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文)


投奔明主 緣歸李唐

終於打敗了宿敵李密,把大批受傷被俘的瓦崗名將納入麾下,總攬朝政的王世充烜赫一時。他(以皇泰主楊侗的名義)封單雄信為大將軍,秦瓊為龍驤大將軍,裴行儼(《說唐全傳》等小說和評書中裴元慶的原型)為左輔大將軍,程咬金、羅士信(演義小說中羅成的原型)為將軍。公元618年秋,李淵的關中、竇建德的河北、王世充的河南,在北方漢地形成三足鼎立之局。

作為遷徙的西域胡人後裔(其父隨祖母改嫁到王家,就換了漢姓),鷹鉤鼻、深眼窩的王世充能在中原王朝出人頭地,只有自己知道下了多少功夫讀書(從經史兵法到龜策推步),花了多少心思討好隋煬帝,在屢屢受挫後抓準時機反敗為勝……巔峰時段的王世充亢奮膨脹,霸氣外露。沃土、糧倉、堅城、紫微宮、虎將精兵,王牌在手,勝券在握。「捲髮豺聲」的他特喜歡給下屬開會,翻來覆去地諄諄教誨。在朝堂上更是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千端萬緒,百司奉事,疲於聽受」。

嘻嘻哈哈的程咬金粗中有細,洞察敏銳。他私下對秦瓊(字叔寶)說:「王公器度狹隘,才識淺薄,卻喜歡信口開河,動不動就賭咒發誓,這不過是個老巫婆,哪裏是撥亂反正的君主?!」 內斂穩重的秦瓊深以為然。看狡詐如狼、步步緊逼的王世充和小羊羔般蜷縮在御榻上的皇泰主,就知隋室復興無望。

於驍果軍的刀槍箭雨中救李密的秦叔寶,被刺穿身體仍劈斷敵槊、搶回裴行儼的程咬金,是何等悍勇、志節慷慨的山東豪傑!身經百戰,赴湯蹈火,直見性命,肝膽相照。不是利誘收買得了的,也不是作秀就能忽悠住的。

唐太宗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的程知節(演義小說稱其為程咬金)。(公有領域)
唐太宗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的程知節(演義小說稱其為程咬金)。(公有領域)

程咬金可不是演義故事中「只會使三板斧」的草根莽漢,「善用馬槊」的他是拉起隊伍、護衛鄉里的官宦子弟,眼界寬,識時務,機警明快。加入瓦崗軍後,得到李密的重用,他和秦瓊等一起成為統領八千內軍的驃騎猛將。傳說他是「口含金塊」出生的,民間廣為熟知的是其幼名——程咬金,後來他改名叫程知節,字義貞。

正史中,秦叔寶最初是隋將來護兒的親兵, 在張須舵手下有了戰績名聲,後來跟隨裴仁基投靠了瓦崗李密。於亂世裹挾中沉浮輾轉,在波譎雲詭的無常世道迷茫徘徊,歷經磨礪的他由衷感慨:尋找一位值得出生入死地追隨效力的明主,太重要了!!

暫棲洛陽的他們看好李唐:深謀遠慮,穩紮穩打,是個能成大事的節奏,得到貴族和平民的廣泛支持。年輕的李世民非常英武善戰,廣納賢才……彼時,隨李密投唐的魏徵說服了黎陽守將徐世勣歸唐。而年富力強的程、秦二人也日臻成熟通透,只願為認準的事、信服的人,忠心耿耿地竭盡全力,為平天下而衝鋒陷陣。事不宜遲,不能再蹉跎虛耗了。

武德二年(619年)閏二月十九,王世充在河南九曲與唐軍對壘之時,只見秦瓊、程咬金衝出隊列、向西騎行百餘步,轉身向王世充遙遙抱拳施禮高聲道:「我等身受您優待,總想報效,但您性情猜忌,聽信讒言,不是我等託身之處,如今不再侍奉,請求從此分別。」隨即,兩人飛身上馬,帶著牛進達、吳黑闥等幾十名部下直奔唐營。這兩軍陣前的從容告辭,義無反顧地絕塵而去,是《舊唐書》、《資治通鑑》中的真實場景,坦蕩磊落,震撼人心。

唐太宗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的秦叔寶。(公有領域)
唐太宗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的秦叔寶。(公有領域)

王世充被這突如其來的衝擊怔住了,想追殺已來不及,也沒人攔得住這幾位武功高手。臉色鐵青的他瞥了瞥身後瞠目結舌的將士,不禁滿腹狐疑,有多少人心嚮往之、躍躍欲試呢?大庭廣眾之下,名將帶頭棄王投李的示範效應,令他極度恐慌沮喪。老王我待你們不薄啊?!他想不通怎麼就留不住人。

春暖花開,洛陽城上空飛來很多奇怪的鳥雀,鳥頸上綁著王代隋有天命的讖語書帛,捉到瑞鳥者可加官晉爵。這一波昭告天下的人為操作後,王世充廢黜隋帝楊侗,佔據了與天上星辰(紫微垣)相對應的紫微宮,舉行隆重的登基典禮,自立為大鄭皇帝,大封族人為王。

不久,策划行刺王世充的裴仁基、裴行儼父子等人被夷三族,幽禁在含涼殿的皇泰主也遭殺害,16歲的楊侗臨終前焚香拜佛,祈願生生世世不再生在帝王之家。

鄭帝以嚴刑峻法的高壓態勢對付叛逃潮。將領出外打仗,家眷必須送到宮中軟禁,一人叛逃,全家斬首。五家相保,一家逃亡,誅及四鄰,告密者可免死。儘管如此,依然擋不住人心思動,殺得越多,逃得更多。

繼秦瓊、程咬金之後,驃騎將軍李君羨、征南將軍田留安火速投唐。最讓王世充抓狂的是,他竭力籠絡、曾同吃同住的羅士信竟率眾千餘人歸順了大唐。左龍驤將軍席辯、楊虔安、李君義等人也接二連三地臨陣倒戈。等到620年7月以後,李世民率軍挺進中原,河南州縣、洛陽外圍的城池紛紛望風而降,爭相歸附的軍民更是數不勝數。

王世充任命自己的兄弟子侄駐守洛陽四面的各個戰略要地。他滿目蕭然,不到兩年,麾下的虎將名臣叛逃大半。糧盡炊斷的城中人口銳減,「其尚書郎盧君業、郭子高等皆餓死」,普通百姓有多慘,可想而知。在苦守孤城、困獸猶鬥之際,他派人向河北的夏王竇建德乞援求救,強調鄭夏兩國唇亡齒寒,他還多次鎮壓了預謀獻城給李唐的官員。御史大夫鄭頲要辭職做和尚,王世充勃然大怒,喝令押解鬧市,斬首示眾。

誓約使命與恩怨情仇

秦叔寶、程知節等人歸唐後,唐高祖李淵把他們分配到秦王李世民帳下,世民「素聞其勇,厚加禮遇」,隨自己一同鎮守長春宮,授叔寶為馬軍總管,知節為左三統軍。

秦叔寶是隋末唐初的單挑常勝猛將。「每敵有驍將銳士震耀出入以夸眾者,秦王輒命叔寶往取之,躍馬挺槍刺於萬眾中,莫不如志……」 (《新唐書‧秦瓊傳》)

619年12月,潛伏在美良川(山西聞喜縣南)的唐軍打敗了劉武周偏將的部隊。黑煞星臨凡的尉遲恭(字敬德)與左天蓬下世的秦叔寶在冰天雪地中相逢,被小說評書演義成多版本的「三鞭換兩鐧」 故事,酣暢淋漓的精彩對決,油然而生的英雄相惜。

次年春,秦王李世民親率精騎千里追擊敗逃的宋金剛人馬,不僅收復了所有山西失地,還勸降了守介休城的超級虎將尉遲敬德。秦王大悅,賜以曲宴。他不顧耳邊吹來的反對聲音,一視同仁地委以重任,命敬德為右一府統軍,仍統領八千人的舊部。

雖然只有20出頭,但李世民的天縱之資、神武之略,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正奇並用、靈活多變的戰術,身先士卒、同甘共苦的精神,在唐朝開國戰役中大放異彩。跟隨秦王征戰的將士們豪邁的歌聲氣貫長虹:「受律辭元首,相將討叛臣。咸歌《破陣樂》,共賞太平人。四海皇風被,千年德水清……」

唐太宗立像,北京故宮南薰殿舊藏,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台北故宮博物院提供)
唐太宗立像,北京故宮南薰殿舊藏,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台北故宮博物院提供)

無與倫比的是,李世民吸納人才的強大磁場能量,充滿著誠意、信任和恢宏氣度。他慧眼識英才,選賢任能不拘一格。知人善任,用人不疑,令人心悅誠服。

620年秋,在圍攻洛陽的時候,與尉遲敬德一起投唐的降將尋相跑了。「諸將疑敬德必叛」,欲斬殺以絕後患。「他真要叛離,豈會在尋相之後?」李世民力排眾議,下令釋放關押捆綁的敬德,把他引進自己睡房談心:「大丈夫以意氣相期,勿以小疑介意。我不會聽信讒言以害忠良,您應體諒。」秦王拿出黃金珠寶說,「如果執意要離開,那就用這些財物資助您,以表達我們短暫共事的情誼。」(《舊唐書‧列傳第十八》)

推心置腹的一席話,賢明誠懇的秦王,讓時年35歲的黑面鐵漢感動落淚,尉遲敬德認定李世民才是自己的真命之主!!「士為知己者死」,縱肝腦塗地,也心甘情願、在所不惜!從此,忠貞不渝地生死相隨,多次於危難中護主救駕。

唐太宗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的尉遲敬德。 (公有領域)
唐太宗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的尉遲敬德。 (公有領域)

得人才者得天下。唐高祖李淵獎勵軍功不分貴賤,慷慨大方。民眾踴躍參軍,奮勇作戰。羅士信率眾歸唐,高祖派使者迎接慰勞,任命他為陝州道行軍總管。對於頂尖大將秦瓊,高祖賜金瓶,封上柱國,讚賞之情溢於言表:「卿不顧妻子,遠來投我,又立功效。朕肉可為卿用者,當割以賜卿,況子女玉帛乎?卿當勉之。」

割肉救母,割股奉君,是古人在饑荒、戰亂、貧病等特殊情境下對所親所敬之人的奉獻。一位帝王對功臣如此罕見的表述,體現了叔寶在李淵心中的份量,也深知其拋下妻兒、割捨骨肉的不易。

史書上並無秦瓊家族的記載,但從出土的墓誌可知,秦瓊後來的兒子秦懷道生於625年。王世充的誅殺連坐制,諸多叛將家屬的遭遇,秦瓊在洛陽的妻子兒女凶多吉少。

一波波的投唐浪潮呼應著李唐興起、天下歸心的大勢。「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見機不早,悔之晚矣。」 (《三國演義》)這是人的層面的明智選擇,也是冥冥中緣的牽引、天意的安排。

《大唐秦王詞話》、《說唐全傳》、《隋唐演義》中都提到上界天神到人間做帝王將相的事。一眾星宿臨凡的武將文臣就是要輔佐紫微大帝下世的李世民統一天下並開創貞觀盛世,這是他們的使命重任。在相生相剋的凡間,也有不少星宿轉生為「十八路反王」——諸侯軍閥等勢力攪動風雲,在饑荒戰亂中揭竿而起的江湖草莽多如「六十四道煙塵」,又因前世恩怨或今生兄弟反目,使群雄爭霸的過程更加錯綜複雜、驚心動魄。而那些不忘初衷的大唐元勛,千難萬險也要完成使命,兌現誓約。(註釋:紫微大帝為紫微垣的星君,也是人世間帝王的象徵。)

在李世民以少勝多、出奇制勝的經典戰役中,玄甲軍充份發揮了精銳騎兵的優勢。《資治通鑑》載:「秦王世民選精銳千餘騎,皆皂衣玄甲,分為左右隊,使秦叔寶、程知節、尉遲敬德、翟長孫分將之。每戰,世民親被玄甲帥之為前鋒,乘機進擊,所向無不摧破,敵人畏之。」

這支黑衣黑甲、駿馬飛奔的王牌特種部隊,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經驗豐富,異常勇猛強韌,特別能打硬仗。曾一晝夜疾馳兩百餘里追擊宋金剛的人馬,「一日八戰,皆破之」。曾以一千多名精騎斬俘了六千餘鄭軍。經過幾次鏖戰,敗退回洛城的王世充在重重包圍中苦盼救援。

武德四年(621年)五月初二(5月28日)午後,在南依嵩山、北臨黃河的虎牢關,李世民僅率3500名玄甲騎士以雷霆萬鈞之勢撲向支援王世充的十多萬夏軍,風馳電掣地直搗夏王竇建德的大本營,正在開會的大臣們措手不及,指揮部瞬間癱瘓失靈,一片混亂。

在箭矢如雨、塵土飛揚的戰場中,李世民帶領程知節、秦叔寶、史大奈、宇文歆等小分隊衝鋒馳騁,如一把把利劍貫穿了長達二十多里的敵陣,又從敵後方殺回,高舉著迎風招展的大唐軍旗。被前後夾擊的夏軍將士見狀驚駭不已,以為唐軍的主力人馬來了,後路已被截斷。玄甲軍排山倒海般的磅礴氣勢,如天兵天將下凡,上演目不暇接的極限震撼,破陣摧堅,所向披靡,大顯神威。夏軍全線崩潰,倉惶逃散。

竇建德受傷被俘,王世充援絕而降,22歲的李世民一戰擒兩王!其軍事生涯中屢創奇蹟的輝煌戰果,奠定了大一統中原王朝的基本版圖。

元明時秦瓊(秦叔寶)、尉遲恭(尉遲敬德)二將軍進入門神之列,到如今成了最常見的門神畫了。(Shutterstock)
元明時秦瓊(秦叔寶)、尉遲恭(尉遲敬德)二將軍進入門神之列,到如今成了最常見的門神畫了。(Shutterstock)

鳥隨鸞鳳飛騰遠,臣輔明君展宏圖。唐太宗李世民的文治武功,開創了政通人和、國泰民安、萬國來朝的貞觀之治,是備受景仰稱頌的千古一帝。而跟他共襄盛舉的文臣武將也為後世津津樂道,在民間傳說、文學創作中充滿傳奇色彩並融合佛道護法神風采的就有三位凌煙閣功臣。

《西遊記》中法力強大的托塔天王和《封神演義》裏的陳塘關總兵、哪吒之父的原型是傑出的軍事家、衛國公李靖。在唐宋國家祀典裏,李靖被軍方祭祀為護軍神、戰神。民間把曾為病中的太宗把守宮門的秦叔寶和尉遲敬德奉為鎮宅驅邪的守護神。明清時期,隋唐英雄的故事以評書、戲曲、小說、年畫等老百姓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深入人心,過年時家家戶戶貼門神祈福保安,忠義神勇、武功絕倫的叔寶與敬德躍居門神界榜首且流傳廣泛、長盛不衰。在城鄉祠堂廟宇的黑底門板上,披甲執銳的彩繪門神更是鮮明突出,目光炯炯的凜然威儀栩栩如生。至今海內外眾多華人仍奉唐太宗的愛將為傳統門神,穿越千年、緣牽夢縈的,依然是那個輝煌壯麗的大唐……(待續)

(點閱【白虎下凡保大唐 歷盡艱辛兌誓約】系列文章。)#

------------------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紀紙:
https://bit.ly/EpochTimesHK_EpochPaper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