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言真語】羅家聰(15):美國加息追通脹到幾時?全球樓市債市危危乎;港府低估加息風險,應對金融市場反應慢;市民自保「現金為王」,樓市老化難撐跌勢危機大。(大紀元製圖)
【珍言真語】羅家聰(15):美國加息追通脹到幾時?全球樓市債市危危乎;港府低估加息風險,應對金融市場反應慢;市民自保「現金為王」,樓市老化難撐跌勢危機大。(大紀元製圖)

美國3月通脹率錄得8.5%,創40年新高。聯儲局開啟加息周期並收緊貨幣政策,全球多家央行跟隨加息,全球「收水」背景下,新興經濟體走資及樓債風險備受關注;香港經濟疲弱之際,適逢聯儲局加息,本港樓價走勢、資金外流情況以及如何對抗通脹亦成為市民關注焦點。本報《珍言真語》請來經濟學家羅家聰分析預測。

應對通脹全球收水 新興市場樓債危機

美國三月通脹率錄得8.5%,創40年新高。羅家聰表示,美國現在的通脹如同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的情況(1974年前後,美國經歷一段停滯性通貨膨脹時期)。但美國開啟加息周期和緊縮政策,對新興市場經濟衝擊更大。

他分析指,近期資源及食品價格反映通脹並未如市場估計有所回落,通脹持續上升或會引發通脹預期失控。在預期通脹不會輕易下跌之際,「聯儲局官員對息口的看法是一直向上追,就是最初的版本是想今年年底才開始加息半厘,但是現在年頭就已經加了,而且還越加越快,講半厘、接著四分之三厘,一直追上去。」

 「影響或者震蕩可以說是幾十年來沒有試過的」。羅家聰表示,如果一年內加息3至4厘,對新興市場尤其是經濟體制脆弱、樓市債市風險較大的地區影響很大。「現在不是說美國在加息,其它英、美、澳、紐,加等已經在加(息)了,還沒有加(息)的(國家)也快要加了,全球一起收水帶來的影響,相信很多地方的樓價都會面臨問題,真會撐不住跌下來。」

他進一步解釋:「新興市場有更多美金債,在聯儲局還沒有正式加息的時候,就已經在很多地方閙違約,現在開始真的正正式式半厘、半厘這樣升上去的時候,我想違約的情況會更加的嚴重。」如果大型企業出現違約,連鎖反應會沿著供應鏈蔓延,會導致市場消費和投資進一步收縮。「預計明年較後期,會看到很多東西一下子就向下走了。現在,其實那個市場開始害怕了、開始有些反應了。」

他又指,聯儲局持續加息,加劇新興市場走資壓力。而樓市、債市風險疊加走資壓力,會令貨幣面臨貶值壓力,同時,會使金融體系空洞化。「一下子拿走錢其實帶來那個去槓桿的效應可以很大的,那個情況我相信類似不說是2008年的級別,也不會差的很遠了。」

羅家聰認為,儘管美國通脹嚴重,但美國經濟相對強勁,新興市場國家目前風險更大。新興市場國家普遍債務高企,跟隨聯儲局加息屬於主動壓制資產泡沫、去槓桿,或早或晚都可能出現經濟下調。「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哪個國家先出事呢?差不了多久的。」

疲弱經濟遇美加息周期 低估風險港樓市難撐

至於此輪通脹以及聯儲局開啟加息周期對香港的影響,羅家聰指出,香港現時經濟疲弱,市場正低估聯儲局加息、緊縮政策帶來的風險,香港樓市難撐。

他說,過去一段時間,不少商舖價格下跌超過一半、甚至大半,寫字樓也有幾成的跌幅,可能因疫情封城不能走動,所以住宅尚未出現明顯降價。「這是在講沒有加息之前的情況,加息的時候一定會對市況有些影響。」「現在很明顯加息周期不是過去三、五次那種情況,是在講七十年代的那種加息的情況。」

羅家聰解釋道:「一九七幾年的香港當然是沒有問題的,那個時候(香港經濟)還是很高增長的,當時是雙位數、甚至高雙位數增長,現在不是了,是低單位數,接近零的增長。如果你到了一個老化的狀態,再這樣加息法,其實那個危險會很大的,暫時現在市場似乎低估了這個風險。」

他進一步解釋:「當價格(樓價)一直向下的時候,可以拿著貨不賣,但當心目中的價格和市價的差距越來越大的時候,就會有人心寒、發毛。如果有些人一發毛要扔出來,會見到承價越來越低。不急賣沒問題,但是一急賣的時候,不降幾成價是賣不出的,所以這個所謂跌的情況就是這樣出現的。」

「頂著不給它跌,讓它慢慢的下跌,那可能會拖長整個下跌的周期,那就有事情去搞了。情況就有點像2003、2004年,香港那時經歷了6年的通縮,差不多是全亞洲復出最晚、最慢地方,原因就是因為太長時間有一個下跌的狀態。」

羅家聰補充說,現在港元掛鉤美元,美金走強,港幣也跟著相對很多其它貨幣變走強強,包括對人民幣。但問題是香港經濟數字並不好,加上去杠桿的效應,地產、債務都有風險的時候,而匯價過於強勢,所帶來的影響,「估計與上一次樓市下跌周期的那個狀況不會差的很遠,可能要好幾年的時間才能清理完。香港過去兩三年(經濟)都不是好景,還搞多幾年的話其實是很難撐的。」

港元脫鉤騎虎難下 香港或現「見資見大」

羅家聰指出,香港聯繫匯率正面臨騎虎難下的困難。「你(港元)就算不掛,那你夠不夠膽貶值?人民幣現在也不是掛美金的,它也不敢貶值。」

他進一步分析,目前港元掛鉤美元,政策需跟隨美元,當局的應對亦是相當被動。「你不要指望香港可以做到甚麼。」經濟在受到外圍衝擊之時,政府能做到的事情不多,是市場機制,「眼睜睜地看著那些企業倒閉」。從西方的角度來說,每一次經濟衰退都是清掉不好東西,但問題是這個陣痛會很大。

他接著說,對於歐美國家,會出台政策去應對,譬如說失業率增加,政府會通過貨幣政策進行調節。「現在(香港)能不能做到呢?如果人家(美國)在收水,你要怎麼放水呢?...敢不敢背道而馳,人家收水你去放水,你也不敢做這件事情。」

「香港經常說利息不會跟著加,大陸還說要減息,但是外圍高息的的情況下,就會有一個水位差,有水位差那些資金就有流走的壓力。」

羅家聰,大陸可以攔著錢不給前走,但香港沒有「封住門口」,錢是真的可以走,可能看到情況是香港會先發生比如樓價跌、債務違約等,香港會先出現「見資見大」的情況。類似疫情的發展,香港疫情先爆發,接著不久大陸出現同樣情況。

高通脹下「現金為王」

至於市民如何在高通脹下為資產保值以對抗通脹,羅家聰認為,「抗通脹是在通脹到來之前去抗,不是現在去抗,現在才想起抗通脹,就已經遲了。」「在普遍利率上升的時候,不應去追所謂價格回報的東西,包括買股票、買樓、買比特幣,跌的機會大於升。通常去做一些收息或者收租的,以及定息類型的事情。」

羅家聰指出,在現時下跌的市道,現金為王,也是一個比較好的做法。如果此時看到通脹,仍要入市追求每一天的回報,隨時可能得不償失。「投資就等於去旅行一樣,你在天氣好的時候你才會去的,如果刮風下雨、刮颱風你去什麼旅行呢?」@

------------------

請訂閱新官方YouTube頻道:
https://bit.ly/2XxPrsd

✅立即支持訂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直接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