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維京劍烏爾夫貝特堅韌鋒利,在戰場上幾乎無堅不摧,它是由高純度金屬製成的,這讓考古學家感到困惑不已。因為人們認為鍛造這種金屬的技術在公元800年左右的維京時代是根本不存在的,直到工業革命時期才發明出來。

烏爾夫貝特劍(Ulfberht)在歐洲歷史上擁有非常傳奇的歷史,準確地說,這個名字代表的是一類劍,因為迄今為止歐洲已經發現了大約170把劍身刻有Ulfberht(或Vlfberht)字樣的中世紀劍,其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800年至1,000年間。

NOVA電視媒體和《國家地理》雜誌聯合製作的紀錄片《維京劍的秘密》(the Secrets of the Viking Sword)於2012年首次播出,可以一窺這把神秘之劍的冶金成份。

陳列於紐倫堡日耳曼國家博物館的一把烏爾夫貝特劍。(Torana/Wikimedia Commons)
陳列於紐倫堡日耳曼國家博物館的一把烏爾夫貝特劍。(Torana/Wikimedia Commons)

然而令武器專家感到困惑的是這類劍的鍛造過程。在鍛造鐵的過程中,礦石的溫度必須要達到華氏3,000度(1,650攝氏度)才能液化,這樣鐵匠才能除去裏面的雜質及礦渣,同時加入一定的碳,使脆性的鐵更加堅固。

但中世紀打造鐵的技術並不成熟,不可能使鐵達到那麼高的溫度,所以當時只能採用把礦石搗碎的方法過濾廢渣,但這種方法的效果要差很多。

而烏爾夫貝特劍的傳奇之處就在於劍的金屬純度高得驚人,幾乎沒有礦渣,而且它的碳含量是同時期其它金屬的三倍。它是由一種叫做「坩堝鋼」(crucible steel)的金屬製成的。

人們認為,在工業革命時期(約於1760年代興起,持續到1830年代至1840年代)發明的坩堝爐是能將鐵加熱到那種高溫的最早工具。

目前關於烏爾夫貝特劍的古代鑄造工藝仍是一個未解之謎。而且即使是現代科技,也很難做出這種高品質的劍。

1889年在挪威發現的四把烏爾夫貝特劍的圖紙。(公有領域)
1889年在挪威發現的四把烏爾夫貝特劍的圖紙。(公有領域)

美國威斯康辛州的現代鐵匠理查德‧富勒(Richard Furrer)在紀錄片《維京劍的秘密》中講述了製作這麼一把劍的困難度。富勒被認為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擁有複製烏爾夫貝特劍所需技能的人之一。

點擊這裏觀看影片

「能夠準確無誤的複製這把劍,這是我所知道的最複雜的事情」,他說,烏爾夫貝特劍的製造者一直以來被認為擁有特異功能。

「能夠用泥土製造武器已經是很了不起的事情」,他說,但是,製造這麼一件既能彎曲又不會折斷、長久保持鋒利且重量極輕的武器,將被視為超自然事件。

富勒花了好幾天時間,不辭辛苦地鍛造了一把類似的劍,整個過程堪稱一絲不苟。他即使用了中世紀的技術,精心冶煉鐵質,同時又運用了現代工藝,細緻還原了這把武器的每一個細節。

據介紹,在鍛造過程中,哪怕是最微小的瑕疵或錯誤都可能把這把劍變成一塊廢鐵。

在最後的武器展示中,一把古樸霸氣的維京劍就呈現在大眾面前,非常令人震撼!#

------------------

請訂閱新官方YouTube頻道:
https://bit.ly/2XxPrsd

✅立即支持訂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直接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