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矽谷銀行(SVB)的清算重組事件,一個多星期來引起了許多連鎖的效應。從四、五家處於類似地步的銀行被清查,到瑞士信貸面臨「雷曼時刻」,全球金融界從此進入動盪時期,已經不可避免。在全球戰爭硝煙未平,更多戰爭危機四伏,供應鏈重組並脆弱,通貨膨脹持續高漲,各國經濟停滯乃至衰退的時刻,這一災難讓世界各國政府和經濟界、金融界的人士,都陷入了深深的憂慮和恐慌。

矽谷銀行為甚麼會陷入清算重組呢?矽谷銀行作為專門服務風險投資公司以及矽谷新創公司的專門銀行,其商業模式在1983年創立以來的四十年間,托福與矽谷的成長和電腦及相關產業的發展,直到2019年之前,都一直運行平穩。但在2019至2021年間,其營業額突然迅速增長,甚至翻倍成長。從2019年的約30億美元,突然增長到2021的接近60億美元。過度的高速增長對保守和傳統的銀行業來說,往往並不是一件好事。2019年矽谷銀行的存款總額是大約400億美元,到了2021年,存款總額陡然增長到1,250億美元,是兩年前的三倍!

矽谷銀行的管理層面對這些突如其來的資金,選擇將其2021年投資總額的1,270億美元中的77%,亦即近1000億美元,投入了十年期的美國長期國債。在2021年,這些美國長期國債的年溢率,只有0%到2%之間。那時候,左派的拜登政府還剛剛上台,激進的政府支出和失控的通貨膨脹,還沒有被放出籠子來!

但到了2022年,隨著政府支出的加劇和通貨膨脹失控,美聯儲不得不持續加息,美國國債的長期溢率上升到了4%~5%。在公債市場上,利率上升意味著債券價格的下跌。就在過去幾個月內,矽谷銀行的客戶們,那些矽谷的新創公司和風險投資公司,忽然開始提出他們的存款,準備新的投資。當他們需要大筆的現金之際,矽谷銀行就必須出售他們手中的長期公債,而這時的利率已經是他們兩年前購買時的利率的四倍、五倍。利率上升債券價格下跌,所以他們只能大幅度折價來出售手中的公債,必須承受巨大的利率損失。多大的損失呢?是18億~24億美元!

矽谷銀行在債券業務上損失20億美元,是天大的新聞,驚慌的存戶開始提出款項,提款潮引發了矽谷著名大佬如Peter Thiel等人的驚呼,又帶來更大的提款潮。銀行擠兌開始後,矽谷銀行的末日就到了,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的介入、銀行的破產清算和重組,也就接踵而來。

矽谷銀行的崩塌,從技術層面看,是典型的由流動性問題引發的擠兌,導致大面積的虧損、未實現虧損、乃至不得不被FDIC清算重組。但人們在追究事件的根源的時候,就不得不涉及管理層的能力、判斷力、甚至政治立場和傾向,以及國家層面的通貨膨脹和貨幣政策的問題。

矽谷銀行的最大股東是美國的先鋒集團(Vanguard Group)(佔股11.3%)、貝萊德(BlackRock)(8.1%)、道富集團(State Street)(5.2%)以及瑞典最大的養老金基金Alecta(4.5%)。矽谷銀行的資產總額在2022年12月31日為2,090億美元,存款總額1,754億美元,其中超過93%沒有得到FDIC的保險。1754億美元存款中,超過93%沒有得到FDIC的保險,就是說1,631億美元沒有保險,FDIC保險覆蓋的只有122.8億。

按FDIC個人和公司賬號每家25萬的保額,就是49,000個存戶。平均每個存戶的存款,是70萬美元。這表明銀行開戶的客戶中個人賬戶比較少,公司賬戶比較多。矽谷的許多公司都被拖累了。的確如此,矽谷銀行倒閉在西部科技界和銀行界引起震動,許多公司甚至發愁如何確保員工獲得工資。這也是美國政府決定迅速出手的原因之一。

矽谷銀行的倒閉,是繼2007年華爾街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公司破產倒閉之後,美國最大的一起銀行倒閉事件。但這宗事件不是發生在華爾街(Wall Street),而是美國的主街(Main Street)。美國幾乎所有的城市都有一條主街(Main Street),而每個城市最大、歷史最悠久的銀行,多半也坐落在主街和附近最繁華的街道之上。華爾街出問題,離美國主流社會的民眾還相去甚遠,因為人們對華爾街拿著七位數工資的人們沒有太多的認同感。但主街的銀行出問題,就會立即影響千家萬戶、工薪階層,問題就顯得更不一般。矽谷銀行倒閉時,有四萬多家客戶,平均存款超過70萬美元。因為這一金融災難,1200家矽谷企業和公司馬上面臨不能給員工發工資的困境,所以美國聯邦政府才不得不當天晚上就由財政部、美聯儲、和FDIC發表共同聲明,並由拜登在第二天發布聲明,以防止下一個工作日可能出現的災難。

人們最廣泛擔心的問題,不是矽谷銀行本身會怎麼樣,其2,000億美元的資產下落如何,而是這一危機是否會蔓延開來,殃及全世界。對銀行系統健康狀況的擔憂,會不會從美國蔓延到歐洲。並且,加入城門失火、殃及池魚,殃及的範圍會有多大,遭殃的時間尺度會有多長,亦即這一波的金融危機會持續多久,這才是金融界和經濟界最關注的問題。

矽谷銀行的危機在美國還餘波蕩漾,歐洲的銀行家已經坐不住了。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簡稱瑞信)銀行陷入了困境。沙特國家銀行是瑞信的最大股東,董事長阿馬爾‧瓦庫達利(Ammar Al Khudairy)3月15日向媒體澄清,由於監管障礙等原因,將不會再向瑞信提供財政援助。瑞信股價應聲大跌,跌幅一度超過30%。3月16日瑞信對外公布,將從瑞士國家銀行(Swiss National Bank,瑞士的中央銀行)借入多達500億瑞士法郎(536.8億美元)來支撐其財務狀況。這一利好消息只是讓其股價從歷史性低點反彈了一點,但其麻煩並未就此終止。

美國股東3月16日在新澤西對瑞信提起訴訟,瑞信行政總裁烏爾里希‧科納(Ulrich Koerner)和董事長阿基塞爾‧萊曼(Axel Lehmann)是其他被告人之一。股東們指控瑞信欺騙投資者,通過隱瞞財務方面的問題欺騙了他們,沒有披露其遭受「重大」客戶資金外流,以及其財務報告的內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以布雷登‧特納(Braden Turner)為首的美國股東表示,隨著真相的曝光,以及瑞信的最大股東表示不會向該銀行投入更多資金,投資者紛紛「逃離」,導致瑞信的股價跌至歷史最低點,造成了巨大的損失。

有趣的是,代表美國股東起訴瑞信的律師事務所,也是第一家對矽谷銀行母公司「矽谷銀行金融集團」(SVB Financial Group)和Signature Bank提起股東訴訟的律師行。人們關注的是,危機從矽谷蔓延到蘇黎世,那會不會有下一步呢?下一個倒下的多米諾骨牌,又可能在哪裏呢?紐約?倫敦?法蘭克福?東京?新加坡?還是香港?

坊間許多人在替中共吹噓,渲染甚麼許多中國科技公司在矽谷銀行擁有多個賬戶。但許多中國科技公司在矽谷銀行開戶,是因為它是一些中國客戶能獲得的、用於美元存款和交易的唯一一個美國銀行!但知情人士說,矽谷銀行中國業務的負責人陳青(Carolyn Chen)在上周矽谷銀行總部被美國政府接管後,已經被解僱。矽谷銀行被FDIC接管,中國的初創企業、風險投資和私人股本公司感到震驚,還試圖迅速將錢從銀行轉出,卻發現遭遇障礙。最後還是美國財政部的決定,讓這些中國公司不用擔心錢會打了水漂。

矽谷銀行作為一家區域性銀行,國際業務卻異常的發達。銀行的8,500名員工中,有五分之一在美國以外。其1,700億美元的存款,有139億屬於外國存款,這些外國存款不受任何美國聯邦或州的保險制度的約束。熟悉矽谷銀行在中國運作的人士表示,矽谷銀行在中國的最大賣點,是它能在短短一到兩周內為客戶開設美國支票賬戶。矽谷銀行在中國沒有銀行執照,它通過美國的免費熱線和電子郵件為中國客戶提供服務。銀行也沒有櫃枱交易,所有交易都在網上處理。矽谷銀行倒閉後,中國上市公司如百濟神州、再鼎醫藥、騰盛博藥、堃博醫療、雲頂新耀、阜博集團、匯量科技、聖諾醫藥、挪亞控股等都浮出了水面。

過去幾十年來,中國的科技初創企業,從百度到騰訊,都與美國風險投資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近年來,隨著中美關係日趨惡化,美國對中共的圍堵,以及兩國經濟的脫鉤,這種蜜月關係面臨脫鉤的前景。矽谷銀行的突然被清算,會削弱美方投資者與中國公司之間的聯繫。從長遠角度看,從美國監管機構到銀行本身到其國際存戶,都會對繼續與矽谷銀行做生意產生疑慮,而中國公司未來繼續大量使用這一銀行的興趣和可能性,也會有所減低;作為中國企業重要的融資途徑之一,這個渠道未來的前景不會看好。

矽谷銀行事件發生後,美國聯邦政府的反應相當迅捷。財政部與美聯儲、FDIC存款保險公司在事發當天的晚上連夜開會,商討對策,並迅速作出承諾,保護所有的存戶,但不保護投資者和股東,以應對周末過去後的第一個星期一,市場可能有的負面反應。拜登也在星期一發表聲明,表明其捍衛銀行體系的堅定決心。財政部長耶倫則在星期四對美國國會議員們說,「即使兩個地區銀行上星期失敗,美國的銀行系統依然健全完好」。她對參議院財政委員會說,美國人能夠相信他們的存款「會在他們需要它們的時候在那裏。」

矽谷銀行事件發生後,美國聯邦政府的應對措施,措施措施,的確有許多錯誤的實施,其中還連帶了「道德的危害」(Moral hazard)。美國參議院財政委員會的首席共和黨成員、參議員柯瑞柏(Mike Crapo)就說,「我擔心保證所有儲蓄的先例。」他說聯邦救護行動是「道德危害」。的確如此。FDIC本來保險保護的上限,是每個美國人在每家銀行可以得到最高25萬美元的保護,這次聯邦政府保證所有儲蓄,等於取消了這個25萬美元的上限,使得FDIC的運作成本大幅上升。

比如在矽谷銀行的案例中,每個存戶的平均存款額是70萬美元,超過25萬美元的這部份,也就是每個賬戶45萬美元,該誰來承擔呢?耶倫聲稱這次的救助不會動用「納稅人的錢」,但她同時說,救助的不足部份,會由FDIC在全美國的投保銀行中通過一個「特別增收款」(special assessment)來補足。那就是說,是全美國的4,200家銀行來共同負擔。但這4,200家銀行的這筆「特別增收款」又會從哪裏來呢?一定是這4,300家銀行的股東的權益,和銀行的客戶最終分攤的特別費用了。也就是說,最後還是由美國的普通民眾來承擔。這其實還是一種納稅人的負擔,只不過通過銀行體系轉了一圈。

頗有諷刺意味的是,就在矽谷銀行倒閉前一個月,福布斯在二月中旬公布的年度美國最佳銀行榜單中,矽谷銀行還在100家銀行中排名第20位!現在,世界各國的投資者們,正爭先恐後地防範美國股市長期下跌的可能。過去一周三家銀行的倒閉,加劇了近期的市場波動。在美國股市、債市和衍生品市場,波動性已迅速上升。瑞信的危機,可能是未來世界可能進入金融動盪的標誌性事件。著名的「末日經濟學家」Roubini Macro Associated首席經濟學家魯賓尼表示,瑞信如果倒閉金融市場將面臨「雷曼兄弟時刻」。在魯賓尼看來,瑞信的問題是,它可能太大而不能倒,但也可能太大而無法救助!

矽谷銀行事件前後,人們看到太多的管理失當、道德失措和道德風險的增加。美國著名企業家得寶(Home Depot)的創始人兼總裁Bernie Marcus先生說過,這些SVB之類的銀行經營不善,是因為每個人都專注於「多元化」(diversity)和所有醒目的極左議題,而不是專注於他們該做的事:給股東回報!「他們沒有保護股東和員工,而是更關注社會政策,我認為這可能是一家經營不善的銀行。」據英文大紀元報道,在矽谷銀行(SVB)倒閉前幾周,該銀行的行政總裁出售了母公司矽谷銀行金融集團(SVB Financial Group)360萬美元的股票。矽谷銀行出事之前,據說有九個月都沒有人負責風險評估的工作。而銀行那位「覺醒的」風險評估老闆,據悉在月復一月的忙著組織為期一個月的同性戀宣傳活動和一個個「女同性戀能見度」日!

管理不善也是矽谷銀行倒閉的原因之一。2022年年末,矽谷銀行手中持有大量的長期國債,但在美聯儲利率持續上升之際,他們似乎沒有任何對利率上升風險的對沖行為。他們本來有一個針對140億美元證券的利率對沖,但公司卻任其到時過期而沒有去更新,導致銀行不得不面臨這樣的風險。2022年整個一年當中,銀行減少了對沖,截至年底,其260億美元的可供出售證券中只有5.63億美元進行了利率對沖,低於一年前的153億美元。該銀行沒有報告稱其它910億美元債券(即所謂的持有至到期證券)有任何互換。該銀行的報告稱,由於其可供出售債券的利率上升,去年損失超過24億美元。哪裏出了問題呢?是銀行高管他們賭錯了,相信左派政府的說法、通脹不會失控,利率也不會上漲,現在他們只能自食其果。

美國媒體引述知情人士的消息稱,美聯儲正在考慮對與矽谷銀行規模相似的中型銀行實施更嚴厲的規則和監督。消息人士告訴路透社,美聯儲負責監管的副主席邁克爾·巴爾(Michael Barr)正在對矽谷銀行進行審查,可能會對資產1,000億至2,500億美元的銀行收緊規則。但有報道說,世界經濟論壇內部人士承認,矽谷銀行崩潰是一個「偉大的重置騙局」。這位世界經濟論壇內部人士被抓到吹噓說,矽谷銀行的崩潰是一個精心策劃的陰謀,計劃完美——這次崩潰將對銀行業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導致全球金融崩潰。崩潰之後呢?偉大的重置就可以開啟了。

冷眼觀察我們的世界,真的處在極大的危險之中。全球的經濟衰退,似乎不可避免;全球的通貨膨脹,還在日益加劇;超寬鬆的貨幣政策,仍在繼續實行;高科技的泡沫,可能在2023年破滅;左派的激進主義策略,繼續侵蝕著人們的肌膚;即使是比較健康的金融企業,也承受不了人們信心低落的影響。政府監管機構能做甚麼呢?銀行和金融機構的準備金可能必須增加,銀行的成本會上升、利潤減少,導致銀行破產的增加。也就是說,在矽谷銀行怦然示警之際,在我們的世界,金融進入動盪可能已經不可避免,因為,雖然有各種各樣防範危機、化解危機的努力,那些準備利用這些危機達成其意識形態方面的目標的努力,也一直沒有消停,他們也在枕戈待旦、蠢蠢欲動。#

(謝田博士是美国南卡羅萊納大学艾肯商学院的市場学教授暨約翰奥林棕櫚講席教授。)

------------------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Miss NTD選美大賽現正接受報名:
https://bit.ly/MissNTD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