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學文憑試昨日(20日)放榜,今屆共誕生8名5**狀元,當中有4人為16星「超級狀元」,分別來自迦密中學、香港培正中學、伊利沙伯中學及協恩中學。其中迦密中學今年出產首名DSE狀元。8名狀元當中有6位計劃報讀醫科,多名狀元都表明無意移民,決意留港貢獻。
皇仁麥顥邦:引入海外醫護無礙讀醫決心
傳統名校皇仁書院自2012年連續9年誕下DSE狀元,在去年「斷纜」後,今屆誕下1位狀元和3位榜眼,該校狀元麥顥邦在4個核心科目與物理、化學和生物取得5**成績,並在數學延伸單元二取得5*,麥同學形容,今早得知自己成為狀元感到十分驚喜,本身自己沒有預計會獲得此成績。他在上實體課期間曾須隔離,但獲得學校提供網上支援,影響並非想像中那樣大。
麥同學表示,得知本港醫療人手短缺,遂計劃入讀中大醫學院,盼為香港醫療出一份力。被問到當局正引入海外醫護人員,醫管局亦有意招攬大灣區醫生來港,麥稱引入海外醫護不會影響他讀醫的決心,「如果這個轉變繼續,我們都只可以儘量慢慢適應」。至於對新一屆政府的期望,他說社會均期望新政府能帶來新氣象,「可以改善返以往的不足之處」。對於有中五學生向平機會申訴男生不可留長髮的校規,麥同學指留長髮與否是「Style of life」,認為須尊重學校場合。
協恩周愷彤:留下來堅守香港
4位「超級狀元」中,其中一位是就讀協恩中學的周愷彤,她坦言對成績喜出望外,尤其是無甚信心的音樂科。周愷彤提到,曾考慮前往英國修讀醫科,但最終選擇留港報讀中大醫科,因為香港是她成長的家園,渴望能以微薄之力幫助社會發展,這份歸屬感亦令她選擇繼續留居香港,「我身邊的確有人離開(移民),而留下的就要堅守」。
周同學又分享自己的讀書秘笈,就是「結伴同行」,同時為確保能健康地進入考場,自己堅持減少外出用膳,又感激在疫情中辛勤付出的老師。周在課餘時間大力發展音樂才能,包括鋼琴、合唱團、敲擊樂等,亦多次代表學校參賽獲獎。
迦密首產狀元 曾志鵬備試時「中招」
8位狀元中,就讀迦密中學的曾志鵬在數學延伸部份取得5**,成為「超級狀元」。自稱出身「好普通家庭」的曾同學,父親為建築師,母親做兼職,亦有一位年長4年的姐姐。他坦言,自己對考得佳績出乎意料,尤其考數學M2因緊張、考場環境有些許滋擾而未能做完全卷,對於成為校內第一位狀元感難以置信,感激父母沒有給予他太大壓力,非常期待父母知道自己成為狀元的反應。
他說自己沒有補習,亦無特別的讀書心得。在疫情期間,他每天會聯同同學以視像方式操模擬卷8小時,但始終感無人在身邊一起溫習,缺乏共同奮鬥感,加上沒法外出,心理上感到較孤獨。在今年2月第五波疫情高峰期間更加確診,由於疲倦,故無法集中溫習,康復後需花一星期慢慢重拾溫習步伐。他又說,疫情間的中學生涯缺乏與同窗結伴旅行、參加陸運會的機會,期待升讀大學後的社交活動。
拔萃女狀元:獲劍橋取錄 冀趁年輕到外地見識
就讀拔萃女書院的狀元冼家朗,在4個核心科目,以及化學、經濟和歷史均考獲5**,但在數學延伸M2獲得5級,差兩分未能成為「超級狀元」。冼提到,今早在課室領取成續表時,突然被老師點名她成為本屆狀元時,讓她感難以置信,放榜前曾擔心M2成績未如理想,未能達到條件取錄要求,但對現時成績仍感滿意。她表示會到英國升讀劍橋大學人類社會及政治學,已獲有條件取錄。
冼家朗表示,選讀人類社會及政治學的原因,是因為劍橋可修讀國際關係、政治和社會學等,之後再選讀其它科目,較本地大學較自由和彈性,未來有意在國際組織工作,因選讀的學科涉獵範圍較廣,出路較多元化,認為可先探索不同行業,如金融、法律及政府,現時希望先到外國讀書及見識世界。但她說,始終家人和朋友仍在香港,未有移民打算。至於對今屆政府有何期望,及如何挽回年輕人信心,冼家朗稱,年輕人是未來的社會棟樑,不論哪一屆政府,都需要加強與年輕人溝通與合作。
自製400頁化學書 喇沙張殷碩:盼啟發同學
喇沙書院的張殷碩,則為該校3年來新一位狀元。最喜愛化學科的他,憶述在中一時看到《元素周期表之歌》影片,故挑起他對化學的好奇心。他計劃留港升讀醫科,盼發揮個人才能,幫助別人。
由於通識科取消獨立專題探究(IES),張殷碩前年起利用空餘時間,撰寫一本以有機化學為主題的書,他指最初只打算整合學習筆記,後來加插課程架構外的化學知識,最終花了16個月,寫成一本有9個章節、近400頁的「有機化學書」教材書,並自資印刷約40本贈予學校及同學,供師弟使用及作為畢業禮物,坦言「因為我真的好鍾意這班同學,他們給了好多支持我」,盼書本可啟發其他同學在化學領域上多作研究。
其餘3位狀元皆讀醫 矢志留港貢獻
至於其餘3位狀元,他們都表示有意讀醫。伊利沙伯中學繼去年首誕狀元後,今年該校學生謝承臻成為超級狀元。謝同學稱,收到結果時感到很開心,更笑言「無諗過(成為狀元)就假嘅」。他認為,這次成果令他感到多年努力有回報,但亦有質疑自己是否值得這個榮譽,所以日後會更努力充實自己的知識和內涵。他坦言,本港近年發生很多不愉快的事,令這個地方變得陌生,因此不少人選擇移民,但他計劃留港讀醫,盼為本港病人謀福祉,未有考慮海外升學或移民。
英皇書院的狀元甘仲軒笑言,昨早凌晨4時已起床和聽音樂放鬆,得知考獲佳績時感到難以置信。甘憶述稱,疫情導致要長期在家溫習,難免感孤單,幸好母親每日與他傾談,令他覺得「並非孤身奮戰」,加上外婆也經常致電關心,同學間亦會對文憑試的處境感同身受,因此互相交流,共同進步。他感謝老師因應疫情改變教學模式,跟進學生進度。甘同學又表示,考慮到家人好友都在香港,對本港有歸屬感,故暫時無意出國讀書或移民,又相信本地升學及就業過程會銜接得更好,惟不排除未來會出國。
培正中學的女超級狀元焦采溢表示,因家人仍然在港,加上對香港有感情,故未有打算到海外。留意到公立醫院人手短缺及第五波疫情下大量病人在醫院門口的情況,決定攻讀港大醫科,並於增潤學年到外國交流,期望日後投身公營醫療系統。◇
------------------
請訂閱新官方YouTube頻道:
https://bit.ly/2XxPrsd
✅立即支持訂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直接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 回顧2024專題報道👇🏻
https://hk.epochtimes.com/tag/回顧2024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