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本周起於北京展開新一輪高級別貿易談判,中國結構性改革問題再次被聚焦。評論分析,由於結構性改變觸及中共統治,談判很難達成協議,而未來可能會以溫和的冷戰形式走向長期的對抗。

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2月12日抵達北京,而美國副貿易代表格里什率領的美方代表團已於11日同中方舉行了副部長的初步貿易談判。

按照稍早公佈的日程安排,14至15日,美方貿易代表萊特希澤以及財政部長梅努欽,將同中方首席談判代表、副總理劉鶴進行高級別談判。

預計,美方將繼續施壓北京進行徹底的結構性改革,解決美國企業的知識產權被盜取、強迫在華美企轉讓技術及中共對國有企業的各種補貼等問題。

大陸經濟學者何軍樵對《大紀元》表示,如果沒有結構性改變,協議在執行方面是無法執行的,「而經濟上的結構性改變對中共來說牽一髮動全身,如中國那些破產、那些年年虧損的企業再沒有補貼,所有人的收入都會下來,那還不是一個企業,所以這個結構性改變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所以,我不看好貿易協議能夠簽訂。」

中共為何不願意做結構性改革?

「因為結構性改革牽涉到太多既得利益(如國企),而且會影響中國共產黨的統治基礎。」加拿大約克大學副教授瀋榮欽對《大紀元》說。

何軍樵也表示,「中共主觀上是不願意進行結構性改變的。」

他說,中國是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公有制佔主體的國家,政府是通過全方面的控制而存在,不光是政治上、軍事上、司法上、新聞上各個方面,還包括經濟命脈上控制這個國家,比如取消對國企的補貼,國營企業少了,私人企業就會興起,私有經濟佔主體了就會提出更多的要求,那國家就有巨大變革的壓力,會極大威脅它的社會主義經濟,這還不僅僅是個別利益集團的問題,它會深刻地影響到整個國家經濟結構的改變,而經濟結構的改變就會牽扯政治結構的改變。

何軍樵說,不管兩國這次有否達成貿易協定,後面還有後續動作,「要看美國怎麼出牌,世界局勢怎麼變化。」

中美貿易戰未來有何走向?

總統特朗普此前表示,在預訂提高關稅截止日期前,暫不安排中美元首會晤,也不會延長最後期限。特朗普在國情咨文中重申,中美貿易協議必須包括「真正的結構性改變,以結束不公平貿易行為。」

外界認為,兩國分歧仍難以在短期內彌合,而如果中美雙方沒能在3月1日期限前敲定協議,美國就將把2千億美元中國進口商品關稅,從10%提升到25%。

瀋榮欽表示,儘管短期內雙方都有和談的誘因,但是長期對抗的趨勢不會因此而改變,「可能會以溫和的冷戰形式走向長期的對抗,尤其在技術發展、智財權與全球價值鏈等領域。」

在本周中美兩國重啟貿易談判之際,美國總統特朗普11日簽署了一項旨在推動美國在人工智能(AI)領域發展的行政命令。

瀋榮欽表示,由於中國AI的高速發展,對美國構成很大的威脅,「這已經是一個美國關心的核心議題,這項法案的目的是導引聯邦經費優先配置於AI領域,以拉開與中國的距離。」

瀋榮欽說,另外一點值得注意的是,自從彭斯演講之後,從委內瑞拉到華為,美國一再地要求盟國選邊站,「AI命令中強調的國際合作,應該是延續冷戰這個思路下的發展,其中的制定技術標準,也是在同樣思路下的產物。」

------------------

⏪️ 回顧2024專題報道👇🏻
https://hk.epochtimes.com/tag/回顧2024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