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耐人尋味處意在言外。哪位唐朝詩人最能表達意在言外的詩境呢?宋代司馬光 《溫公續詩話》說: 「古人為詩,貴於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近世詩人,為杜子美最得詩人之體,如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杜甫的《春望》,怎樣體現意在言外的心境與藝境?

「國破山河在」……杜甫的《春望》,把意在言外的境界,做了深廣的延展。明代詩人徐用吾 《唐詩分類繩尺》說:「子美此詩,幽情邃思,感時傷事,意在言外。」

杜甫為何在春天感時傷事呢?他遭遇了甚麼人生的頓挫情境,讓他幽思深情說不盡、道不盡呢?讓我們進入杜甫名作《春望》的時空。

【詩史 春望】
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杜甫《春望》是一首五言律詩,詩中的詞語,如山河、草木、烽火、三月、家書、萬金、白頭等等都是極其平常淺白的詞語,然而從杜甫心中淌出,敘述愛國懷家之情,境苦情真。沈鬱哀傷的亂世之曲,意在言外的憂時之情,感人至深。

【昔之詩‧今之思】

試用當下的思想語言,表達《春望》:

國家殘破,山河宛然依舊。城郭映帶春景,處處草離離木深深。
感傷離亂時局,花兒也為人落淚;悵恨家人別離,鳥兒似為我心驚。
入春三月,戰火依然連天;望斷戰火重重的阻隔,一紙家書有如萬金珍貴。
家國有恨,離騷之愁揮之不去,白吾頭落吾髮,髮簪子幾乎簪不住一頭稀疏的白髮了。

【詩中故事】

元 趙孟頫《杜甫像軸》(局部)。(公有領域)
元 趙孟頫《杜甫像軸》(局部)。(公有領域)

天寶十四載(西元755年)十一月安祿山起兵叛亂,天寶十五載元旦,安祿山在洛陽稱帝。六月,安祿山史思明叛軍攻下唐朝都城長安,玄宗倉皇出奔。七月唐肅宗在靈州(今寧夏銀川境內)即位改元至德,杜甫聽到消息後,便在鄜州(今陝西省富縣)的羌村安頓了家小,隻身前往投奔肅宗為國效命。熟料途中遭到叛軍俘虜至長安。因他官卑職微,因此才被釋放。次年(757年)三月,他在長安寫下了這首《春望》。

杜甫的詩善言時事,所以有「詩史」之稱。杜甫《春望》用了意在言外的藝術手法,短短二十字詩文承載強烈又滿溢的國破家恨,紀錄了安史之亂下令人傷痛至極的國都破敗和家人乖離。

安史之亂對長安、洛陽兩京的毀壞極度嚴重,「宮室焚燒,十不存一」、「中間(京)畿內,不滿千戶」、「東至鄭、汴,達於徐方,北自覃、懷經於相土,為人煙斷絕,千里蕭條」(見《舊唐書·郭子儀傳》 )。從此亂後,長安、洛陽兩京風華絕代的光輝盡逝,大唐盛世也從此一蹶不振。

【藝境賞析】

《春望》一詩開篇「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寫的是春天的景致,但是當時杜甫望見的卻是另一番破敗的景象,形成意象相左的強烈對比:山河依舊在,然而國破了;春天滿都城,然而人跡稀少,遍地叢生的雜草亂林無人理。

國破了,山河面目皆非了;春城京都草木深染淒然的氣氛,深林亂草之中,不見該當見到的人。長安被叛軍攻佔了,朝廷西走,自己遭虜落難敵營,妻與子遠隔在羌村,國何時才能復元?家何時才能再見?

杜甫用了一個「破」字,心情深重矣。「國破山河在」意在山河之外,傷時憂國之愁陡生,染上眉頭、落在心頭,沈鬱之極,為全詩點題。「國破」對「城春」,展現工巧的對仗,圓熟自然;情與景強烈的對比,感人至深,國恨家愁深深深幾許?不言而喻。「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詩人用了擬人法,代言了詩人的心意,移情於物的表露,深摯又熱切。

本詩前四句「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表現了杜甫「春望」所見的景象與暗流洶湧的心情。詩人的視野由遠而近,從無邊山河轉回到長安一城,再睇視眼前的花鳥;詩人的感情則由隱而顯,由弱而強,步步進推深入內心。從國「破」到「恨」別,兩個極度強烈的字,呈現本詩內在的兩個相貫的主題,杜甫深切痛恨亂臣賊子帶給國家深重的災難,帶給家家無盡的苦難,反映了詩人深摯的愛國情操。

亂世浮生,烽火阻隔,牽掛繫念的家人聚首有多難?一語「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道出亂世中的人心企盼,自然深至,成了千古傳誦的名句。

這一場安史之亂帶來的離亂憂傷,到底有多深重,停格的鏡頭「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示現了答案。杜甫的春望之下,掩映的是希望還是無望的心情呢?「渾欲不勝簪」似乎透露了不離不棄,想要挽住希望的努力。「國破山河在」,換個角度來解讀,有著留住青山留住希望的意味,詩人心中隱藏的壯志依然燃著希望之光!

《春望》,格律嚴謹而不板滯,仄起仄落的五律正格,鏗然作響,氣度渾然;情景交融,結構緊湊,環環相生、層層遞進。《春望》表現了「意在言外」、「沈鬱頓挫」的藝術風格;而此詩的藝術成就根基於杜甫天真之心與至愛的流露。詩人用他的人生積極實踐他對家國的愛,我們看到詩人在羌村安頓了家人,隻身奔赴亂世之朝廷的大勇;我們看到詩人在連連烽火中企盼家書的至情,這一切都是生命至性的自然流露,情意真切故而感人深刻。如清代紀曉嵐說《春望》:「語語沉著,無一毫做作,而自然深至。」(《瀛奎律髓匯評》)千年來,杜甫憂國憂民、感時傷懷的情感,從《春望》中汩汩傳遞給了讀者,至今尤未息。

杜甫仁民愛物、憂國憂民在文壇上被尊稱為「詩聖」,他反應社會與時代的詩又有「詩史」之譽。在《春望》這首詩中,杜詩的兩個特質具體而微表露無遺。時代的榮枯、永恆的生命故事在詩中跳動著,意在言外,深度體現人生,牽繫今昔萬千情懷。@*

─點閱【愛讀唐詩】系列─ #

------------------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Miss NTD選美大賽現正接受報名:
https://bit.ly/MissNTD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