症患者中明顯失調。研究結果表明,打坐可以改善免疫反應,有可能治療與過度或持續性炎症相關的各種疾病。
2.改變大腦 減少老齡帶來的認知衰退
2006年發表在Psychological Bulletin期刊上的一項研究綜述表明,神經影像學研究顯示,在冥想期間區域性腦血流量有所增加。冥想顯示出大腦前扣帶皮層(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和背外側前額葉區域(dorsolateral prefrontal areas)的變化。
一項2008年發表在Social Cognitive and Affective Neuroscience期刊上的研究發現,在冥想期間通常被活化的大腦區域,會顯示出更高的灰質濃度。本研究對比了20名正念冥想者(平均練習8.6年,每日2小時)與非冥想者的MRI腦部影像,結果顯示冥想者大腦的右側前島葉(right anterior insula)、左側顳下回( left inferior temporal gyrus )、右海馬體的灰質濃度較高。
美國波士頓的麻省總醫院2005年在NeuroReport期刊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與匹配的對照組相比,有豐富打坐經驗的參與者的大腦中,與注意力、內感知和感覺處理相關的腦區皮質,包括前額葉皮質和右前腦島的厚度更厚。前額葉皮質厚度差異在不同組別的年長參與者中最為明顯,表明冥想可能可以抵消與年齡相關的皮質變薄。
2014年發表在Annals of the 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s上的一項研究綜述指出,初步證據表明冥想可以抵消與年齡相關的認知衰退。
3.減緩細胞衰老
2011年發表在Psychoneuroendocrinology期刊上的一項研究中,30名參與者每天打坐6小時,持續3個月後,檢測出體內細胞中的端粒酶活性明顯高於對照組。端粒酶的活性很高,就能保持染色體末端的端粒長度,對染色體有保護作用,延緩細胞的老化。慢性心理壓力會降低端粒酶活性,研究表明打坐後參與者的正念和人生目標增加,負面情感減少,促進了端粒酶活性的增加。
4.降低血壓
一項2015年發表在Journal of Human Hypertension上的綜述性研究,對近1,000名受試者參與的12項研究進行分析。研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打坐組的收縮壓和舒張壓分別下降了約4.26mm Hg及2.33mm Hg,並且在年長的參與者、研究前血壓較高的人及女性參與者中效果更明顯。
5.改善睡眠
SLEEP期刊在2014年發表了一項研究,在8周時間內,參與者由實驗室的多項睡眠測試和腕型睡眠紀錄器,測量客觀的睡眠數據。研究結果發現,接受打坐干預的人在總清醒時間、失眠嚴重指數等指標上,均優於做對照的自我監測組。研究得出結論認為,打坐似乎是成人慢性失眠症的一種可行治療選擇,可以替代傳統的失眠治療方法。
怎樣嘗試打坐?
不同門派有不同的盤坐方式和結印方式。大部份單盤的坐法就是,男士將左腳拉上搭在已經屈起的右腿上,而雙盤的坐法就是在此基礎上,再將右腳拉起來搭在已經盤起的左大腿上面。女士的坐法就和男士的反過來。
台灣上海同德堂國藥號中醫師胡乃文在大紀元撰文提到,打坐可以讓人的血液循環變得更好。有的人說盤坐蠻痛的,很難做到。的確,開始學習盤坐的時候是很痛的,不過假以時日就能解決。
打坐盤腿時,兩隻腳壓麻之後,就是處在缺血狀態,然後再放鬆,這樣可以改善末梢神經疼痛,減輕神經病變,對整個下肢的血液循環非常有好處。一開始可以堅持10分鐘,再逐漸的堅持到15分鐘、20分鐘、30分鐘。絕對不要想「我做不到」,這樣想可能就真的很難做到了。如果不試一試的話,就永遠不能體會到打坐的喜悅。
至於打坐要用腹式呼吸嗎?胡乃文表示,打坐時在這方面沒有任何規定,應該不是最重要的。
打坐能積蓄能量
胡乃文指出,在盤腿的時候,血液停留在被阻擋的地方,那個被阻滯著的地方,會蓄積著很大的能量。他提到,人的身體有「十二經絡」以及「奇經八脈」。
中醫發現,人體有12條主要經脈對應12個臟腑,內臟會通過經絡與人體表面相連接,經絡上一些有特殊作用的點稱為穴位,多為神經末梢和血管較多的地方。
在中醫理論當中,經絡是人體能量的通道,負責輸送氣和血到全身,它們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十二經絡中的氣血,在一天中分別隨著12個時辰(一個時辰就是現今兩個小時)循環流動。
胡乃文表示,奇經八脈也有類似的氣血循環。奇經八脈包含的是任脈、督脈、衝脈、帶脈、陽蹻脈、陰蹻脈、陽維脈、陰維脈,這8個脈在手足上也同時分布了8個相通的穴位。這8個穴位就是內關、公孫、外關、臨泣、列缺、照海、後溪、申脈。
在打坐的時候,一旦兩手結印放在盤坐的腿上,而且讓腋窩稍微空開,會發現左公孫和右內關形成一條直線、左列缺和右照海形成一條直線。
胡乃文說,也許古人已經發現打坐姿式能令奇經八脈因此而有相通的狀況。如果經常這樣打坐,假以時日,奇經八脈都能通得很好,會發生甚麼樣的後續變化,就不可估量了。
打坐的終極目的是甚麼?
打坐對身心的好處越來越被人認識,不過講到打坐、冥想仍然會有一種神秘感,到底打坐最終的目的是甚麼呢?
其實翻查打坐的起源,它並不是一些追求健康的人群發現的,而是從古老的修行人中傳來的。
胡乃文提到,中國古時候,民間就有「修佛」、「修道」的傳統,都有打坐的習慣,老子、達摩都是有名的例子。其實,儒家也有他們的打坐方法,在古書中可以看到「正襟危坐」的坐法。衣服穿得整整齊齊叫做「正襟」,這是尊重的表現,高高地坐正叫做「危坐」,是正經不亂的表現,這應該是儒家的一種靜坐方式。
他說,真正走在修煉路上的人,不是只有打坐等形體的動作,還必須注重修心性。
無論是追求健康或是尋道,無論是基於哪種原因,可以把打坐當作是一個開始,由治療師或同道人提供指引或相互參考,才容易堅持下去。@
------------------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Miss NTD選美大賽現正接受報名:
https://bit.ly/MissNTD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