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三丰的《大道論》約五千字,意境高遠,用平實的語言說明大道之源,闡述遠超當時世間儒、釋、道各家的更高宇宙觀,論述天地間產生物質的根本原因、生命的起源,指點迷津。誠如張三丰所說,「予論雖俗,義理最美,所謂真實不虛也。」

貴州福泉山藏張三丰自畫像拓本。(公有領域)
貴州福泉山藏張三丰自畫像拓本。(公有領域)

大道統三教

張三丰在《大道論‧上篇》開宗明義地指出,「道」生天地萬物。張三丰說述的大道,是儒、佛、道的共源,是更高的大道、大法。

「予也不才,竊嘗學覽百家,理綜三教,並知三教之同此一道也。儒離此道不成儒,佛離此道不成佛,仙離此道不成仙,而仙家特稱為道門,是更以道自任也。」

張三丰當時沒有廣傳這個更高的道。但他的《大道論》打開人的視野境界,為日後創世主廣傳宇宙大法、大道鋪墊好基礎。在這個大道之下,儒、釋、道三者只是各展所長而已。

「儒也者,行通濟時者也;佛也者,悟道覺世者也;仙也者,藏道度人者也。」「各講各的妙處,合講合的好處,何必口舌是非哉!夫道者,無非窮理盡性以至於命而已矣。孔子隱諸罕言,仙家暢言之,喻言之。字樣多而道義微,故人不知耳。」

而儒、釋、道三教都沒有超越太極陰陽的法理。

「一陰一陽之謂道,修道者修此陰陽之道也。一陰一陽,一性一命而已矣。《中庸》云:『修道之謂教。』三教聖人,皆本此道以立其教也。此道原於性、本於命。」

由此開示,所謂佛、道之爭無非是口舌之爭,大可不必。各修煉法門皆在更高的同源大道下走各家法門修煉之路。

清 高其佩《海天出日圖》軸 PC2A000087。(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清 高其佩《海天出日圖》軸 PC2A000087。(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修身治國 聖人之道

從黃帝、堯、舜、禹為中華子民開創新紀元,一直以道家文化為主軸。兩千年後,老子留下《道德經》五千言,孔子則整理先聖治世修為之精要,被後人稱作儒家。人們誤認為修道以清淨無為為本,出世隱逸,而儒家入世間管理政治民生,出現一些儒生對佛道修煉不解和詆毀。

唐朝的韓愈、宋朝的朱熹,其學說對世間影響很大。張三丰明察世人的誤區,仁慈勸善。「唐、宋以來,乃有韓、朱二賢,力辟二氏,諸大儒和之,群小儒拾其唾餘,以求附尾,究竟辟著何處?反令世尊含笑,太上長嘆。」(《大道論》)依張三丰所言,韓愈姪兒韓湘子成仙,「雪擁藍關,蓋已知遠來者之非凡人也」。朱熹少年就喜歡讀儒、道的書,但未遇真道,被舉著佛道旗號的小道、妖僧所迷。朱熹晚年學識淵博,再讀《周易參同契》頗有體會,方「津津然以仙道為有味也」。而那些小儒輩不過徒吹濫竽,未有真識灼見也。

張三丰說「黃老仙道」與「修齊治平」理出不二,其實是佛教東來之前中土先聖之所為。所謂「修道以修身為大」,在「修身」的根本問題上,儒家到高層次上歸為道家。

張三丰舉人人敬佩的諸葛亮為例,「諸葛亮安臥南陽,道成住世,輔蜀伐魏,出仕安民者,其君父仁義之心萬世可鑑哉!」而反過來,對於儒家一再推崇的「大丈夫」的理想人格,張三丰則說:「與天地同久,日月同明,此正大丈夫分內事也。」「形神俱妙,與道合真。此大丈夫功成名遂之時也。」他揭示真正的儒家「大丈夫」應具有的生命境界,為大明朝及後世儒生指出一條修身的光明大道。

明辨正邪

儒、釋、道的爭執和相互詆毀,把人帶入對儒、釋、道理論形式的追究,以至儒、釋、道又互相滲透,使人忘卻修煉的初衷。張三丰在《正教篇》講到其實只有兩教,一正一邪。人不要看重表面的形式,要看實質的作為是甚麼。「古今有兩教,無三教。奚有兩教:曰正,曰邪。」孔子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老子講「載營魄抱一」,釋迦牟尼講空,形式上有三,實質都講修自己,修己利人,都屬正教範疇。

「儒家楊墨,道家方士,釋家妖僧,亦三教也。雖分三教,仍一邪也。是故分三教者愚,分邪正者智。」(《正教篇》)而儒家中的濫竽,道家的方士,釋門的妖僧,亦屬於三教也,卻都屬於邪教。智者看實質,世人分三教。

縱觀得道之仙家,「皆仁民愛物之古。」「三千功行,濟人利世為先資,二十四孝,吳猛、丁蘭皆仙客。」(《大道論》)

「修道以修身為大,然修身必先正心誠意。意誠心正,則物慾皆除,然後講立基之本。」(《大道論》)張三丰在這裏也明確指出,修道必先修身,修身必先正心誠意,中華文化外儒內道之精髓,天機盡洩。

大隱廛市 修心煉性

歷史上,正教都講修心,張三丰更主張在塵世中修心煉性。在塵世中修心,修得既快又紮實,以往佛、道出家修煉形式,不適於在最壞的環境中直接考驗、提高心性的修煉方法,不適於在最邪惡的環境中只看人心、分清好人壞人的是非善惡標準。

張三丰強調積德行善、修身正心,就是修煉的根本。「不拘貴賤賢愚、老衰少壯,只要素行陰德,仁慈悲憫,忠孝信誠。全於人道,仙道自然不遠也。」「人能修正身心,則真精真神聚其中,大才大德出其中。」(《大道論》)

修煉人從內心到表面都要堅守其法理,「則外盡倫常者其理,內盡慎獨者其理」。內在的功夫修好了,外在的功夫也水到渠成。

能忍,修煉才能昇華。「涵養中有大學問,和平處有真性情。諸子須要容人之所不能容,忍人之所不能忍,則心修愈靜,性大愈純。」(《水石閒談》)

修煉不可執著於有為,也不可執著於無為,去人心是根本。「夫功夫下手,不可執於有為,有為都是後天,今之道門,多流此弊,故世間罕全真;亦不可著於無為,無為便落頑空,今之釋門,多中此弊,故天下少佛子。此道之不行,由於道之不明也。」(《玄機直講》)

張三丰說,修心斷慾是最難的,也是修煉人必須要做到的。「還丹容易,煉己最難!憑慧劍剖破鴻蒙,舒匠手鑿開混沌。」(《大道論》)

張三丰在《掃境修心》中講到,修煉中無論天目看到甚麼,都不要忘了修煉的根本,只有執著心全無,才能返本歸真。

張三丰在《道情歌》中講到修心是採藥煉丹的基礎。「道情非是等閒情,既識天機不可輕。先把世情齊放下,次將道理細研精。未煉還丹先煉性,未修大藥且修心。心修自然丹信至,性浦自然藥材生。」

人的心性直接影響修煉者的功夫及層次。從更深的層面上看,心性的提高,常積陰德,在深層空間是珍貴的物質;而人們常說的仁和義,是道家修煉中必不可少的汞和鉛。積足仁義、陰德,意誠心正,才具備修煉大道的物質。

張三丰說,學道之人如遭遇庸師,盲修瞎練,會招致魔幻。還說,「大道真機是萬金難換,百寶難求。」(《大道論》)◇(待續)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