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時期,一群江南名士在寺院中賦梅花詩。一個長相醜陋的僧人也來了興致,即興作詩後,名士們聽罷全都垂頭喪氣,就此擱筆。一名不識字的老婦,憑著「竊聽」偷學二兄弟吟詩唱和,久之竟也無師自通。僧人和老婦,一個念在方外,一個念在世俗,卻也展現了不同的詩才。

清朝學者錢泳曾說:「僧人、道士作詩最易工,為甚麼?是因為他們所處的境界很清閒,竭力學作詩會很容易。但也很難,為甚麼?因為出家人自幼就剃度出家,所讀的都是經卷,誰能使經史子集全都貫於胸中。」

據錢泳所著《履園叢話》記載,青螺庵有一位遊方僧人,名為量周。要說此人長相,「貌甚惡俗」,有些庸俗醜陋,令人不敢恭維。量周是出家人,平日唯有一心念佛而已。

僧人貌甚惡俗 詩作驚豔諸名士

有一天,一群江南名士聚集在青螺庵,起了一個詩社,要賦梅花詩。諸名士各展風華才氣,或因量周相貌醜陋,眾人都有些討厭他,誰也顧不上理睬他。忽然量周也來了興致,也想要湊熱鬧吟詠一番,央求諸人分他一個字韻。眾人就分給他一個音字韻。

量周吟詠道:

幾被霜侵與雪侵,孤根留得到而今。
誰於冷處得青眼,只合空山抱素心。
茅屋風高門正掩,板橋凍折路難尋。
稜稜莫謂無相識,曾有何郎為賞音
。」

當名士們聽到他的詩作,全都垂頭喪氣,紛紛為之擱筆。

青螺庵的僧人量周所賦梅花詩,格調孤高冷傲,不染世塵。或許,只有雲遊天下的出家人,長年行走於世間飽受風霜雪侵,心境高潔,內在淡然清雅,才能體會到梅花的素心清絕,不畏風霜雪雨,牢牢地守護著孤根。僧人秉性之高潔,以致於在滾滾紅塵亦如梅花,難得知音。

僧人的詩風透著他修行的苦與樂。身在紅塵念在方外,自得其趣。

倘若是一個念在世俗的老婦,且又不識字,她做的詩文又將是怎樣的風格?

蔣家老婦竊聽學詩

錢泳說,蘇州蔣家的傭人中有一位老婦人,素來不識字。蔣容齋蔣辛齋兄弟二人都是讀書人,並且都工於詩文。每當他們吟詩唱和之時,這名老婦就隔著門屏竊聽,對於簡易明白的詩句,她就記下來不忘。就這樣不斷地學習,時日久了竟也無師自通,通曉了音韻,做起詩來。

比如老婦做的這首《中秋無月》,詩文曰:「最怕中秋風雨來,人家佇月尚徘徊。七齡小姐癡憨甚,拜祝天門兩扇開。」詩文中,她用了唐人七歲女賦詩之事,用典頗為典雅貼切。

後來,蔣辛齋因為罹患重疾,長久臥床不起。一天,他困在床上行動不便,實在無聊,知道老婦人能做詩,於是喚她來,試問她的詩才。

碰巧床榻前有二個佛手柑,就放在几案上。蔣辛齋指著佛手柑為詩題。老嫗應聲吟詠道:「十指拳拳不肯開,掌中定捧寸珠來。何緣得近詩人榻,香氣還宜問臘梅。」

詩文的最後一句「臘梅」,是蔣府上一個婢女的名字。當時就侍立在一旁。老婦藉機戲耍了臘梅。

蔣辛齋為之驚歎,一個不識字的老婦,竟也無師自通,厚厚地賞給她一端吳綾。他笑著容齋說:「這位老婦足以媲美鄭康成的婢女了[註]。」從此以後,蔣府上的僕人婢女對老婦禮待有加,稱呼她為「做詩阿娘」。

註釋:

鄭玄,字成文,東漢人,一生學不厭,教不倦。鄭玄家的婢女,受了鄭玄的教化,都能嫻習詩書。晉朝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鄭玄家奴婢皆讀書。嘗使一婢,不稱旨,將撻之。方自陳說,玄怒,使人曳箸泥中。須臾復有一婢來,問曰:『胡為乎泥中(《詩經》中的句子)?』答曰:『薄言往愬,逢彼之怒(《詩經》中的句子)。』」

事據《履園叢話》卷24,《清稗類鈔》卷74#

------------------
🎥【動紀元】每日有片你睇:
https://bit.ly/3PJu3tg

☑️ 登記會員享專屬服務: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 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