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抗生素濫用是最嚴重的問題之一。例如,人們可能會因為感冒而服用抗生素,但是感冒多由病毒引起,吃抗生素並無療效。因為抗生素的唯一功能是殺死細菌,例如引起腸胃炎的沙門氏菌。或是有些人迷信吃強效藥,希望「藥到病除」,而服用過強的抗生素。

過度依賴抗生素使細菌抗藥性增加,服用抗生素的當下,腸道菌也會遭到抗生素的破壞,可能導致全身性發炎和其它疾病。因此,除了不要亂服抗生素,還有必要提升腸道菌靭性,以降低感染風險,減少使用抗生素的機會。

抗生素進到體內 在腸道發生了甚麼事?

健康的腸道菌相對人體有許多好處,腸道好菌多,可改善腸道健康、增強免疫反應、預防過敏、降低血膽固醇和預防癌症。

當人們服用抗生素時,進到體內的抗生素不僅殺掉了目標細菌,連原本在腸道內的其它細菌也會被殺死。

益生菌專家、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講座教授蔡英傑指出,除非有些腸道菌具抗藥性,否則抗生素是無差別的通殺腸道菌,「甚至是好菌死得多,壞菌反而比較容易有抗藥性」。因為人們吃下的益生菌必須沒有抗藥性,有抗藥性的菌就不能作為益生菌菌種。

也因為抗生素的特性,所以人們服藥一段時間以後,具抗藥性的壞菌特別會留下來,數目就會增多,例如困難腸梭菌(Clostridium difficile)。

困難腸梭菌是人體腸道中的正常菌叢之一,由於其它腸道菌的競爭及壓抑才不易致病。但是,使用抗生素會減少腸道其它正常菌叢,使困難腸梭菌大量繁殖而造成疾病。症狀有腹瀉、腹脹、腹痛、發燒、噁心、厭食,少數嚴重者會出現結腸炎、中毒性巨結腸、腸穿孔,甚至可能死亡。

崩壞的腸道菌相 可造成腸漏、全身發炎

當腸道菌相因抗生素而失調後,發炎型的壞菌就會增多,例如革蘭氏陰性菌。

這些壞菌會釋放出較多的發炎物質、毒素,讓腸道發炎、造成腸漏。腸道中的毒素、壞菌因此有機會進到血液循環裏,引起全身繫統性發炎。

蔡英傑指出,這些菌可以藉由血液循環到全身各地,如果壞菌跑到心肌裏就會引發心肌炎。另外,腦部裏有血腦屏障提供保護,細菌不太容易進入腦部,但小分子的毒素、發炎物質卻有可能通過這道屏障。他指出,這可能增加認知障礙症、巴金森症的風險。

壞菌會釋放出較多的發炎物質、毒素,使毒素和壞菌有機會進到血液循環裏。(Shutterstock)
壞菌會釋放出較多的發炎物質、毒素,使毒素和壞菌有機會進到血液循環裏。(Shutterstock)

若濫用抗生素導致腸道菌相失衡,還可能大幅提高心肌梗塞的死亡機率。醫學期刊《循環》(Circulation)2019年發表一項研究發現,用抗生素清除小鼠腸道菌後,施行心肌梗塞模擬手術的小鼠死亡機率大幅提升,其中多數死於心臟破裂。

研究人員認為,出現心肌梗塞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少了短鏈脂肪酸。短鏈脂肪酸是一種腸道好菌的代謝產物,可維持免疫細胞功能。心肌梗塞時,會產生大量壞死細胞,進而誘發體內免疫反應進行修復,以維持心臟結構穩定。但是,若少了腸道好菌代謝的短鏈脂肪酸,免疫系統的修復功能將受到影響,增加死亡風險。

美國羅格斯大學(Rutgers University)2021年的一項研究表明,抗生素破壞腸道腸道菌相後,成人會增加代謝和腫瘤疾病的風險,包括糖尿病、腎結石,以及大腸癌。

這樣做提升腸道菌韌性 減少使用抗生素

服用抗生素一定會使腸道菌相受損,傷害程度又跟劑量有關係,劑量低,影響就小。但是,通常需要服用抗生素治療的情況,服用的劑量絶對不會太低,而且一定要吃足一個療程,保證此療程可以把壞菌殺死。特別是現在的病菌越來越厲害,使用的抗生素也越來越強。

因此,根本的方法是減少使用抗生素的機會。

一般情況下,從外部進來體內的壞菌,數量都很少,體內正常的菌會去排斥它、殺掉這些壞菌。若排斥不掉,人就會生病,最後需要服用抗生素殺菌。

這個排斥的過程,反映出一個人的「腸道菌韌性」好壞。蔡英傑表示,「我常強調腸道菌的韌性,腸道菌韌性好,容易抵抗外界的壓力」。這些壓力包括外界病毒和細菌的攻擊、不良飲食與生活習慣、精神壓力等等。

韌性是指個體適應不利條件,並從中恢復的過程。腸道菌韌性好,抵抗力較好,比較不容易被感染,更能遠離外在威脅的危害。

提升腸道菌韌性的方法,在於腸道菌的歧異度和互補性。蔡英傑解釋,腸道好菌的種類越豐富越好,菌種一多,自然能達到互補的作用。

德薩斯大學(The University of Texas)在2018年發表一篇研究提到,富含纖維的多樣化飲食,尤其是含菊糖(菊苣纖維)等益生元的食物,與腸道菌多樣性有關。菊糖是一種水溶性纖維,可從大蒜、牛蒡、蘆筍、韭菜、小麥、洋蔥、北韓薊等天然食物中攝取。

多樣化的飲食還可避免營養不均衡,因為缺乏微量營養素也會影響腸道菌的組成。2021年一篇綜述指出,若飲食缺乏維他命A、鋅、鐵或葉酸等營養素,會破壞腸道菌相。缺乏維他命A對改變菌相組成的影響最大,導致普通擬桿菌的增加。鋅有助於維持腸道屏障的完整性。

多樣化的飲食與腸道菌多樣性有關。(Shutterstock)
多樣化的飲食與腸道菌多樣性有關。(Shutterstock)

另外,還要限制飲酒。攝入大量酒精不僅會破壞腸道免疫屏障完整性,增加腸漏風險,還會損害腸道微生物群,促使毒素產生 。

最後,補充不同機能的益生菌可直接豐富菌種,發揮他們各自的作用。例如,補充瑞士乳桿菌ns8、唾液乳桿菌UBL S22、乳桿菌、嬰兒雙岐桿菌35624,有助減弱發炎反應。

補充鼠李糖乳桿菌R0011和瑞士乳桿菌 R0052,以及副乾酪乳桿菌 NCC2461,可以減弱因發炎造成的腸漏。

當然,正在服用抗生素的人,也別因此停藥。為避免產生抗藥性,以及修復受損的腸道菌相,有幾個方法:

1. 平時避免輕微感染就服用抗生素。但在服用抗生素時,接受完整療程,以免產生抗藥性病菌。因為擅自停藥會讓體內壞菌「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並對抗生素產生抗藥性,造成日後的藥量必須加重。

2. 服用抗生素期間,要加倍補充益生菌,但要與服藥時間間隔2小時,避免益生菌被殺死。治療結束後,仍要持續補充益生菌,加速腸道正常化。

3. 腸道保健方法裏,飲食是最重要的,建議長期食用有益腸道菌相的食物,比如蔬果,以及乳酪(乳酪)等發酵食物。#

------------------
🎥【動紀元】每日有片你睇:
https://bit.ly/3PJu3tg

☑️ 登記會員享專屬服務: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 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