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今(12日)討論改善郊野公園設施,環境及生態局早前曾表明,會就部份郊野公園設施應否收費一事,舉行公眾參與活動收集意見,但有團體發現,當局近日向立會提交的文件卻抽起「公眾參與活動」字眼,被質疑「反口」。

漁農自然護理署早於2017年進行顧問研究,提出於郊野公園內提供不同類型留宿設施,例如升級露營地點和生態小屋,當中涉及收費項目。不過本士研究社比對當局早前向傳媒作出的回覆和日前提交的文件,發現原文「研究進行期間,本署會舉辦公眾參與活動以收集公眾人士和相關持份者意見」一文改寫成「研究進行期間,本署會收集公眾人士和相關持份者對有關優化項目的意見」。

本研認為,郊野公園50年來一直免費開放,園內設施應否收費牽涉到重大公眾利益,當局不應該以選擇性收集意見的方式取代公眾諮詢。

在今日環境事務委員會會議上,經民聯盧偉國表示,本港有大量郊野公園「閒置」土地,促請當局在發展和保育中取得「平衡」,又指如果郊野公園沒有保育政策,會被大自然「破壞」和「劣化」。亦有議員認為「綠色旅遊」比郊野公園更具社會效益,倡議郊野公園設立「主題」,增加基建,例如將紅花嶺郊野公園的步道改成車道,讓電動車及救護車等大型車輛駛達,並以高球車運送老弱上山。

助理漁護署長葉彥回應指,社會近年有聲音期望改善郊野公園設施,但另一方面也有疑慮不應該有太多設施,以免破壞大自然。就紅花嶺郊野公園而言,她認為要因地制宜,署方現時主要改善該處的行山徑,並計劃善用鄰近的蓮麻坑礦洞,興建一個開放式博物館。◇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