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曆年小朋友會收到利是錢,是教導如何處理金錢的好時機。在充滿物質消費誘惑的世代,避免子女利用利是錢過度消費,成為「大花筒」。

父母應該盡早做好親子理財教育,透過利是錢的適當教導,孩子有機會愈早建立良好的理財習慣,因為利是錢教得好可以培養良好理財習慣及減少親子摩擦,鞏固親子關係及互信。

利是錢主要是訓練訓練耐性及規劃。與大家分享以下三個重點:

(一)根據財政實際情況  因「財」施教

根據家庭財政狀況,例如財政緊絀的家庭可以告訴子女,父母需要用收到的利是錢補貼支出,所以不能給子女使用;中產家庭可以可以把部分利是錢給孩子,學習處理金錢。

不論高或低收入的家庭,父母應為子女開設兒童戶口,可以慢慢教孩子儲蓄的概念。透過逐年儲下的金錢,以及從存摺簿看到的存款銀碼滾儲(利息雖少但還是有),教導小朋友利息及等待的概念。

(二)按子女年齡 因「材」施教

建議應根據孩子不同年齡階段、認知發展,分五個階段處理利是錢的方法如下。

(1)孩子兩歲前,不用講錢。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多提到「唔好浪費食物,食唔曬唔好叫咁多」,建立「珍惜」、「不要浪費」這個概念已經足夠了。

(2)孩子5歲前,先為子女儲起利是錢,因為這年齡的小朋友仍然未完全建立錢的概念,他們可能「鍾意銀仔多過紙幣」。但父母還是要多溝通,讓孩子知道先替他們保管及簡單相討未來利是錢的處理方法(為了減少猜疑或爭拗)。

(3)孩子6歲後,升上小學,透過與朋輩互動、可能會買零食,會開始培育對金錢的概念。這時父母應連同過去儲起的利是錢,與子女一起溝通,計劃怎樣處理。

(4)孩子9歲後,等升上四年班才逐步讓孩子處理利是錢(但不是完全放手),因為他們對金錢的概念有多些認識。開一個聯名戶口,每年至少告訴孩子兩次,這筆錢有利息/複利,並會慢慢增長,可以培養孩子的耐性。

(5)孩子12歲時,如果父母懂得投資,可嘗試和孩子一起「做少少投資」,目標揀指數成分股或收息股,教導投資是要等待的,但要教小朋友真實的投資情況,不要為了面子而隱瞞。

(三)定好規矩

(1)訓練耐性,利是錢主要是培養耐性,作長遠理財規劃的準備。例如當孩子想多買一樣東西,不論是需要還是想要,也要等一段長時間例如半年後或更長。

由於利是錢及零用錢一般是孩子最早接觸到的金錢,所以希望透過利是錢,教導孩子學習「先儲後使」,有錢時應先儲蓄、然後才消費,藉此培養耐性,等待與理財很有關係。

(2)規劃,培養孩子買東西前要習慣先想想要買甚麼(例如清單)和是否過多。建議一些做法,如保持收入與支出平衡,要求子女先將利是錢(與零用錢一樣)用「先儲後使」的方法,才決定怎樣用。接著,就算有一件玩具好想買,都要等待,慢慢儲錢,明白並非喜愛便立刻要買。

(3)當利是錢達到一定金額,可以用來買東西、投資或其他用途,但說好要先得到父母的同意。

(4)利用部分利是錢助人,學習分享。

總結:雖然不同父母有不同方法處理利是錢或零用錢,但任何時候也應以簡單為原則,按部就班及不要與孩子的表現掛勾,也不要同時間教過多東西。否則只會令他們混淆,容易造成困擾,未見利,先見害,增加親子問題。相反,如果理財教得適當,親子關係也會改善,保持良好。◇

作者:李錦博士,前投資銀行董事,現為教育學者及「理財啟苗」聯合創辦人。

網站:www.childfinancialeducation.org

------------------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紀紙:
https://bit.ly/EpochTimesHK_EpochPaper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