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必須顧及風險

Web 3.0是科技界近年的潮語,是指人工智能、區塊鏈技術及物聯網三大範疇的整合及應用,理念是智能化、聯網化、用戶經驗及資訊更加個人化,而且給予用家更高的私隱與數據控制權、去中心化。上周五政府公布新一份財政預算案,談到現時全球正處於第三代互聯網Web 3.0的起始階段發展潛力巨大,特區將抓緊這個機會,引領相關創新發展,並撥款5千萬元加速推動Web 3.0生態圈,舉辦國際大型研討會,引領業務合作,舉辦更多青年工作坊云云。雖然Web3.0仍在發展初期階段,但其相關技術及理念影響深遠,早已成為各國爭奪話語權及市佔率的新戰場。某些政權只要技術不談道德,嚴格限制及過慮資訊,以剝奪個人私隱獲取數據,並將數據全面集中,以達致領導市場、監控民眾及打壓異己的政治目的,如此發展Web 3.0都是限於硬技術,不會有靈魂。對於大眾而言,其實Web 3.0已走進我們日常生活中,例如人工智能聊天、加密貨幣、各種智能裝置等。但使用這些技術之時,必須同時了解並控制風險。我們不能再重蹈Web 2.0的覆轍。當時大家都順應潮流,依賴醒目手機,大量安裝軟件,參與社交媒體,筆者亦在其中,風險管理卻未有做足功夫,要修正都十分困難。

AI工具大眾化使用

(pixabay)
(pixabay)

Web 3.0三大支柱的風險何在?先從人工智能談起。其實相關技術早已在各大行業的客戶服務中廣泛應用。大眾使用的硬件亦不例外,手機就有人工智能模塊用作改進用家使用經驗,執行語音指令,改善程式執行效率等,還有家居智能產品。這些產品蒐集了甚麼資料,資料被傳送到哪裏,透明度頗低,用家亦未必能作出選擇,暫未實現Web 3.0的理念。近期由OpenAI帶起的人工智能熱潮,最重大的突破並非技術,而是開放給公眾使用且功能強大,幾乎以全人類的資訊作輸入,作詩、寫論文、解釋科學、草擬合約、整合資料、編寫程式,樣樣皆能。筆者亦有測試,利用AI解答科學升及技術性問題效果極佳,但仍有令人憂慮的地方。AI亦可對基本是實錯誤評估,例如較早前Google的Bard出現基本事實錯誤,令其母公司股價大跌。大眾使用的AI的基礎輸入資料截至某年某日,對於往後發生的事,無法考慮。筆者亦發現對於一些需要較複雜的分析,AI作出錯誤假設而得出結論,即使要求AI作出修正,經過多次兜轉又返回原地。筆者亦試過要求AI提出建議,卻未有顧及可行性。換句話說,AI依賴輸入的資訊及修正學習的方法。如果投入資訊被有目的有系統地過濾及刪改,修正學習被政治干預,使用這樣的AI,不但加強使用者的偏見,更可被用作洗腦及政治宣傳。

跟上潮流前請想一想

另外,AI有巨大能力生產資訊,已有廣泛報道極權利用AI製造假資訊,混淆大眾認知。若果這些假資訊走進公眾領域,再成為AI輸入資訊,就可形成惡性循環。如何分辨真實資訊,將會是極大的課題。面對AI大眾化,必須留意幾件事。其一,使用任何AI工具之前,清楚了解開發者背景及理念理念,與其資料限制,避開那些任何受到明顯政治影響或干預的提供者。有人看準大眾急於參與,忽然間一大堆打着AI旗號的軟件應市,甚至用上OpenAI類似的Icon,真假難辨。安裝前先查清楚其背景,看清權限是否合理。其二,使用這些AI軟件大部份都需要利用電話號碼或電郵登記,又或自動聯繫到作業平台上的帳戶。請你確保登記時避開使用可追蹤個人資料的資訊。基於筆者提出過的問題筆者嘗試問AI推論筆者背景,AI雖然聰明地迴避,但並不代表它不能。你所提問全數記錄在案,日積月累,就可以對你個人作出準確推斷。沒有人可以保證這些資料不落入他人之手,亦不會作其他用途。其三,搜尋器還可以給予大量不同源的相關結果,AI則直接給予答案。但正如上述,答案未必真實準確,不能照單全收,運用邏輯思考及考證仍極其重要。令人擔心的是一旦養成習慣,AI說甚麼就接受甚麼,這樣AI便開始主宰人的行為,甚至將某些行為自動化。一朝AI被操控,後果不堪設想。

AI只是Web 3.0的三大支柱之一,還有區塊鏈技術及物聯網。下期續談其餘兩大板塊當中大眾必須了解的事。◇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