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由日本漢字能力檢定協會公布的2022年年度漢字是「戰」字。上一次選出「戰」字是2001年發生美國911恐襲事件那一年。

對2022年全球經濟而言,用「無硝煙的戰場」來形容十分貼切。俄羅斯跟烏克蘭之戰,造成全球通貨膨脹加劇;美聯儲與高通脹之戰,引發全年7次加息,把利率從接近為零催生到了4.25%~4.5%,還引起了對美國經濟衰退的擔憂;中共與COVID-19病毒的清零之戰造成所有生產生活活動都暫停,年輕人失業率達到20%,年前更是180度政策大轉彎,從一個極端跳到另一個極端,違背衛生常識希冀矇混闖關。

對全球經濟來說,2023年仍將是艱難的一年。全球經濟全面增長勢頭減弱、一系列自創政策的反噬、政策制定者迴旋餘地狹窄,都預示著2023年可能進一步陷入經濟痛苦和金融動盪。

根據經濟與商業研究中心的最新數據,世界將在2023年面臨經濟衰退,旨在應對通貨膨脹的更高利率使借貸成本上升導致許多經濟體收縮。美國金融研究機構Ned Davis Research(NDR)模擬所得出的數據更顯示,全球發生經濟衰退的可能性為98.1%。

英國經濟學家吉姆‧奧尼爾(Jim.O'Neill)表示,在經歷了三年的疫情、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及通脹意外飆升,大家都傷痕纍纍,還沒有準備好迎接「驚喜」。

2022年9月30日,在紐約聯合國總部,俄羅斯聯邦常駐聯合國代表瓦西里‧涅邊賈(Vasily Nebenzya,中)離開聯合國(UN)安理會討論北溪管道洩漏問題的會議現場。(Ed Jones/AFP via Getty Images)
2022年9月30日,在紐約聯合國總部,俄羅斯聯邦常駐聯合國代表瓦西里‧涅邊賈(Vasily Nebenzya,中)離開聯合國(UN)安理會討論北溪管道洩漏問題的會議現場。(Ed Jones/AFP via Getty Images)

地緣政治是2022年經濟不確定因素

世界銀行6月發布的一份報告警告,烏克蘭的毀滅性戰爭、供應鏈危機、中共為抗擊COVID-19疫情的停工以及能源和食品價格的驚人上漲,給2022年全球經濟體造成越來越大的損失。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10月的年度經濟展望預測,2023年全球經濟增長仍然乏力,強調的三個問題分別是:俄羅斯對烏克蘭的入侵,高通脹和中央銀行緊縮,以及COVID-19疫情的持續影響——特別是對中國。

根據英國國家經濟和社會研究所(NIESR)的估算,俄烏危機拖累經濟增長並推升物價,可能使全球今年的國內生產總值(GDP)損失1兆美元(約1%)。此外,2022年全球通脹率可能因為戰爭上升多達3個百分點,2023年上升約2個百分點。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在12月下旬訪問華盛頓,並獲邀在美國國會演講。他帶來了一面烏東前線激戰城市巴赫穆特(Bakhmout)傳來的烏克蘭國旗,並成功獲得了白宮與國會許諾的更多支持。

「這是一場關乎我們所有人的戰鬥。我們與你們站在一起,直到最後。」白宮說。

從1月24日到12月20日,美國共計為烏克蘭提供了480億美元的援助,其中軍事類援助達到229億美元,約佔總數的48%。誰也不知道,俄烏戰能否在2023年結束,或者美國等對烏克蘭的國際援助以及對俄羅斯的制裁在2023年能否停止。

哈佛商學院的金融學教授米希爾‧德賽(Mihir Desai)表示,意外的地緣政治事件將一如既往地成為2023年經濟的不確定因素。具體講,中國能否安全退出清零政策,以及歐洲能否承受能源價格飆升都將是關鍵風險。此外,還有北京是否會對台灣展開新一輪的包圍態勢或者跟印度發生新的邊境衝突,以轉移國內矛盾。

2022年12月21日,在美國紐約市交易所,交易員在紐約證券交易所的大廳裏工作。(Michael M. Santiago/Getty Images)
2022年12月21日,在美國紐約市交易所,交易員在紐約證券交易所的大廳裏工作。(Michael M. Santiago/Getty Images)

最大經濟體美國軟著陸還是硬著陸

美國經濟第一、第二季度連續負增長,增加了經濟衰退的擔憂,但在出口與消費帶動下,剛公布的第三季GDP修正值轉正為3.2%。第四季的GDP初值將於明年1月公布,市場預估美國第四季經濟將再次實現正成長,但增長幅度將放緩至1%。

與此同時,美國物價指數高企,通貨膨脹率處於40年來的高點。

曾準確預測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被稱為「末日博士」的魯賓尼(Nouriel Roubini)8月警告,美國經濟接下來只有兩條路可選:經濟硬著陸,或通貨膨脹失控。

他認為,美聯儲利率可能需要達到4.5%~5.0%才能控制住通脹預期,但這麼做可能讓經濟硬著陸。美聯儲2022年年底的利率已經攀升至4.25%~4.5%水平。

魯賓尼表示,通貨膨脹進一步竄升會讓大宗商品承壓,尤其是能源,這些反過來都可能導致薪資物價指數的螺旋式上漲。

另一方面,加息也有成本。美國是負債大國,如果利率拉升至5%以上,美國必須負擔更大的成本。在抗通脹與考慮美國國債流動性及付息壓力下,美聯儲或開始不同的考慮。

財經類資深記者馬特‧基尼(Matt Klein)表示,他擔憂,政策制定者可能太過遲鈍,沒有意識到已經犯錯。比如:一個主要的負面風險就是美聯儲是否太晚認識到利率已經被提高得太高,另一個主要的下行風險是,世界不得不應對一些新的令人不快的驚奇。

紐約聯準銀行12月公布的一項調查顯示,美國勞工願意接受新工作的最低年薪,在11月升至近7.4萬美元,是2014年開始追蹤該數據以來的最高值。

如果美聯儲希望平抑通脹過程,那麼就必須面對就業人口要求更高的工資這一硬挑戰。而另一方面,美國科技業、金融業甚至傳媒業都在大幅裁員。

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和美國財政部前經濟學家凱倫‧戴南(Karen Dynan)表示,「如果2023年的通貨膨脹率能夠回落到3%,而又沒有重大的就業損失,我會認為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結果。」

他推薦四類可以抵禦經濟衰退的行業工作,分別是健康、政府、技術和教育。

展望2023年,經濟學家普遍預測,美國即使衰退應該也相對溫和,但歐洲經濟的局勢將更加嚴酷,因為強勢美元也會傷害深受糧價飆漲之苦的貧窮國家。

2022年12月20日,在北京的一個火葬場,一名女子手捧著親人的遺照。 (Noel Celis/AFP via Getty Images)
2022年12月20日,在北京的一個火葬場,一名女子手捧著親人的遺照。 (Noel Celis/AFP via Getty Images)

中國經濟的美好假相正在被戳破

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外界對中共經濟政策制定者一直有種虛幻的羨慕之情,但事實上「國王沒有穿衣服」。

中國經濟的美好假相在2022年被陸續戳破,近四分之一的歐盟在華企業考慮將現有或計劃中的投資轉移出中國,比率為過去十年來最高,還有17%的在華美企也表達了同樣的意願。

為了打破黨內規定,獲得開創性的第三個五年任期,習近平所有的經濟政策都為二十大會議讓路。在習近平的動態清零政策下,不可預測的大面積封鎖在2022年席捲全中國各地,導致消費者信心和生產活動出現波動。

就連堅定的中國經濟樂觀派大佬、前摩根士丹利亞洲區主席史蒂芬‧羅奇(Stephen Roach)也說,他對中國經濟陷入了深刻懷疑,「我最大的錯誤是把習近平思想的後果設置到最低」,「有充份理由相信,中國的增長犧牲才剛剛開始」。

2022年,投資保增長的老路已走到頭,北京沒有辦法再對道路、橋樑和其它基礎設施進行有效的投資。此外,長期以來提振經濟的房地產業進入寒冬,新樓價格環比連跌5個月,二手樓價格環比連跌7個月,新房銷售量下降近四成,為2015年以來同期最低水平。

在過去的大部份時間裏,人們都被鎖在家裏,消費和生產活動雙雙出現萎縮。即使到12月匆忙放開清零後,中國老百姓也只是從「被動封控」變成「主動封控」。

2022年12月26日,在COVID-19大流行期間,一名身穿防護服的婦女走在北京的一條街道上。(Noel Celis/AFP)
2022年12月26日,在COVID-19大流行期間,一名身穿防護服的婦女走在北京的一條街道上。(Noel Celis/AFP)

大西洋理事會亞洲安全倡議的高級研究員德克斯特‧羅伯士(Dexter Roberts)說,只要中國消費者因COVID-19政策被鎖在家裏,同時看著他們的房子一直貶值,他們就會繼續等待,沒有心情消費。

中共12月7日在未作計劃的情況下取消清零政策後,12月下旬,中國多地迎來COVID-19感染浪潮的高峰,病毒傳染速度和規模前所未見,當局堅持讓染疫的人帶病上班,希冀讓所有人「快速達峰」闖關,而不是採用國際通用的「拉平曲線」公共衛生策略以錯開高峰期。

外界擔憂,中國將再次重現3年前COVID-19爆發時武漢經歷的慘劇。美聯社記者在實地調查距離北京最近的河北等地的醫院後說,看到的情況讓他害怕。雖然中共國家媒體稱「開始恢復正常生活」,市場熙熙攘攘,食客擠滿餐廳,路上車水馬龍,但是病毒也同時在中國蔓延,河北的許多老人處於危急狀態,深切治療部擠滿了老人,殯儀館也塞滿了屍體。

無論如何,展望2023年,中共的拍腦袋決定將繼續影響疫情走勢,也勢必影響經濟恢復。在三年的人為壓制後,如果中國經濟快速反彈,恐怕報復性的通貨膨脹以及外匯大量流失也會如影隨形。

世界經濟組織(WEO)12月19日的一項調查顯示,中國的商業信心達到2013年1月以來最低水平,反映出COVID-19病例激增對經濟活動的影響,並暗示明年中國經濟可能出現衰退。

多國頂著高通貨膨脹壓力降溫

從中共的清零回到通貨膨脹話題。對許多國家來說,通貨膨脹已經成為一種明確而現實的危險。在美國和歐洲部份國家,在勞動力市場吃緊的大背景下,通貨膨脹已經達到四十多年來最高水平。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11月發布的經濟展望報告顯示,由於俄烏衝突引發的大規模和歷史性的源衝擊繼續刺激通脹壓力,削弱購買力並增加全球風險,預計未來一年全球經濟增長將進一步放緩。

OECD還上修2023年通貨膨脹預估,美國為2.6%,歐元區為3.4%,英國為3.3%,仍高於2%目標。由於預料能源價格可能居高不下,OECD表示各國央行應持續加息以對抗通脹,強調「目前控制通貨膨脹為第一優先要務」。

美國財政部長耶倫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與世界銀行的年度研討會上表示,全球多個主要經濟體都面對高通脹問題,必須持續採取措施應對。她在11月預測,除非全球經濟出現意外衝擊,否則美國通脹應該將會在2023年大幅下降。

儘管各國中央銀行加大力度控制通貨膨脹,經濟學家和投資者仍越來越悲觀。美國投資公司貝萊德(BlackRock)首席固定收益策略師斯科特‧泰爾(Scott Thiel)在12月的報告中說:「展望未來,地緣政治風險、人口結構和向零碳排放的過渡,將使通脹保持在高位。」

布魯金斯資深研究員埃斯瓦爾‧普拉薩德(Eswar Prasad)說,可以肯定的是,政策制定者正在刀刃上行動,幾乎沒有犯錯的餘地。他預測,爆發性的全球經濟或金融危機的可能性不大,除非某些主要經濟體的政策制定者反覆無常,或在精心策劃一場重大的地緣政治衝突。

2022年12月23日的數據顯示,日本11月的物價上漲速度為1981年以來最快,部份原因是能源成本上升。(Richard A. Brooks/AFP via Getty Images)
2022年12月23日的數據顯示,日本11月的物價上漲速度為1981年以來最快,部份原因是能源成本上升。(Richard A. Brooks/AFP via Getty Images)

加息潮湧動 日本央行年底前的意外舉動

2022年3月,美聯儲以應對通貨膨脹為名開啟加息周期,全年已累計加息425個基點,創下自1981年以來最大密集加息幅度。

由於美聯儲和美元在全球貨幣市場佔據的不尋常地位,大多數國家在制定本國貨幣政策時會把美聯儲貨幣政策作為重要考慮因素。美聯儲激進加息,貨幣政策急速轉向,導致其它國家為保持宏觀經濟穩定,跟隨加息。「加息潮」在全球涌動。

最後的年底收官,包括美聯儲在內的四家中央銀行宣布加息0.5%,包括英倫銀行、歐洲央行及瑞士央行。日本央行雖未加息,但意外宣布允許10年起國債收益率升至0.5%左右,這一類似加息的舉措令投資者押注日本2023年會放棄負利率、開始跟隨其它央行加息。

圖為日本央行。(Kazuhiro Nogi/AFP)
圖為日本央行。(Kazuhiro Nogi/AFP)

摩根士丹利全球投資辦公室模型投資組合構建主管麥克‧洛溫加特(Mike Loewengart)表示,在美聯儲對抗通脹的問題上,可能正在接近終點,但還沒有到達終點。

他說:「美聯儲加息和(市場)波動一直是2022年的核心主題,在我們進入新的一年時,投資者應該預計到這兩者以及對企業盈利的打擊。」

全球加息潮下,隨著利率的走高,廉價融資越來越少。若日本央行最終決定收緊貨幣政策,將意味著全球「便宜錢」的最後一個水龍頭被擰緊。

這種情況會發生嗎?

答案在2023年。#

------------------
【堅守真相與傳統】21周年贊助活動🎉:
https://www.epochtimeshk.org/21st-anniv

🔥專題:全球通脹加息📊
https://bit.ly/EpochTimesHK_GlobalInflation
🗞紀紙:
https://bit.ly/EpochTimesHK_EpochPaper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