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作為英國前殖民地,我們曾經學懂她的普通法和法治,但隨着《國安法》的來臨已盪然無存,冤假錯案和政治犯接踵而來。英國的另一項「國寶」英式幽默,在只着重機械式地以聽說讀寫來學習語言的香港,亦一直不被重視,老左徐四民曾批評港台節目《頭條新聞》「陰陽怪氣」。

然而,這些「陰陽怪氣」卻是英國文化的瑰寶。2022年最後兩天,我與朋友到英格蘭海濱城市白禮頓(Brighton),看過的幾個博物館,都含有幽默諷刺的元素。喬治四世的夏宮Royal Pavilion,印度風的建築,裏面卻充滿了19世紀初英國對中國文化的美好想像,從而解釋了為何鴉片戰爭前英國商人銳意開拓中國市場。該館有一個部份特別展出了喬治四世統治時漫畫家們對他揶揄的作品,諷刺他的奢華生活和政治上受到情人們唆擺。

位於Royal Pavilion對面的白禮頓藝術館,其常設陶瓷展很吸引我。英國的陶瓷與中國的一個明顯分別是,政治和時事元素異常豐富。看罷這個陶瓷展,就像看了一部濃縮版的英國政治社會史。裏面當然含有幽默元素,例如有一個出產於拿破崙戰爭時的盛尿器,中間鑲有一個拿破崙半身像,像前寫着「射死他」,其設計原意是,每晚起身夜尿,對付國家頭號敵人,成為一種愛國義舉。

還有白禮頓玩具及模型博物館,展品以火車模型佔多數,但其它展品亦十分精彩,例如久仰大名、已有四百多年歷史、至今仍方興未艾的國寶級木偶戲Punch and Judy的真身。不要小看這齣木偶戲,1841年面世的一本英國幽默雜誌用了Punch來命名(漢譯為《笨拙》,音意俱佳),將Punch文化帶到全球,例如香港的歷史教育常常採用Punch的政治漫畫作為教材,培養學生對諷刺藝術的觸覺。

可惜,諷刺幽默往往不為專制政權所好。從事政治漫畫將近四十年的尊子,在《蘋果日報》慘遭毒手後,仍在《明報》每日刊出作品,可是最近連番遭港府針對批評。港府已成功迫使《明報》結束時事評論員曾志豪的專欄,尊子還可以捱多久?

幽默諷刺是公民社會的重要元素,香港曾經有過黃子華的棟篤笑和《頭條新聞》等港人極喜愛的劇目,可是香港前特首梁振英為了攻擊政敵,竟無視諷刺文化的普遍性,曾建議到了英國的吳志森「諷刺英女皇」,好像這是等同犯了國安法似的。我到英國後,訂閱了一本諷刺雜誌Private Eye。根據該雜誌自己的統計,它曾八十次以英女皇作封面進行揶揄。例如她逝世後,英國人排長籠等候進入西敏寺瞻仰,它的封面便改God Save the Queen為God Save the Queue,然後查理斯王子問候排隊人士,設計對白中他說「你要等多久(How long did you have to wait?)」一人回應說:「沒有你這麼久!(Not as long as you!)」,藉此一語雙關,揶揄查理斯等待繼位已成白髮老翁。

曾經風光過的幽默諷刺文化,與香港其他舊文化一樣,日子正在倒數。語言形式主義的大時代已經降臨,以下發生於考評局的一幕可能會成為常態:主席容永祺在某次研討會用英文發言,「good morning」,台下無人拍掌,然後他用詢問語氣說了兩次「good morning」,聽眾被迫發出零星拍掌,他才滿意地繼續讀出講稿。◇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