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上對中國商品的需求正在減弱,導致中國最大港口上海港的航運取消增加,進一步抑制中國經濟的提振。與此同時,承運人因擔心沒有足夠貨物而選擇空運,放棄海運。

《金融時報》1月25日報道,雖然取消訂單在行業內很常見,而且通常在中國新年期間取消會增加,但供應鏈數據提供商、全球航運諮詢公司Drewry表示,由於西方需求下降,今年的訂單取消率「異常高」。

中共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12月中國出口同比下降9.9%,較11月8.7%的降幅擴大,創下自2020年2月以來的最大降幅。2020年2月時,一場全國範圍的封控導致經濟活動停滯。

Drewry表示,未來幾周,從亞洲向東穿越太平洋或前往歐洲的船舶取消率將達到31%,而去年同期為23%,2021年為16%。

市場上空船很多 運輸的貨物很少

除了需求疲弱之外,中共倉促解封後導致疫情海嘯,在過去一個月,中國數億人感染Covid-19病毒,增加了中國供應鏈的壓力,導致人員短缺和工廠關閉,出貨量也減少了。

三年來,中國連接工廠和港口的龐大基礎設施一直在中共嚴格清零制度的控制下,該制度需要對人員進行頻繁隔離,頻繁核酸檢測,以及所謂「閉環」操作。清零政策導致航運延誤和取消,但當時海外需求上升,出口在此期間處於發展狀態。

數據提供商eeSea的創始人兼行政總裁Simon Sundboell對《金融時報》表示,航運中斷的性質現已發生變化,從「熱門市場」內的延遲驅動場景,轉變為需求疲弱的場景。

疫情海嘯衝擊供應鏈 

中共為遏制高傳染性Omicron的傳播曾頻繁封控,扼殺國內消費,且房地產市場的低迷也沒有好轉跡象,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去年經濟增速可能為20多年來最低水平。

1月10日,世界銀行將其對今年全球經濟增長的預期從3%下調至1.7%。西方消費者對中國產電腦、單車等商品的需求能否能持續下去是個問題。

出口降溫使中共政府只能努力刺激消費,但經濟學家警告稱,擺脫對出口依賴的轉型過程可能會坎坷起伏,出口訂單的萎縮也許會波及中國的勞動力市場。◇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