蟎蟲是日常生活中常見過敏原,難以憑肉眼察覺,目前更沒有根治方法。中大醫學院領導的研究發現蟎蟲數億年來的基因變化特徵,有望為日後蟎過敏的診斷和預防方案帶來突破。專家呼籲市民要妥善儲存高蛋白質和脂肪的食材,更不要在街邊曬被,以杜絕蟎蟲滋生。

女生早餐後過敏休克 含蟎班戟粉是「元兇」

17歲女生阿孆自小沒有食物過敏,亦無對蟎蟲過敏的紀錄。某天早上,她吃過家人煎煮的班戟後乘車上學,途中出現呼吸困難,回校後更出現風癩、暈眩等症狀,母親到校接走她時發現情況嚴重,需前往到急症室求醫,求醫後確診過敏性休克,主診醫生調查後發現,導致阿孆過敏的是家中儲藏多時的班戟粉,粉末變沉色並產生沉澱物,經顯微鏡發現班戟粉出現倉儲蟎,部分更是屍骸,阿孆及後確診倉儲蟎過敏。

中大醫學院兒科學系助理教授梁詩彥表示,倉儲蟎以「熱帶無爪蟎」和「腐食酪蟎」較常見,通常生存在儲存不當的食物粉末中,如麵粉、奶粉、糙米、小麥等含脂肪及蛋白質較高之倉儲物;另一種常見於家居的塵蟎,則依附於家具、床褥及毛絨玩具,疥蟎引致的疥瘡更會在擠逼的環境下迅速傳播。

顯微鏡下的倉儲蟎。(中大提供)
顯微鏡下的倉儲蟎。(中大提供)

顯微鏡下的塵蟎。(中大提供)
顯微鏡下的塵蟎。(中大提供)

研究指蟎蟲基因變化 更易適應人類環境

資料顯示,本港逾半人口患有至少一種過敏性疾病,14歲以下兒童個案數字在過去數十年間更不斷飆升,其中本港約4至6成過敏個案主要由家居塵蟎導致。中大醫學院生物醫學學院教授徐國榮帶領的研究小組,進行比較基因組學分析,發現蟎蟲存在大量的基因家族變化,包括基因家族擴展和丟失,和基因水平轉移,這些變化能令蟎蟲更易適應環境變化,令蟎蟲能進入人類生活環境,引致過敏疾病。

徐國榮指,團隊在「無氣門蟎」的基因組分析中,發現了許多來自土壤細菌的異常基因水平轉移,這些轉移加強了蟎蟲的適應力,尤其在解毒和消化方面。由於人類並沒有這些基因轉移,因此它們可被視為防治「無氣門蟎」的關鍵,團隊期望將來對塵埃中蟎蟲的種類進行更密切的監察,有助於蟎過敏的臨床診斷和治療。徐國榮補充,團隊現正分析無氣門蟎相關的獨特基因,透過電腦模擬方式,找出可抑制蟎蟲蛋白酶的化合物,能研發出針對蟎蟲基因而對人類無害的藥物。

男生遇濕疹過敏夾擊 脫敏治療減症狀

現年18歲的Adam,兒時已患上濕疹,塵蟎為他成長中帶來更大困擾,包括鼻敏感、流鼻涕、怕光等。小學時候的他經常鼻塞,睡覺時鼻腔分泌物倒流至眼睛,早上起床後因感不適而拭眼,導致眼角膜受損。由於他要經常覆診,大大影響學習,而服用過敏藥所產生的副作用令他感疲乏,難以參加課外活動。

梁詩彥指出,蟎過敏的常見反應包括鼻癢、打噴嚏、鼻塞和夜晚出現較嚴重的咳嗽。若患者進食被被蟎蟲污染的食物,會出現呼吸急速、喉嚨腫脹、暈眩,甚至過敏性休克,足以致命。梁醫生提到,Adam過去服用抗組織胺等藥物,後來接受3年脫敏治療,病情有相當改善,Adam現在外出毋須配戴太陽眼鏡,惟至今偶有皮膚痕癢,未能根治病情,而且相關療程需每月自費數千元進行,療程為期2至3年,價錢並不便宜。

梁詩彥建議市民妥善存放等高蛋白質食物,亦應避免在室外晾被。(中大直播截圖)
梁詩彥建議市民妥善存放等高蛋白質食物,亦應避免在室外晾被。(中大直播截圖)

室外晾被亦高危 應用熱水清洗並烘乾

現時除了高溫及濕度控制以外,沒有一款殺蟲劑或藥物能完全消滅蟎蟲或防止滋生。梁詩彥提醒市民,蛋類、奶類製品等高蛋白質食物容易招致倉儲蟎繁殖,建議市民如未能一次過用完班戟粉或大阪燒粉、奶粉等粉狀食物,應密封包裹好並置入雪櫃儲存。

至於港人帶床鋪到室外曬太陽的習慣,亦可免則免。梁詩彥指,當有塵吹過時,便會附上剛清洗好的床鋪,建議市民以60度水溫清洗床鋪後,再放進乾衣機烘乾,亦要盡量減少讓幼童攬毛公仔,避開致敏原。

被問到在過去十數年間,14歲以下兒童過敏個案不斷飆升的原因,徐國榮解釋,自從經歷2003年沙士,港人對環境衞生要求增加,但當0至3歲幼童發展免疫系統期間完全避免的物質,一旦在長大後接觸,身體會視為「敵人」作攻擊,即使在乾淨環境中能減低傳染病,但亦有機會增加過敏。@

------------------
請訂閱新官方YouTube頻道:
https://bit.ly/2XxPrsd

✅立即支持訂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直接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 回顧2024專題報道👇🏻
https://hk.epochtimes.com/tag/回顧2024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