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爛尾樓」斷供風波持續發酵,迄今超過180個樓盤業主聯名集體斷供,涉及十多個省市。14日,中港銀行、地產股繼續全面急挫,相關銀行急發聲明稱風險可控。

斷供潮潛在影響或達7,300億元人民幣,中共監管部門緊急約見多家銀行,目前無解。有分析說,中共現行房地產制度系統,保護銀行但坑害購房者。而中共官場「唯GDP論」「三條紅線」政策及權力與資本勾結等是爛尾樓罪魁禍首。

斷供樓盤增至180 波及一線城市 潛在斷供或達7300億元

爛尾樓斷供風波持續擴大,斷供人數與樓盤不斷增加,受此影響,中港股市地產、銀行股大跌。

陸媒《21世紀經濟報道》稱,「相關統計顯示,截至7月14日,全國已有超過180個樓盤的業主聯名集體斷供,涉及地區包括北京、上海、河南、河北、湖北、湖南、江西、廣西、山西、遼寧、安徽、福建、江蘇、雲南等多個省份。」

斷供爛尾樓多數集中在二三四線城市,《第一財經》說,但深圳、上海、蘇州、武漢、南京等一線或二線前列城市也有此情況,以恒大、陽光城、融創、佳兆業等債務違約房企旗下項目居多。

中央社說,有研究機構人士概估,目前違約房企停工面積平均佔比約20%,違約房企佔行業總產能比率約25%,推估行業停工面積約為行業施工面積5%左右,總量約為5億平方米。

爛尾樓集體斷供衝擊較大的可能是平安銀行、招商銀行和興業銀行,因為其住房按揭(房屋抵押貸款)與開發商貸款佔比較高。

大陸天風證券估計,部行銀行不良貸款率已明顯上升,潛在斷供規模或達7,300億元。

陸媒《經濟觀察報》則分析,斷供潮潛在的間接影響或以10萬億元計,違約交樓面積繼續擴大,將波及金融機構和投資者。

報道說,「6月份以來摀住的雷被徹底點爆,從而引發更多投資者對地產企業的二度抽離,尤其對碩果僅存的民企來說,無疑是致命打擊……一系列穩經濟大盤的舉措,可能是白折騰了。」

中港股市地產股銀行股暴跌

受斷供風波影響,陸股中小銀行指數和銀行指數13日分別下跌2.16%和2.02%;招商銀行下跌3.56%,招商銀行港股重挫近7%。陸港股市14日開盤後,銀行、地產類股即全面下跌。

A股14日開盤後,42家上市銀行股全面翻黑,無一上漲。其中,招商銀行一度跌幅達6.33%,平安銀行跌4.87%;兩家銀行股價均創近兩年新低。地產股也走低,多隻股票跌逾5%。

下午收盤,招商銀行下跌3.75%,報人民幣36.48元;平安銀行下跌4.29%,報13.37元。

綜合陸媒《21世紀經濟報道》、《華夏時報》報道,14日A股銀行板塊跌超2%,其中39家銀行股價下跌,多家銀行跌幅超過3%,市值累計蒸發達3,700億元。

港股14日開盤後,銀行、地產股暴跌,招商銀行H股一度暴跌逾8%,多家中國大陸銀行、地產股等跌超5%。龍湖集團跌近9%,碧桂園服務跌8%。下午收盤,招商銀行下跌4%,報港幣42元。

各家銀行急出面表態 外資正在離場

與此同時,各家銀行緊急出面表態,聲稱風險可控。

14日盤中,農業銀行、建設銀行與業銀行相繼發布公告,宣稱目前涉及「保交樓」風險的業務規模較小,總體風險可控。晚上,中國銀行、工商銀行、郵儲銀行、浦發銀行、中信銀行、招商銀行與平安銀行發布公告,聲稱總體風險可控。

對此,廣州誠仁投資諮詢公司投資總監「標哥邏輯」發博文說,「掀起斷供潮,多隻銀行股繼續遭外資大幅賣出。今日北向資金小幅淨賣出,招商銀行連續兩日淨賣出位居首位,平安銀行、興業銀行淨賣出分居二三位。

「板塊主力資金方面,關於斷供這個問題,從目前的輿論導向來看,就能看到普通大眾對這個事的態度,14日各大銀行紛紛出來澄清,聲明斷供影響很小,且不論具體情況,還是關心一下後續事態的發展。」

廣州誠仁投資諮詢公司投資總監發博文說,掀起斷供潮,多隻銀行股繼續遭外資大幅賣出。(網絡截圖)
廣州誠仁投資諮詢公司投資總監發博文說,掀起斷供潮,多隻銀行股繼續遭外資大幅賣出。(網絡截圖)

北向資金也稱北上資金,狹義上,是通過滬港通和深港通進入滬市和深市的「香港」資金;而廣義上,是境外投資者通過各種渠道進入大陸股市的資金。由於中共管控大陸金融市場,國際資本從香港進入大陸。

傳中共監管部門緊急約見多家銀行 目前無解

斷供風波引地產、銀行股持續大跌,引起中共當局不安,監管部門傳連日召開緊急會議並約見多家銀行代表,討論地方樓盤項目停工及按揭貸款斷供等風險。

彭博社14日引述多名知情人士消息報道,國家住建部、金融監管部門分別在12日和13日與部份銀行開會,討論爛尾樓等相關問題,試圖防止更多業主停止還貸。

報道說,會上並未得出明確解決方案,有關部門已要求地方政府和銀行儘快出具項目風險影響報告,一些銀行正計劃收緊對高風險城市的住房抵押按揭貸款要求。

如果銀行提高住房按揭貸款門檻,意味著買家要承受更高成本、更長貸款審批時間,對已疲弱的樓市來說,無疑雪上加霜。

分析:中共房地產制度 保護銀行坑害老百姓

爛尾樓問題波及到購房人、開發商及銀行。購房人停供按揭後,可能面臨法律問題、影響徵信;銀行收不到款項,會出現呆賬;對房市而言,將繼續斷崖式下跌。

時事評論員王赫對《大紀元》表示,在中共現行法律制度下,購房者停貸要付出慘重代價。但爛尾樓是個坑,陷進去就難爬出來,所以停貸也是迫不得已的事。從這也可以看出,中共現行房地產制度系統,是坑老百姓的。

他舉例「按揭追索權」說,「中國按揭有追索權,這是保護銀行利益(主要銀行都是中共控制的),犧牲購房者利益。」

「例如,王先生購買了一個1,000萬的房產,向銀行貸款了700萬,但後來王先生沒有能力按時還月供,銀行收回房屋進行拍賣,結果市場不景氣僅僅拍了500萬,王先生就仍然欠銀行200萬,這個差額需要王先生通過變賣其它資產歸還。」

王赫繼續分析道,王先生不僅沒得到房,還因此虧了500萬?這不荒唐嗎?而美國呢,做法就不同,一些州實行非追索權住房抵押貸款(Non-recourse mortgage),也就是購房人一旦因房價下行而放棄房產,金融機構直接承擔房價繼續下行的損失。

他說,「與個人相比,金融機構更有專業知識、信息掌握得更多,應該審慎營運。中美一對比,中共製度的掠奪性就大暴露了。」

王赫表示,有評論說,購房者集體停貸是起義,很有道理。

爛尾樓禍首:中共官場政策及權力與資本勾結

此外,關於中國爛尾樓的成因,中央社分析,首先與中共政府「唯GDP論」發展脫不了關係。房產業被認為是帶動經濟的火車頭,在唯GDP論之下,地方政府為衝KPI(績效評核指標),達到GDP增長率標準,土地政策以及相關房市,成為最好的灌水項目,造成房產配置狀況頻出。

房地產企業得以憑借高槓桿和高周轉,遊走在拿地、蓋房、回款、還債的循環中。

然而,隨著近幾年中共當局對房市監管政策發力(三條紅線),加上中國經濟發展出現膠著,地方財政出現問題,房產資金出現斷鏈,導致全國各地爛尾樓頻出。

「三條紅線」始於2020年8月,包括三個監管要求:剔除預收款的資產負債率不得大於70%、淨負債率不得大於100%、現金短債比不得小於1倍。

對此,前中國金融業資深人士宋先生告訴自由亞洲電台,這個結果早就可以預測到。

他說,「中國房地產本身就是一個黑洞,就是房企老闆和地方政府勾結的一個結果。只要給錢,甚麼事都做。現在的所謂房產預售都是違規的。有法律,但都不會用的,都是領導說了算。」

「所有銀行出現問題,都是地方政府官員出現問題。比如上海交通銀行或建設銀行,他們行長說了不算的。真正說話算數的是當地政府的人。黑手是市長、市委書記。他們是聽央級官員的。」宋先生說。#

------------------

請訂閱新官方YouTube頻道:
https://bit.ly/2XxPrsd

✅立即支持訂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直接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