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如果有大明星,會是怎樣的人?東漢人又是怎麼追星的呢?東漢名士李膺,為人風度秀雅、品格端正,自我期許很高,以發揚儒家的名教、是非觀念為己任。天下士人爭相拜入他門下,成為一時之盛,被讚美為「登龍門」。

這是《世說新語》中的有一則故事。龍門,又名河津,相傳此處水流懸絕不通,魚鱉之屬都皆不得過。僅有少數魚類,能夠高高跳起,越過河津,便能化身為龍。「登龍門」也成了著名的典故,比喻得到有名望、權勢之人的賞識或援引,正如李白所說:「一登龍門,則聲譽十倍。」

李膺還有個「頭號粉絲」叫荀爽,此人生於潁川望族,一門兄弟八人俱有才名,號稱「荀氏八龍,慈明(荀爽字)無雙」。荀爽有一次拜訪李膺,恰巧碰到他坐在馬車上,便一改穩重泰然的風度,主動跳上車駕,當起了車伕。回家後,他依然沉浸在欣喜中:「今天我居然為李君趕車了!」

八俊之首

李膺,字元禮,潁川郡襄城人,是漢安帝時的太尉李脩之孫,趙國相李益擔之子。身為仕宦之家的貴公子,李膺年輕時就被推舉為孝廉、高第,一生擔任的都是青州刺史、司隸校尉、護烏桓校尉、將軍等重要官職。他為人清高孤傲,不喜交際,只把同郡士人荀淑(荀爽父)、陳寔等引為師友。

古時候傳說,魚類如果能夠越過河津,就能化身為龍,也叫「登龍門」。圖為《藻魚圖》,明 劉節繪。(公有領域)
古時候傳說,魚類如果能夠越過河津,就能化身為龍,也叫「登龍門」。圖為《藻魚圖》,明 劉節繪。(公有領域)

這樣一個名士兼名臣,會很多人心生敬畏、甚至敬而遠之。東漢以來,士人階層流行品評人物。時人形容李膺:「謖謖如勁松下風。」把他比作颼颼吹過勁松的強風。還有人說他「嶽峙淵清,峻貌貴重」,認為李膺如山嶽般高大特立,如深淵般深靜澄清,相貌嚴峻而人品高尚。又有「穎川李府君,頵頵如玉山」之譽,讚美他如玉山一樣高峻偉岸。

東漢士人還喜歡對當時的名士冠以各種雅稱,表達對他們的推崇和敬重。《後漢書·黨錮列傳》提到,當時名士中的領軍人物,最上為「三君」,分別是竇武、劉淑、陳蕃,意為他們是一世之所宗。其次為「八俊」,即以李膺為首的八位名士,意為人中英傑。再次為「八顧」,意味能以德行教化百姓之士。再次為「八及」,指的是以言論引導人們跟隨尊崇的聖賢。最後是「八廚」,指的是樂善好施、救濟他人之士。

有趣的是,李膺還是位「話題明星」。《世說新語》載,時人品評天下名士的等級時,對陳蕃和李膺二人的名位次序頗有爭議。陳蕃「體氣高烈,有王臣之節」,李膺「忠壯正直,有社稷之能」,兩人都是心懷社稷、公忠體國的賢臣,功德方面難分高下,如何評定?幸好,另一位大才子蔡邕站出來解決了大家的難題。

他說:「陳仲舉彊於犯上,李元禮嚴於攝下。犯上難,攝下易。」陳蕃敢於冒犯君長,李膺善於嚴控下屬,「犯上」比「攝下」需要更大的勇氣和智慧,所以陳蕃的名位應當先於李膺。於是,陳蕃位在三君之末,李膺居八俊之首。

李膺早期在地方做官,升任青州刺史時,青州的郡守縣令等大小官吏,一聽到李膺上任的消息,都畏懼他「嚴於攝下」的脾氣,紛紛辭官逃走。只有一個人沒走,那就是「彊於犯上」的陳蕃。史料並沒有對兩大名士的這段經歷留下詳細的記述,但是可以想像,兩人的相處一定是充滿戲劇性的君子之交。

秉公執法

李膺攝下嚴厲,懲治貪官污吏從不心慈手軟,常常得罪那些奸邪小人而遭到報復。李膺任河南尹,恰逢出身豪族的羊元群辭官回鄉。羊氏做官時,犯下數不清的貪污罪行,連府衙廁所中的奇巧物品,都被他佔為己有,裝載於回鄉的車隊中。李膺準備上表治其罪,羊氏卻先行賄賂宦官,判處李膺誣告罪並且服苦役。

孔子擔任魯國擔任司寇七天,就誅殺了少正卯。圖為《孔子聖蹟圖》,明 仇英繪。(公有領域)
孔子擔任魯國擔任司寇七天,就誅殺了少正卯。圖為《孔子聖蹟圖》,明 仇英繪。(公有領域)

經同僚上疏營救,李膺這才免去刑罰,升任司隸校尉,成了東漢監督京師及周邊的監察官。京城匯集了眾多公卿王侯和權貴豪族,勢力盤根錯節,治理難度更大。李膺並沒有因為做過苦役就改變初心,一到任準備查辦貪婪殘暴的官吏。

這人名叫張朔,仗著哥哥是備受漢桓帝寵信的宦官張讓,雖然只是做個地方縣令,卻無法無天不講仁道,甚至殺死孕婦。張朔心知在李膺手中難逃法網,就畏罪逃到京城的張讓家中,藏身於室內的空心柱裏。李膺聽說張朔逃跑,就帶著將官士卒,衝進張讓府中,砸破柱子捉拿張朔,送往洛陽監獄。經過審訊並記錄口供,張朔供認不諱,罪行確鑿,李膺判他死罪,立刻行刑為天下除害。

張讓氣得跳腳,跑到桓帝面前哭訴申冤。桓帝只好召見李膺,親自在廊上問責,為何先斬後奏。李膺也表現出他彊於犯上的一面,鎮定地曉之以理。他列舉兩則先秦舊事,一個是衛成公被晉文公囚禁在周王室的都城;另一個是孔子擔任魯國司寇七天,就誅殺少正卯。

李膺義正辭嚴地說,公侯人家犯罪,哪怕國君有心饒恕,執法官員也會堅持審理;而他到任已經十天,擔心辦案拖拉受到指責,卻沒想到因為辦案迅速而獲罪。他把生死置之度外,告訴桓帝:「臣知道死期就在眼前,特請寬限五天,等臣徹底剷除罪惡元兇,就回來接受烹煮刑罰,這是臣平生的心願。」

桓帝知道李膺秉公執法,無言以對,只好轉身告誡張讓:「你弟弟罪有應得,校尉有甚麼錯?」從那以後,宦官們變得小心謹慎,生怕被李膺抓住把柄而被問罪,即使休假也不敢出宮休閒。桓帝奇怪地詢問原因,他們都一邊磕頭一邊流淚說:「因為害怕李校尉啊!」

李膺文武兼備,既是執法嚴明的文官,也是英勇善戰的武將。他擔任護烏桓校尉期間,鮮卑人多次侵犯邊境,李膺經常冒著槍林彈雨揮師作戰,每次都能大敗敵軍,立下赫赫戰功。後來,鮮卑再次進犯雲中郡,桓帝徵召他為度遼將軍,守護西北邊境。

從前,羌族人搶掠張掖、酒泉、雲中各郡,他們聽說李膺鎮守邊境,大為驚恐,立刻把曾經擄掠的百姓,全部送還。李膺尚未出師,就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功績,他的聲望和威名,越發遠播西北。

天下楷模

李膺生活的時代,宦官把持朝政,法令綱紀一天天混亂衰敗,他始終保持著公正耿直的高風亮節,因此贏得了天下士人的敬重。即使李膺被免職返鄉,朝廷內外的士人都同情他的遭遇,認為是朝廷昏庸污穢,容不下道德高尚之人。太學生中更流傳著一句諺語:「天下楷模李元禮。」

李膺保持著公正耿直的高風亮節,贏得了天下士人的敬重。圖為《香山九老圖》局部,明 周臣繪。(公有領域)
李膺保持著公正耿直的高風亮節,贏得了天下士人的敬重。圖為《香山九老圖》局部,明 周臣繪。(公有領域)

然而李膺的性情和氣節,註定了他仕途上的大起大落,也引發了宦官集團對他的忌恨。在士大夫和宦官的正邪較量中,發生了兩次黨錮之禍,李膺都是被迫害的主角之一。

第一次黨錮之禍,發生在延熹九年(166年),宦官黨羽故意在大赦前犯罪,希望逃脫懲罰。李膺身為河南尹,堅持在大赦後處死了宦官黨羽之子,激怒了宦官集團。於是,李膺等士人被誣告結黨營私,被捕入獄的不是聞名天下的學士,就是德才兼備的官員,受牽連的有二百多人。

由於李膺等人被核查黨人罪狀時,需要經過太尉、司徒、司空三府驗案,太尉陳蕃冒著免官的風險,拒絕受理。他說:「這些人都是海內讚譽的憂心國事、忠誠無私的大臣。即使下傳十代,他們都該被寬恕,難道罪名不明就要受到逮捕和拷問嗎?」後來,由於黨人案件牽連出宦官子弟,宦官集團為自保,這才請求桓帝大赦天下。李膺等人被釋放還鄉,卻終身罷黜,不得為官。

時隔兩年,漢靈帝即位,陳蕃再次擔任太尉,李膺等被罷黜的名士也重新被起用。賢人重回朝堂,似乎政治清明的時代就要到來。但是宦官一黨繼續肆意干涉朝政,陳蕃和外戚竇武決定聯手將其徹底剷除。誰料宦官率先發動政變,竇武、陳蕃先後殞命,李膺等名士再次被罷官,禁錮終生。

朝中正義之士,紛紛上疏要求為陳、竇平反,並重新重用李膺等名士。宦官一黨卻趁機進讒言,再興大獄,李膺和一百多位士人被判死刑,各地陸續被逮捕、誅殺、流徙、囚禁之人有六七百人。

那時候李膺在家鄉,有人勸他逃走,他卻說:「侍奉君主不躲避災難,有罪不逃脫刑罰,是我的節操。我現在六十歲了,生死都是命中註定,能跑到甚麼地方去呢?」他主動到指定的監獄中去接受審訊,最終被無辜拷打而死。李膺故去後,他的家人都被流放邊境,門生故吏及其親族,也收到牽連,終生不得入仕。

李膺一身正氣,慷慨赴死,他的結局令人扼腕,然而他不計個人生死的氣節,又成為無數士人心中的典範。在東漢末年的艱難世道中,他彷彿一股颯颯穿行、從不停滯的疾風,帶著摧枯拉朽的決心,意欲吹散朝堂的污穢。這陣風雖然不免消逝,卻足以激盪天地間的凜凜正氣,留下一段士人風度鼓舞後人。#

參考資料:《後漢書》《世說新語》

------------------
🎥【動紀元】每日有片你睇:
https://bit.ly/3PJu3tg

☑️ 登記會員享專屬服務: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 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