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安法摧生的攬炒之局,已在香港落地生根。「攬炒」是香港的說法,用中共的話可以怎說?上周茶聚,眾友認為,可以叫「統戰終結」。

統戰即統一戰線,與武裝鬥爭、黨的建設並列為中共三大法寶。然而,港人對該概念無甚認識,中共在港代理人對該詞也有避忌。記得若干年前參加中國教育交流團,隨行的教聯會人員將統戰隱晦說成「與各界合作」。

正所謂「革命不是請客吃飯」,統戰當然不是文質彬彬、溫良恭讓的事。毛澤東明言,統戰的本質是「階級政策」,跟誰統、怎樣統,得從階級分析出發。毛說,中國是兩頭小中間大的社會,真正的盟友無產階級和真正的敵人地主大資產階級都只佔少數,數量最多的是農民、城市小資產階級以及其他中間階級。中間階級都有兩面性,所以統戰的第一個特點,便是要利用統戰對象兩面性的積極一面為中共服務,例如民國時期資產階級既有革命性又對政權有妥協性,所以中共便可利用其革命性;到了中共建國後,該階級既有剝削工人階級取得利潤的一面,又有願意接受社會主義改造的一面,所以通過改造繼續成為盟友。

從上可見統戰第二個特點:統戰的對象均非中共真正的盟友,原則上他們是需要消滅的敵人,只是身處某個歷史時期中共要對付某個大敵,而需與之臨時結盟;大敵消失後,中共要尋找新敵,舊有統戰對象便由友變敵。這便是1939年毛在《共產黨人發刊詞》中所說「同資產階級聯合又同它鬥爭」,到與它決裂時,「就轉變為武裝鬥爭」。這種情況亦發生在農村。毛在井岡山時期一開始實行「依靠貧農,聯合中農,限制富農」的溫和政策,但後來國際派上場,不少富農被改劃為地主,中農則劃為富農。曾有人說,在政治掛帥時期的中國,除非階級成份是最紅彤彤的「農奴」,否則任何人都可能被批鬥。

中共最著名的統戰政策,一是抗日統一戰線,二是仍然存在的政協。其實,「一國兩制」亦屬統戰政策。按中共的說法,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社會制度的聯盟和合作。在「祖國統一」這個最大共同利益下,只要贊成祖國統一,即使不贊成社會主義者也要團結和爭取。所以自許家屯起歷任新華社社長都在香港「廣交朋友」,將可信的人安插入政協。

然而,按照程翔的分析,中共於2003年七一遊行前已經著手打擊溫和泛民,要將反對派置諸死地。及至反送中運動興,連願意步入中聯辦的民主黨也被打成「反中亂港」甚至港獨勢力。此後中共在香港政界、司法界、教育界、各個專業界別所進行的清洗肅反,亦切合程翔「用準戰爭力度打擊」的觀察。換言之,統戰在港終結,中間派的兩面性被消失,劃成敵人。對香港,一切要用硬的。

那邊廂,今年是中共統戰政策提出的百周年,官方大舉慶祝。這邊廂,李家超抓破頭皮也不能把香港故事說好,這等於是利用大外宣宣布統戰已經落幕。千萬人已走上移民潮的大路。這令我想起毛在1935年批評黨內有人以關門主義代替統戰時說的話:把「千千萬萬的民眾」「都趕到敵人那一邊去,只博得敵人的喝采。」◇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