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文學大家
東漢末年,黃巾興起、董卓為禍,致使州牧割據,戰禍頻仍,社會空前動亂。「世積亂離,風衰俗怨」,人民或死於戰亂,或離別家園。文人不得不背井離鄉,漂泊無定,衣食尚且得不到保障,遑論為詩作賦,發展文學、藝術,即或有零星作品,影響亦非常有限。
曹操真性情,建安末年,天下亂世,征戰艱辛,民生疾苦。見世間之炎涼,英雄為文以言志;直抒胸臆,慷慨悲涼。「瞻彼洛城郭,微子為哀傷」,「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不戚年往,憂世不治」,創建安風骨,領一世文風。
陳祚明云:「孟德所傳諸篇,雖並屬擬古,然皆以寫己懷來,始而憂貧,繼而憫亂,慨地勢之須擇,思解脫而未能,亹亹之詞,數者而已。本無泛語,根在性情,故其跌宕悲涼,獨臻超越。細揣格調,孟德全是漢音,丕、植便多魏響。」(《采菽堂詩集》卷五)
「觀其時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積亂離,風衰俗怨,並志深而筆長,故梗概而多氣也。」(《文心雕龍‧時序篇》)
曹操篳路藍縷,彙集鄴城文人,直接開創、形成建安文學「彬彬之盛」的繁榮局面,其作品奠定建安文學風格,使得建安文學在中華文學史上占據輝煌一頁,使中國神傳文化在長期戰亂、社會殘破背景下得以承傳興盛。曹操「雅好詩書文籍,雖在軍旅,手不釋卷」(曹丕),「既總庶政,兼覽儒林。躬著雅頌,被之琴瑟」(曹植)。
曹操創作頗豐,除詩賦外,有《家傳》一卷,《魏主奏事》十卷,《魏武四時食制》,《魏武帝集》三十卷,《魏武皇帝逸集》十卷,《魏武帝集新撰》十卷,《魏武帝輯本》一卷,《魏武帝集編輯本》三卷,《魏武帝露布文》九卷。然而多已亡佚,僅存有散文約150篇,大多為令教,其次是書表。
曹操長於為文,其書、表、教、令等文簡意賅,磊落有緻,立意深長,氣魄雄偉,情文並茂,引人入勝。「夫有其志,必成其事」兩句(《褒呂虔令》),足成格言,激勵有志之士。前述曹操《讓縣自明本志令》獨具特色之自敘散文,上乘佳作。若言操之統武行師,足以鞭撻群雄,則操之行文所指,亦堪屹立千古,雖對操懷有成見者,亦不得不歎為「文詞絕調」。
曹操對書法、兵書、經詩、諸子百家、圍棋、藥理等均精通,尤其還善音樂,懂建築。晉代張華《博物誌》曰:漢世,安平崔瑗、瑗子寔、弘農張芝、芝弟昶並善草書,而太祖亞之。桓譚、蔡邕善音樂,……太祖皆與埒能(媲美)。(桓譚「好音律,善鼓琴」,蔡邕「妙操音律」,「善鼓琴」。)
「太祖御軍三十餘年,手不捨書。書則講武策,夜則思經傳。登高必賦,及造新詩,被之管弦,皆成樂章。」(王沈《魏書》)曹操還創作音樂曲律,並善於欣賞音樂。曹操重視音樂人才,蔡邕、阮瑀、禰衡、杜夔等均曾受曹操禮遇,使他們創製雅樂,演奏音律。曹操甚通音律,去偽存真,引導後世音樂發展,面對戰亂中古代雅樂失存,曹操用杜夔修樂律,「紹復先代古樂」。
杜夔精通雅樂,本在劉表處,後隨劉琮降曹操。曹操任其為軍謀祭酒參太樂事。另一樂器家柴玉所禱銅鐘不合杜夔之意,二人發生爭執,後由曹操加以鑑定並判斷,罰柴玉有罪。《三國誌‧杜夔傳》載此事:太祖以夔為軍謀祭酒參太樂事,因令創製雅樂。夔善鍾律,聰思過人,絲竹八音,靡所不能。漢舞鍾工柴玉巧有意思,形器之中,多所造作,亦為時貴人見知。夔令玉鑄銅鐘,其聲均清濁多不如法,數毀改作。玉甚厭之,謂夔清濁任意,頗拒捍夔。夔、玉更相白於太祖。太祖取所鑄鐘,雜錯更試,然知夔為精、而玉之妄也。於是懲罰柴玉及諸子,皆為養馬士。
曹操除前述對建安文學之創立、推動,對當時書法藝術繁榮亦卓有貢獻。其時曹操聚天下書法英才於許都,如師宜官、梁鵠、鍾繇、邯鄲淳、韋誕等。曹操極其喜歡讀帖、揣摩,經常與當時書法家切磋書藝。曹操特愛梁鵠書,常將梁鵠書跡懸於帳中,或掛於壁間觀賞,而有「太祖忘寢,觀之喪目」美譽。百年後王羲之學書時,曾赴許昌訪得梁鵠、鍾繇、蔡邕等人墨跡,將之融會貫通,遂成一代宗師。
曹操堪稱一代書法家。史上見過曹操書法作品之人,稱讚其書法有「金花細落,遍地玲瓏;荊玉分輝,瑤若璀粲」、「筆墨雄渾,雄逸絕倫」之美。書法評論家評出漢朝末期章草大家有五人,即曹操、崔瑗、崔實、張芝、張昶。
曹操唯一留於今世之墨跡「袞(滾)雪」二字,為西征張魯至漢中經棧道咽喉石門(今陝西褒城)時,看到河中景象即興所書,墨跡刻在河中礁石上。「袞雪」二字現河水洶湧澎湃,沖礁而水花四濺之景,水大石多,猶如滾動之雪浪,故稱「袞雪」。此石現存陝西博物館,左端書有「魏王」二字。
結語
魏武大帝曹操瑞應黃星,真人下世,撥亂治世,天下莫敵。他立下之豐功偉績萬世留芳。
曹操造就中國文學史上黃金時代之建安文學,使中國神傳文化在長期戰亂、社會殘破背景下得以承傳興盛。其《孟德新書》、《孫子略解》等武學巨著及用兵計謀為後世歷代兵家推崇傳揚,故後人稱「言兵無若孫武,用兵無若韓信、曹公」(《何博士備論》)。曹操杜絕官民淫祀,剷除低靈亂鬼,扶持道教初生,致魏國上下習道成風,舉國清平。亂世之中,推動道教興盛發展,提升世人道德風尚,功莫大焉!
魏武大帝功高德廣,明天象興衰之義,總御皇機,克成洪業,致使漢室天下又得延續數十載。「設使國家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己敗則國家傾危,是以不得慕虛名而處實禍,此所不得為也。」他「奉主上、秉至公、扶弘義」,力演順天治國之義,忠君報國之義;與諸葛亮、周瑜、劉備及孫權一起演繹、詮釋創世主賦予人類應有品德「義」之深刻內涵,為後世留下銘肌鏤骨之千古傳奇。
主要參考文獻
司馬穰苴,《司馬法》,春秋戰國
李昉等編,《太平御覽》,宋
作者不詳,《春秋讖》,漢
曹植,《曹子建集》,魏
陳壽,《三國誌》,晉
裴松之注,《三國誌》,晉
司馬光等編,《資治通鑒》,宋
酈道元,《水經注》,北魏
劉熙載,《詩概》,清
杜佑,《通典》,唐
陸機,《弔魏武帝文》,晉
作者不詳,《禮記‧樂記》,先秦
曹操,《孫子略解》,漢
曹操,《讓縣自明本志令》,漢
陳壽,《三國誌‧魏志》,晉
范曄,《後漢書》,南朝
潘岳,《西征賦》,晉
房玄齡,《晉書》,唐
鍾惺,《古詩歸》,明
何去非,《何博士備論》,北宋
張說,《鄴都引》,唐
陳祚明,《采菽堂詩集》,清
劉勰,《文心雕龍》,南北朝
方東樹,《昭昧詹言》,清
劉熙載,《詩概》,清
沈德潛,《古詩源》,清
五千年輝煌神傳文化之千古英雄人物研究組◇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