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星期五,金融界傳來了幾條重要消息。
數據顯示,美國就業增長強勁,2月份新增31.1萬個就業崗位。
太好了!開香檳慶祝,對吧?且慢。
就在同一天,我們得到消息,矽谷銀行(SVB)已被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接管。我敢打賭,大多數讀者在看到這條消息之前從未聽說過這家銀行。
就像某些動物能夠在地震發生前感知到地震即將發生一樣,市場在上周早些時候已經覺察到了金融領域的動盪。
一些大客戶感覺到了震盪,把錢從銀行取了出來。其他客戶聽說了之後,也做了同樣的事情。
到了周五,那些取錢的人不是在走,而是在跑,就像「擠兌銀行」一樣。
事實上,矽谷銀行的破產是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美國最大的銀行倒閉。
發生了甚麼事?幾件事情。
首先,矽谷銀行大舉投資於美國國債。大多數銀行都這樣操作。
以美國「充份的信心和信用」為後盾的美國國債,被視為(或至少曾經被視為)最安全的投資之一。
矽谷銀行在利率非常低的時候購買了數十億美元的債券。
不幸的是,正如人們注意到的那樣,美聯儲去年一直在大幅提高利率。
這不僅抹去了矽谷銀行支付存戶存款的利息與投資國債收益之間的差額所帶來的利潤,而且當越來越多的存戶想要取款時,矽谷銀行陷入了流動性陷阱。
吉米‧斯圖爾特(Jimmy Stewart)沒有出手挽救危局。
《華爾街日報》報道稱:「由於客戶提取存款,矽谷銀行不得不虧本出售債券,該行拋售了價值210億美元的債券,造成18億美元虧損,將需要融資22.5億美元填補虧空。」
「這引發了人們對該行破產的擔憂」,《華爾街日報》繼續寫道,「導致客戶和投資者紛紛逃離。據報道,矽谷銀行周五(3月10日)尋找買家,我們希望監管機構不要在同一天如此迅速地關閉該行,搶佔潛在私人投資者的先機。」
還有一個事實是矽谷銀行顯然是一家「覺醒」機構。
該行金融風險主管傑伊‧厄薩帕(Jay Ersapah)完全不務正業。
「作為一名有色人種的酷兒(非異性戀者的一個統稱)」,她在矽谷銀行的多元化、公平和包容報告中的簡介中寫道,「我很榮幸擔任LGBTQ+(員工資源小組)的聯合主席……並為我們的LGBTQ+員工和盟友營造一種社區意識。」
好的。恭喜她了。
矽谷銀行是美國第16大銀行,也是矽谷初創企業的主要資金來源,矽谷銀行的破產還是在整個金融界引發了衝擊波。
當天上午還在樂觀情緒中徘徊的股市暴跌,收盤時下跌了近350點,為糟糕的一周畫上了慘淡的句號。
低息貸款的時代(至少暫時)結束了。現在,「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嚴重的壓力之下。
立刻,很多頭條新聞都在宣布厄運降臨。
一位億萬富翁說:「聯邦政府有48小時來糾正『不可挽回的錯誤』。」
天哪!「你是怎麼破產的?」美國作家海明威的小說《太陽照常升起》(The Sun Also Rises)中的一個人物問道。
「分兩種方式」,對方回答,「一種是慢慢地破產,一種是突然破產。」
人們擔心的是經濟學家所稱的「傳染」。
上周五,很多富國銀行(Wells Fargo)的客戶發現,直接存款(direct deposit)交易未能在帳戶裏顯示,這一消息進一步嚇壞了人們,直到該行宣布,本應已到帳的存款顯示不出來是由於「技術」故障,才部份地緩解了這種情緒。
由於股票價格暴跌,第一共和銀行(First Republic)、標誌銀行(Signature Bank)和其它地區性銀行被迫停止交易。
這是2008年金融危機的重演嗎?當時,投資巨頭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公司倒閉,引發了自大蕭條以來最嚴重(但幸運的是時間很短)的崩潰。
關於這個話題,周六(3月11日)在美國媒體Revolver News上發表的《對不起,矽谷:矽谷銀行的崩潰不是甚麼大事》是我迄今為止讀到的最聰明的評論之一。
作者以「耶利米‧傑克遜」(Jeremiah Jackson)為筆名,被確認為是美國財政部「前官員」。
我敢打賭,他不是拜登或奧巴馬任命的。
「儘管矽谷銀行被歸類為系統性重要金融機構」,傑克遜寫道,「……幾乎沒有系統性風險。」
為甚麼呢?首先,在我寫這篇文章時,聯邦存款保險公司肯定在加班加點地尋找買家。
有傳言稱,摩根大通(J.P. Morgan)是一個候選人,埃隆‧馬斯克也曾表示要收購這家破產的銀行。
據「傑克遜」說,關鍵在於「矽谷銀行在投資銀行業只是個小角色,在矽谷以外的大部份經濟領域,它作為金融中介的作用很弱」。
沒錯,矽谷在近期內可能會受到影響。「一些初創公司會解散」,「傑克遜」承認。
「創新將在短期內放緩。然而,只要初創公司利用的技術有正回報,它們就有可能在相當短的時間內被重新發現、重新調配。」
我們拭目以待
接下來的幾天將非常關鍵。要注意政府的慣用伎倆。
上周末,美國財政部長珍妮特‧耶倫(Janet Yellen)在財政部高舉「同性戀驕傲旗」的間隙說了這幾句話:(1)矽谷銀行或其它瀕臨破產的銀行不會得到救助;(2)從3月13日(周一)開始,存戶可以動用他們所有的錢。「與矽谷銀行破產有關的任何損失都不會由納稅人承擔。」
你以為奇蹟時代已經過去了!
就像(美國詩人、散文家)沃爾特‧惠特曼(Walt Whitman)一樣,耶倫是充滿矛盾的朋友:她容量很大,「包含很多」。
問一個俏皮的問題:如果損失不是「由納稅人承擔」,那麼錢從哪裏來由誰或由甚麼來承擔損失?
你說:「政府。」政府哪來的錢?「他們印錢即可。」是的,他們印錢。
現在你告訴我為甚麼利率上升得這麼快。
或者,先不說這個。
讓我們回到一開始的話題:好於預期的就業報告,以及矽谷銀行和其它地區性銀行一連串的內爆。
在這一點上,我們真的不知道這些現實將如何展開。
如果更多的銀行倒閉,更多的工資發不出來,比預期更強勁的就業報告惡化,我們發現自己陷入了大蕭條時期的模式,銀行倒閉、失業率飆升,那該怎麼辦?
這不僅預示著一場經濟災難,也預示著一個政治機遇。
如果我是個賭徒,我會打賭這是時代精神暗示特朗普捲土重來的時刻。
在我看來,這是一個有著美好結局的故事,其它不那麼令人高興的結論也是可能的。#
作者簡介:
羅傑‧金博爾(Roger Kimball)是文化評論雜誌《新標準》(The New Criterion)的編輯和出版人,也是邂逅書局(Encounter Books)的出版人。他最近的著作是《批判的氣質:〈新標準〉40周年言論》(The Critical Temper: Interventions from The New Criterion at 40)
原文:When Bank Failures Presage Political Opportunity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本文所表達的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大紀元時報》。
------------------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Miss NTD選美大賽現正接受報名:
https://bit.ly/MissNTD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