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魏武曹操的次子。在古舊的史書中,他御之以術、矯情自飾,是十年奪嫡最終勝出的王者,也是三辭三讓登基開國的帝君。他給人的感覺,是那樣陰鬱、無情。

前有父親曹操橫槊賦詩的英雄氣概,後有弟弟曹植辭采華茂的翩翩仙才,我們或許很容易忽略夾在中間的曹丕。同為「三曹」之一,曹丕也是建安時代的頂級文學家。

他寄身翰墨,用文字為自己構建了一個獨立的世界,那裏的他,與歷史上的帝王形象相去甚遠。真實的曹丕,究竟是個怎樣的人呢?

燕歌蕭瑟,唱盡公子愁緒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群燕辭歸鵠南翔,念君客遊思斷腸。」這是《燕歌行》二首的開篇,描繪著一幅空曠淒冷的秋景圖。它的作者,不是一般的文人,正是魏文帝曹丕。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圖為清 胡桂《冬岩貞靜冊.枯林飛雁》。(公有領域)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圖為清 胡桂《冬岩貞靜冊.枯林飛雁》。(公有領域)

它那纏綿哀豔的悲思,一如宋玉《九辯》:「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它那蒼涼幽遠的意境,一如漢武《秋風辭》:「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蘭有秀兮菊有芳,懷佳人兮不能忘。」

《燕歌行》不見樂府古辭,很有可能是曹丕首創,講述了一個少婦思念徵人的故事,反映三國時代的戰爭徭役之苦。它是現存最早的完整的七言詩,詞藻華美、情感低迴,而且語出天然,不事雕琢,在文學史上具有重要意義。

明人鍾惺評價曹丕詩歌:「宛孌細秀,有公子氣,有文人氣。」這首組詩恰恰反映這一點。文人多愁善感的細膩,君王囊括四海的胸懷,在曹丕身上既矛盾又完美地呈現著。曹丕的詩文,沒有曹操慷慨悲壯、以天下為己任的氣概,也沒有曹植昂揚分發、誓死報效家國的志向。他心中似乎積鬱著一種真情,落筆成詩,便是不絕如縷的綿長憂思。

曹丕的真情,並不僅僅為他人代言。他寫給父親和兄弟的文字,同樣是情感真摯、感人肺腑的。公元208年,年僅13歲的曹沖去世了。他是曹操膝下最聰慧的兒子,也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神童,「曹沖稱象」是婦孺皆知的典故。

在史書的記載中,曹沖集美貌、智慧、仁愛於一身,深受曹操寵愛。曹操也不只一次向群臣表露出,打算立曹沖為繼承人的意向。這個美好的孩子,卻匆匆病逝。曹丕試著寬慰父親,曹操卻感慨地說:「這是我的不幸,卻是你們這些曹家子孫的幸事啊。」

曹丕不再言語,而是懷著同樣沉痛的心情,為弟弟寫下一篇情真意切的哀悼文《曹蒼舒誄》,曹蒼舒,是曹沖別名。曹丕用兩百多字,回憶了弟弟純良的美德和超凡的智慧,為他的早逝表達深沉的悼念。他問上天,為何天資聰穎的生命早早凋零;嗟嘆人生,為何像朝露那樣短暫易逝?他說:「兼悲增傷,侘傺失氣。永思長懷,哀爾罔極。」

公元220年,曹操去世,已經是曹氏繼承人的曹丕,親自作辭,撫箏和歌,用一首《短歌行》抒發對曹操的滿腔懷念。在這首詩中,曹操不是三分天下的大英雄,也不是悲涼古直的大文豪,只是一個備受兒子敬愛和思念的父親。曹丕看到的、觸摸到的,都是父親的遺物,但是父親已經不在人世了,不禁陷入物是人非的痛苦中。

他兩淚連連,呼喚父親的魂魄,為何走得匆忙,把自己丟棄在人間,無依無靠?遊走的母鹿,還在呼喚著小鹿;翩翩的飛鳥,還帶著幼鳥還巢。「我獨孤煢,懷此百離。憂心孔疚,莫我能知。」此時只有曹丕煢煢孑立,內心承受著上百種痛苦的煎熬,這樣巨大的悲痛又有誰能知曉?

兒時離亂,造就文武全才

在曹丕寫下一篇篇抒情詩文的同時,他正在一步步成長,走向政治權力的巔峰。這些篇章,究竟是出於一代君王的深沉城府,還是溫柔才子的真情流露?當曹植自謙「辭賦小道」的時候,曹丕已經正視文學的價值,作《典論》,開文藝理論批評之風氣。

曹操與卞夫人所生長子曹丕襲王位,圖為清初刊本《三國誌》(大魁堂藏版)插圖,魏太子曹丕秉政。(公有領域)
曹操與卞夫人所生長子曹丕襲王位,圖為清初刊本《三國誌》(大魁堂藏版)插圖,魏太子曹丕秉政。(公有領域)

在現存較完整的《論文》一篇中,曹丕提出了「文人相輕」「文以氣為主」等經典理論。他列舉了當世知名的七位文人,分析他們的文章特點和各自的優勢,首次確立「建安七子」的人選。他還根據文章的藝術特色,總結出「奏議宜雅,書論宜理,銘誄尚實,詩賦欲麗」,從文學的角度研究每一種文體。

最難得的是,曹丕熱情讚頌了文學的意義:「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他把文學推向了等同於國家大業的高度,把作文章、即立言視為人生的盛大事業。因為他意識到,生命是短暫的,榮耀享樂也是一時的,但是文章可以傳之餘無窮,人就可以通過文章的流傳而實現生命的不朽。

《典論》的另一篇《自敘》中,曹丕追憶往事,讓我們看到了被史書忽略的另一個真實的他。曹丕的童年,充滿了戰亂和顛沛流離的記憶。那時候,曹操忙於討董卓、破黃巾軍,奉天子、遷許都,大部份時間都在殘酷的戰事中度過。年幼的曹丕,必須學會保護自己,才能應對隨時爆發的戰爭。

在曹操的教導下,他五歲學射箭,六歲學騎馬,八歲已經精通騎射技藝。曹操征戰在外,身後就是曹丕弱小卻堅強的影子。曹丕印象最深刻的,大概是公元197年的宛城之戰。亂軍中,曹操的坐騎絕影中伏身亡,他的長子曹昂讓出戰馬,步行殺敵才保護曹操脫身。但是曹昂本人,還有曹操的姪子曹安民、愛將典韋都力戰而死。

慘烈的戰場,生死一線,每個人尚且不能自保,更無法顧及他人的安危。但是,年僅十歲的曹丕,靠著平日所學的功夫,從亂陣中騎馬逃生。曹丕在《自敘》中說:「文武之道,各隨時而用。」所以,他長期堅持弓馬遊獵的習慣,「少好弓馬,於今不衰;逐禽輒十里,馳射常馳射常百步」。

曹丕也一直記得,十八歲那年(205年),父親曹操平定冀、青二州,他和族兄兩個少年在暮春時節,彎良弓、策駿馬,在曠野上乘風馳騁。「弓燥手柔,草淺獸肥」,他們一日斬獲數十獵物,這是何等的意氣與風采。

馬背上鍛鍊出的武藝,絕非花拳繡腿。曹丕和曹操麾下的著名幕僚荀彧討論箭道,他認為左右開弓,是熟能生巧,即使百發百中也不算高明;如果是策馬奔馳、深入豐草,遇到狡猾的野獸、輕巧的飛禽,還能「弓不虛彎,所中必洞」,這才是至妙的境界。

他師從劍術名家,博覽天下劍法,練就的劍法。有一次在軍營飲酒論武,遇到奮威將軍鄧展。鄧展號稱拳腳、兵器無一不精,還有空手奪白刃的絕技,但是曹丕與他談論一番後,對他的武藝不以為然,激得鄧展當場要求比劍。

他二人以甘蔗作兵刃,第一次交手,曹丕三次擊中鄧展手臂,還告訴對手,自己劍法太快,不容易打中宮(正中位置),只能攻擊手臂。第二次交手,鄧展就故意突擊中宮,曹丕將計就計,佯攻其足,結果擊中其面,滿座皆驚。曹丕不僅精通劍法,還能融入兵法,以智取勝,堪稱武學大家。

字裏行間,流露真心真情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是令曹丕刻骨銘心,又大喜大悲的特殊年份。這一年,曹丕在曹操的眾多兒子中脫穎而出,正式被立為魏王世子。他喜不自勝,摟著大臣辛毗的脖子開心地說:「辛先生你知道嗎,我太高興了!」

圖為元人繪 《辛毗引裾圖》局部。(公有領域)
圖為元人繪 《辛毗引裾圖》局部。(公有領域)

但是緊接著,中原瘟疫肆虐,死者不計其數。建安七子中的四位,在一年內先後病逝。徐幹、陳琳、應瑒、劉楨四位文士,是曹丕的下屬,也是他的好友。交遊雅集、詩文唱和的歲月彷彿還在眼前,片刻間這些人就歸於塵土,成了曹丕難以撫平的創痛。

第二年,曹丕懷著憂鬱的心情,給下屬寫了一封信,即《與吳質書》。在書信中,曹丕完全沒有君主的架子,只是把吳質當作平等的好友,傾訴衷腸。他深情地回憶和建安四子的點點滴滴:「每至觴酌流行,絲竹並奏,酒酣耳熱,仰而賦詩,當此之時,忽然不自知樂也。」

他還為去世的朋友編纂文集,一一評讚他們的文學成就:徐幹胸懷文墨,可謂彬彬君子;應瑒文采煥發,才可著書立說;陳琳奏章出眾,詞采略嫌煩冗;劉楨逸氣奔放,五言詩妙絕時人;阮瑀書記翩翩;王粲擅長辭賦。

曹丕志趣相投的朋友,是以真心結交的。所以,阮瑀去世的時候,他作《寡婦詩》寄託哀思;他祭奠王粲時,因其生前最愛聽驢叫,便率眾模仿驢鳴悼念好友。所以,他清楚每個人的才情,要替他們實現文名不朽的理想。

曹丕四十歲駕崩,寫信時已經三十歲。才華洋溢的故人一個個逝去,冥冥之中,他也感到一個時代正在悄然遠去。「已成老翁,但未白頭耳」,他哀悼的不僅是亡故的諸人,更是盛年不重來的建安文學。

作為皇帝,曹丕還有一類重要的作品——詔書,涵蓋了賞罰策廢、除故革新、兵征天下、關懷民生等方面。那些嚴整端方的文字間,卻有一些被史家遺忘的角落,記錄了曹丕骨子裏那些與帝王不相符的「天真」性情。

你知道曹丕最喜歡的水果是甚麼嗎?他在《詔群臣》中說,中國的水果,值得反覆說的,只有葡萄。夏末初秋,暑氣尚存時,曹丕帶著宿醉的酒意醒來,最快意的事情,就是吃幾顆新鮮採摘的還帶著露水的葡萄。這時的葡萄,酸甜可口,美味多汁,既能解渴,又能輕鬆消除一切煩惱。他還說,葡萄釀的酒,無比甘甜,善醉又易醒。

僅僅是提到葡萄,都已經忍不住流口水,何況是親自品嚐呢?曹丕最後得意地說:「其它地方的水果,怎麼有比得上的?」

說到飲食,曹丕還推薦過幾款北方的甜品。真定郡的梨子,「大若拳,甘若蜜,脆若菱」。蜀地原來的豬肫雞鶩,味道寡淡,「故蜀人作食,喜著飴蜜,以助味也」。南方的龍眼、荔枝味道都不如中原水果,「凡棗味莫若安邑御棗也」。

他對器物也有獨特的審美,認為「夫珍玩必中國」。以服飾為例,夏天則穿縑、綃一類的絲織品,因其色白如雪;冬天則要穿錦繡羅綺,因其彩紋鮮明。曹丕還很看重于闐王進獻的孔雀尾,「文彩五色」,把它用做金根車蓋,達到華麗炫目的效果。

對於生活中的小事物,曹丕不吝筆墨品評鑑賞,形成了帝王詔書中奇特的一類,為這種嚴肅文學,注入多了幾分諧趣和情致。或許我們要感謝這些感性的文字,補充了史書的生硬。原來魏文帝曹丕,不僅僅是高高在上的皇帝。他體驗過世間純粹的情感,經歷過戰火離亂的考驗,他徬徨過,傷感過,也用真心感受生活的美好。他也成了一個有溫度、有志向、有渴望,甚至有些可愛的建安文人。#

參考文獻:《三國誌》《魏文帝集》《世說新語》等。

------------------
🎥【動紀元】每日有片你睇:
https://bit.ly/3PJu3tg

☑️ 登記會員享專屬服務: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 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