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麼最會讓人加速衰老?人們首先可能想到是吸煙酗酒等不良嗜好。但實際答案出乎意料,科學家們最新發現,在致人衰老的原因中,頭號兇手其實是——不佳的心理狀況。

心理狀態不佳 令人衰老1.65歲

香港和美國的研究人員聯合進行了一項研究,使用中國健康與養老追蹤調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 CHARLS)數據庫中11,914名成年人的數據,研究不同因素對人們生理年齡的影響。數據包括了這些人的血液檢測、生活狀況、心理狀態和疾病史等。

研究人員發現,中風、肝病和肺病等疾病對生理年齡老化的平均影響不超過1.5歲。

他們又對健康的人進行了檢測。結果發現,對於沒有疾病的人來說,與衰老最相關的頭號因素是心理狀況。

心理狀況要是不好,可以讓人直接老1.65歲;而排在第二的,才是吸煙這種影響壽命的不良嗜好,它讓人老1.25歲。其它一些導致衰老的次要影響因素,還包括:性別是男性、生活在農村地區、一直單身等。

感覺害怕、絕望、抑鬱、無法專注、不快樂、孤獨、睡不安穩、因事所困等糟糕的心理狀態,意味著較低的幸福感,它們比其它因素更能增加一個人的生理年齡,使人衰老程度更深。在所有使人衰老的負面心理狀態中,感覺不快樂會讓人老0.35歲,而睡不安穩會讓人老0.44歲。

「精神和社會心理狀態是健康狀況和生活質素最有力的預測因素之一」,論文作者之一、來自史丹福大學的曼努埃爾法利亞(Manuel Faria)說,「但這一因素在很大程度上被現代醫療保健所忽略。」

生理年齡大 老得快 易患病

人的生理年齡和實際年齡是不一樣的。

生理年齡可以通過計算得來。在這項研究中,研究者用的統計模型還有個形象的名字,叫「衰老時鐘」。對「衰老時鐘」輸入一個人多方面的數據,包括血液生化指標、血壓、心率、婚姻狀況、居住地區、生活方式等,就能得到這個人的生理年齡。

生理年齡比實際年齡小,就說明這個人老得慢;生理年齡比實際年齡大,就是說這個人老得快。生理年齡的增加也與更高的全因死亡率和感染率以及一些疾病有關。

除了壓力、孤獨感、心理健康和對衰老的負面看法等心理因素外,還有一些社會心理因素,包括:消極的生活事件、現代生活方式等,都會加速人的衰老。

負面心理狀態 為何令人衰老

為甚麼負面的心理狀態可以如此突出地影響人的生理年齡?是因為當各種不好的感受積在心中時,身體會發生一系列微妙的反應,很多生理指標也隨之出現變化。身體分泌出壓力激素等一些化學物質,氧化損傷也不斷加劇;與衰老有關的基因受到刺激,人體正常的生命節奏也變得相對不穩定。

在壓力下,人體會分泌大量的糖皮質激素,這對身體幾乎所有的組織都有傷害,並且會加速老化進程。糖皮質激素與記憶和認知有關,它會導致DNA的表觀遺傳發生變化,影響著與衰老相關的DNA甲基化,而這會導致動脈硬化及其它方面的健康問題。

動物研究顯示,競爭引起的社會壓力可以引起衰老加速。還有研究人員通過計算認為,終生積累的壓力導致的生理年齡增長會讓人衰老3.6歲。

此外,壓力還會加劇人體的氧化損傷並縮短DNA端粒,這都會導致衰老,有研究認為這會使人的生理年齡增加10歲。而且有關兒童創傷和創傷後應激障礙的研究顯示,這些壓力引起的老化加速可能會持續多年。

還有研究指出,累積的壓力會導致人體出現胰島素抵抗。而胰島素抵抗會導致慢性炎症和氧化應激,這也是生物衰老的重要機制。胰島素抵抗與白細胞端粒長度成反比,隨著胰島素抵抗的增加,端粒長度趨於減少,細胞老化增加。

再有,在放入「衰老時鐘」的血液生物指標中,有一個重要的標誌物——胱抑素C,它的升高標誌著腎功能的下降。腎功能下降是普通人群全因死亡率升高的主要危險因素。而異常的胱抑素C水平還可能與新發抑鬱症有聯繫。

「不幸福感」近年快速增加

另一件讓人遺憾的事是,我們心理狀態正在變得越來越差——越來越不幸福,越來越孤獨。

全球知名調查公司蓋洛普指出,在過去的15年中,全球人口的不幸福感一直在不斷攀升,而現在達到了歷史最高水平。人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感到更多的憤怒、悲傷、痛苦、擔憂和壓力。若將消極經歷指數取值設定為0~100,那麼人們的不幸福感,已經從2006年調查時的24,不斷上升至2021年的33。

蓋洛普公司對覆蓋全球98%的人口進行的超過500萬次的關於幸福感的調查採訪中,要求受訪者用0~10的數字形容生活,其中,0代表最糟糕的生活,而10代表最好的生活。

2006年調查開始時,只有3.4%的人表示自己的生活是10分,1.6%的人表示生活是0分。在15年後的2021年,生活在兩級的人數都翻番了。其中,認為自己過著最好生活的人佔7.4%,增加了1.1倍,而過著最差生活的人達到7.6%,增加了3.75倍。

自全球COVID-19疫情爆發以來,人們的孤獨感也加深了。

哈佛大學在2020年10月,對950名美國人的在線調查結果表明,36%的美國人——包括61%的18~25歲年輕人和51%有小孩的母親都感到「嚴重的孤獨感」。該報告還揭示了孤獨的可怕代價,包括過早死亡和一系列嚴重的身體和情緒問題,比如抑鬱、焦慮、心臟病、藥物濫用和家庭虐待。

善念改變心理狀態 降低生理年齡

怎樣能改變心理狀態,降低不幸福感?許多研究發現,除了改善飲食、經常親近自然、規律運動外,對自己和他人保持善心(compassion)也可以讓人的心理狀態變得正面,減緩衰老。

善心被學者定義為:能夠感受到他人所受的苦難,並幫助他們緩解苦難。與同理心(empathy)相比,善心不僅僅是可以認識和體驗他人的心理狀態,它還有動機和行動。不僅如此,善心也包括對自己懷有善意。

善念可以從多方面提升人的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具體可以表現為人的孤獨感降低,幸福感加強;而且心血管風險降低,炎症指標下降,糖尿病改善等。

發表在《轉化精神病學》(Transitional Psychiatry)上的這項研究包括了對1,090名美國成年人長達10年的追蹤調查。研究人員通過電話和填表等形式,追蹤對自我和他人懷有善心對人們身心的影響。結果顯示,如果一直擁有較高的對自我的以及對他人的善心,那麼在多年後,這個人的孤獨感也較低。

如果一個人一開始並不非常懂得悲憫自己和他人,後來他改變了,那麼他的心理健康情況也會改善。

另外,對於年齡小於60歲的相對年輕的受試者來說,如果在調查期間,對自己和對他人的善心明顯提升,那麼最終他的身體也更健康。而且善心對健康的積極作用,大於吸煙和飲酒對其的負面影響。而這正好呼應了文章開頭研究的發現,不佳的心理狀態對衰老的加速,比吸煙還嚴重。

這是因為,善念善行可以增進與他人的聯繫,而且讓人感覺沒有威脅,因此可能會得到對方更多的回應,甚至溫暖的回報。此外,對自己以及對他人的善意與悲憫,反映了一個人的移情能力,也就是理解他人的情緒和觀點的能力。這會幫人搭建更有價值的社會人際關係。

在疫情大流行後,人們的抑鬱、焦慮和壓力增加,社會安全感也降低。

一項以COVID-19疫情為背景的、涉及21個國家與地區成年人的研究,也證明了善心對人普遍的保護作用。這個研究涉及的善心,除了對自我的悲憫,以及對他人的悲憫,還有來自他人的悲憫,這也是善心的三個流動方向。

結果顯示,如果對自我和他人的善心更強,那麼這個人的心理困擾就小,社會安全感也高。若一個人能悲憫他人,他自身的抑鬱情況也較低;若能悲憫自己,會降低抑鬱、焦慮和壓力。而來自他人的悲憫,可以緩和對感染病毒的恐懼以及增加社會安全感。

僅僅有同情心或者同理心是不夠的,用行動表達同情、發揮善意,會更有益。研究人員還發現,如果人可以敏感地體會痛苦,但不知道採取甚麼行動,反而會增加痛苦,而不是減少痛苦。

此外,也有研究發現,懷著對他人的愛與善意打坐的人,DNA端粒長度更長,更不容易衰老。◇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