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理財的準備應該愈早開始愈好,所以不應等到就快退休 或者只是提早幾年才準備。我們應該從第一份工(有收入)開始做起,愈遲愈不好。
愈早開始,透過不同儲蓄和投資方法理財,時間越長,複息效應越高。換句話說,退休時得到的錢越多,生活滿意度愈高。
假設每月投資一千元,每年平均回報6%,用38年時間,有理財及沒有理財相差4倍,甚至是10倍或更多,退休時從港元46萬(本金)增加到170萬(本金加回報)。
早些儲蓄及投資,好處是不單是多了儲蓄令退休時開心一些,研究指出由於在年青到退休期間,習慣有「儲糧」的人的心理狀況整體較好,心理狀況包括心理壓力,自信心,社交等。由於平日有儲蓄,所以生活擔憂自然減少,這點對我們的情緒幫助很大。相對沒有儲蓄習慣的人,當出現突如其來的財務危機例如失業、健康問題等,大失預算,受的打擊較大。
即時享樂VS延遲滿足
有人選擇即時享樂(先甜後苦),有人選擇延遲滿足或為未來作打算(先苦後甜),兩種態度影響我們日後人生的差別很大。
其中一個貼士是當升職或者加人工,例如多5%每月2000港元,如果可以,最多只用一半作個人或家庭開支;其餘儲起來,用來投資,對財富增值有明顯效應。否則如果我們賺幾多,用幾多;或者賺多些,用多些,不儲蓄多些,這樣就不好了。
我們大多數是喜歡即時享樂,但是要為未來作打算。所以「理財啟苗」把延遲滿足(等待)、感恩和分享等的心理質素放進理財課程,因為研究指出單靠學習知識不足夠,效果有限,不能改變行為。
雖然說某些行業的從業員較忽略退休理財,但相信每個行業也有相同問題,比例會不同,當然這不是一個科學統計,所以計希望大家不要標籤。
四個行業的員工疏忽理財
筆者舉出接觸到的幾個不同工作性質行業例子,分別是勞工,警察、社福、教育(幫人卻忽略幫自己)。他們在工作及收入上有不同的特點,但同樣疏忽理財:
1、工作穩定和收入相對較高,以為不需要投資;
2、教育程度及收入較低,以為沒有能力投資,更不會儲蓄;
3、工作太忙,沒有空餘時間學習;
4、工作刻板,透過投資、消費尋找刺激或娛樂;
5、工作及收入不穩定(佣金收入),影響理財情緒或效率;
6、忙於照顧客戶需要,影響自己理財決定。
其實還有很多其他行業的人包括金融、醫生等等,他們(不單只以上數個行業)有不同原因沒有儘早做好退休理財,原因包括忽略、缺乏信心、無暇兼顧、不知道重要性,導致理財失當。
最後,如果大家儘早做好退休理財,較高收入的退休生活水平、質素能夠保持甚至會更好,較低收入的退休生活獲得改善,相反,沒有早做好退休理財的人,整體來說,不論高、低收入,他們的退休生活會較差。
一言蔽之,不管財富多少、收入高低,退休理財愈早計劃愈好。◇
作者:李錦博士,前投資銀行董事,現為教育學者及「理財啟苗」聯合創辦人。
網站:www.childfinancialeducation.org
—————————
🎥【動紀元】每日有片你睇:
☑️ 登記會員享專屬服務: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 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