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想,在台灣和台灣海峽上空有上千架小型無人機,這些以高亞音速飛行的飛機在雷達屏幕上看起來比F-35的雷達反射面還小,但是它們卻可以做F-35才能做的事情。這對於任何試圖進攻台灣的入侵者來說,簡直是太可怕了。

美國空軍與獨立機構共同進行的戰爭推演顯示,具有高度自主性、相對低成本的網絡化無人機群提供了巨大價值,特別是在模擬抵禦中共入侵台灣的場景下,它們甚至起著決定性的因素。

5月中旬,蘭德公司的高級國際事務和防務研究員前國防部部長助理奧赫曼克(Ochmanek)討論了無人機平台在與台灣海峽危機有關的戰爭推演中顯示的重要性。蘭德公司與空軍的作戰集成能力辦公室(AFWIC)合作進行了這一領域的研究。 2020年他們進行的與台灣有關的戰爭推演的細節,包括使用小型無人機群以及其它無人駕駛平台概念被披露出來,使人們有機會了解這一戰爭研究領域的最新進展。

奧赫曼克在介紹蘭德公司的建模構思時說,在這條思路上工作的大多數人都廣泛地思考了與中共衝突可能的樣式。作為部隊規劃者,他們認為中共入侵台灣的可能性很高,因為中共一直對台灣虎視眈眈,也給美國和盟友部隊擊敗入侵台灣的行動帶來嚴重的時間壓力。美國和盟軍可能只有一周到十天的時間來打敗這次入侵。而中共明白,如果他們要在這方面取得成功,要麼阻止美國的干預,要麼從根本上壓制美軍在該地區的作戰行動。

中共軍隊在過去20年的時間裏一直在積蓄其反介入和區域拒止能力,這些能力是被用來針對美軍及其盟友和夥伴的,包括一個多樣化的反衛星武器、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庫,用於破壞美國在整個太平洋地區的基地、各種天基資產以及其它東西。美國國防情報局的一張註釋地圖,提供了中共軍隊在台灣對面的大陸地區粗略的部隊分布情況。

奧赫曼克說,「在所有這些情況下,我們的部隊不僅需要獲得空中優勢(這一直是指揮官的優先事項),而且需要實際進入有爭議的戰鬥空間,找到敵人及其作戰重心,包括運送兩棲部隊穿越海峽的數百艘船和運送輕型步兵穿越海峽的運輸機。中共有可能在沒有空中優勢的情況下也這樣做,這與西方部隊在後冷戰時代的行動理念非常不同。」

這些作戰假設,可以說充份甚至誇大地考慮了中共的能力,並形成美軍應對未來中共可能入侵台灣時的巨大挑戰。近些年來,美國探索潛在的兩岸危機情景的軍事演習,保守地說,結果並不樂觀。但是,蘭德公司所做的建模,包括與空軍合作進行的模擬,表明大量、相對較小和廉價配置的無人機,能夠使用分布式數據共享網絡,作為完全自主的機群運行,已經顯示出它們是在這些戰爭遊戲中取得勝利的重要因素。蘭德公司提出了一個廣泛而且詳細的方案,即如何在台灣防禦作戰中使用這種無人機(UAV)群。

奧赫曼克設想了不同的情況,模擬在台海作戰中迅速擊沉入侵艦隊,並清除天空中各種中共軍機的情景。設想一下,在台灣和台灣海峽上空有1,000架無人機。它們個體不大,以高亞音速飛行,它們的雷達截面與F-35的雷達截面沒有區別。讓這些無人機衝在前面,執行戰場感知任務。有人駕駛飛機在後面。這種情況下,中共的紅旗、S-300、S-400地對空導彈系統操作員在他們的雷達屏幕中看到是大量、充滿屏幕的危險來襲目標,根本打不過來。這些無人機感應器只要沒有被擊落,它們就會找到目標,並對目標直接攻擊或引導後面的有人駕駛飛機攻擊目標。

這些成本低廉的無人機有可能耗盡敵人昂貴的防空導彈庫。也可以在這些無人機上安裝干擾器,進一步壓制敵方的防空導彈。關鍵是,這些無人機創造了一個戰場感知網絡,告訴後面的有人駕駛飛機,地面和空中的目標都在哪裏,這樣聯入信息網絡的所有作戰飛機如F-35甚至F-15、F-16和F-18都可以進行被動交戰,就是說飛行員不需要打開雷達就可以對目標發起攻擊。這對美軍作戰飛機的生存力意味著巨大的優勢。這就是為甚麼美軍稱這些無人機為飛行員的「忠誠僚機」。

奧赫曼克所闡述的正是自主無人機群可能在操作靈活性和成本方面比有人駕駛飛機優勢更大。由於自主蜂群中的單個無人機被設計為相互協作,各司其職。這意味著每個單獨的平台都有自己的特點和職責,不必設計成適合執行所有預期任務的個體,而所有的任務可以交給整個自主蜂群去完成。

人們甚至可以賦予每架無人機不同的個性和能力,比如讓一架無人機只充當感應器節點、武器掛架、干擾器或數據中繼等單一的角色,相比精密複雜的多功能平台來說,無人機就可以做得更小、更便宜。

多年來,美國一直在建造越來越複雜、昂貴的平台,由於成本增加,使空軍作戰飛機數量減少,這已成為不可避免的趨勢。在擁有相對於對手的技術和作戰優勢的同時,美軍也開始關注數量減少的問題。自主無人機的出現意味著有機會用廉價的平台充斥戰鬥空間,這些平台可以完成人類過去所做的許多工作,而且比載人平台更有利於完成任務。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AI)的進展,以及空軍和其它機構正在研究的獨立網絡武器概念,都會增加未來自主蜂群的能力。這已經成為在台海衝突模擬中改變遊戲規則的重要因素。

奧赫曼克是這樣形容自主蜂群進入戰區後的情景,這些無人機在戰區,它們之間可以說是在交談。當有人看到感興趣的東西,比如一艘055型驅逐艦,它們會聯合起來對付它。系統會從多個角度獲得目標信息,還會分享數據,用這些數據準確描述目標。隨後出場的就是攜帶武器的無人機,網絡系統將告訴武器說,你的目標就是這艘軍艦。系統不僅會把一個目標分配給特定的武器,還會幫助武器打到目標身上某個具體的位置,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特定武器的殺傷力。

有人問,那麼誰來指揮控制所有這些數以百計的無人機呢?奧赫曼克說「是人工智能」。鑑於目前的計算水平,系統可以實現自己指揮控制。

另外,在與中共或俄羅斯的任何衝突中,電磁波譜(EMS)環境將非常苛刻。遙控成百上千無人機在戰鬥空間運行,是不現實的,特別是在天基通訊受到攻擊時。蘭德公司研究了不同頻段的八種不同等級的無線電,和台灣海峽不同的干擾威脅。就其距離和強度而言他們的結論是,在5G頻段和高5G頻段,只要無人機之間的距離不超過10公里,即使是非常密集的通信干擾也不能阻止無人機通信。因此,10公里的超連結距離是一個門檻,只要不越過這個門檻,即使是低功率無線電,也可以維持軍用水平的連接。

空軍的作戰集成能力辦公室在2020年台灣危機演習中,使用分布式網絡的自主無人機群,被認為是在特定場景中擊敗中共軍隊的一個關鍵因素。儘管它們主要被用作感應器網絡,但有些配備了武器,能夠打擊從中國大陸穿越台灣海峽的船隻。

總之,有越來越多的證據支持自主無人機群在任何潛在的台海危機以及其它可能衝突情況下,具有改變遊戲規則的巨大潛力。 @

-----------------

請訂閱新官方YouTube頻道:

https://bit.ly/2XxPrsd

 

✅立即支持訂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直接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