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主權移交中共後便是一塊特殊的複雜之地,一年來北京用「港版國安法」壓迫全體港人,香港進入多事之秋,傳統秩序在漸漸被顛覆中。

香港原是自由的國際金融中心,但保安局本月凍結了上市公司壹傳媒1,800萬港元,迫使《蘋果》突然關閉,被指開了一個壞的先例;現時與香港移民潮共存的,是疫情過去樓市似乎在上升;去年以來中概股回流,占據了香港IPO(首次公開募股)公司主體;滙豐近日修改網上及流動理財條款,限制海外港人理財,為何卻又反悔?

針對上述經濟和投資現象,香港經濟分析師羅家聰接受大紀元《珍言真語》節目採訪時表示,來港資金越來越以大陸資金為主,外資在急速撤退,其設立辦事處已經跌到幾乎是零,不過一些短期來去的熱錢不受影響。而香港的樓市其實不算暢旺,主要是新盤帶動及惜售推高樓價;港人移民不一定賣樓,因此樓價與移民潮沒有必然關係。

由於外資撤走中資入主,他不再覺得香港還是國際金融中心,只是政府自說自話,外界越來越不承認。而滙豐銀行自從屈服中共凍結許智峯戶口後,人們已經對其另眼相看了,香港人還可不可以通過其在海外理財很快見分曉。

《蘋果》消失對財經影響小 政府更為所欲為

關於《蘋果日報》消失對香港經濟的影響,他指出,會在長線裏面見到,不會在周期的上升和下降見到,「所謂長線,通常可能要相隔我想最少以年來計算,才會見到那個影響。」對投資的影響也是如此,「有些甚麼撤走啊,錢、樓、人也好,這些都不是在一些每個星期,更加不要說每天,甚至不是每個月的數據見得到,通常我想要若干個季度甚至若干年才會見到那個現象。」

「所以你不要預計這麼快會見到有什麼變化出現。」

他認為,少了《蘋果》這份主流傳媒,對香港主要的影響不在財經方面,因為財經平台地盤很多,《蘋果》不是做得很強的那個。

《蘋果》相對於其它所謂主流傳媒,最大的分別是「它的角度和觀點」,「其它的主流全部都已經選邊站,相當單調和單一去親政府報道評論所有的事情。」現在沒有了《蘋果》的聲音,短期「不會見到有什麼大的問題」,但是他強調,回顧《蘋果》的歷史,其實它揭露過很多政府的醜聞和犯法行為,還引發過一些高官下台,「沒了這個監察的時候,當然現在那個政府更加可以為所欲為。」

他覺得,《蘋果》關門對其它行業沒有直接的影響,只不過沒有了其透明的資訊,日後很多東西現政府不想讓市民知道,市民就不會知道了。

比如最近廣東台山核電場核洩漏,「如果不是美國那邊講回來的話,可能我們都蒙在鼓裏都不知道。」其實類似事件很多,「哪怕你說很腐敗犯罪的很危險的,這些事情可能都會越來越不知道,我想最大的影響是這樣的。」

樓盤惜售推高樓價 與移民潮無必然關係

香港樓價持續向上,部份新盤銷情熾熱,據稱大市有近一半靠內地來的新香港人帶動。保安局局長李家超也稱,近期看到不少新樓盤很快沽清,證明很多人希望留在香港。同時,「港版國安法」實施後,香港持續一年的移民潮正在繼續,統計處數據顯示,僅去年就近5萬人移出香港。

羅家聰不覺得香港樓市十分的暢旺,所謂熾熱情況主要是新盤帶動的,「因為那些發展商去推廣,都不是說一次性就推廣出來,很多時候都是惜售的。你看到其實有很多是在賣若干年前的貨尾,甚至最近看到有些十年前的貨尾拿出來賣的都有。」

「如果惜售的時候,每次不是一次性就全部推廣出來,很容易會製造成一個效果甚至是假象,就是很多人搶購,結果把價格推高,它像擠牙膏那樣去推盤,一點一點地推,越推越貴。」「抬高了樓價,自然有些人看到就怕買遲了就會吃虧,所以就趕快去買。」

至於二手樓盤,他看到,其實也都不見得很活躍,現在推出的價格比過去一兩年好了一些,但都是有賺有虧的。「其實最近的成交也都見到有些是扣除手續雜費的話,根本都是明賺實虧的,這個反映給你看到那個價格相對是平穩的,那個供求的變化並不是十分的大。」

他又指,有人移民也都不一定要立刻賣樓,因為所謂移民不是說不回來了,可能時不時就會回港,現在很流行這種兩邊住的模式。

「有些人也都可能想留著房子在香港收租,有一個所謂收入的來源,即使移民到其它地方的話,一樣可以生活問題不大。也都有一些所謂大陸人下來掃貨,他可能是住在三線四線城市,他想提升自己搬來香港的,這些人也都有。」

「所以其實你從那個樓價就看不到甚麼的,跟移民潮的關係,也沒有一定的必然關係。」

外資急速撤走 香港失國際金融中心

羅家聰直言,他不認為現在香港還是一個國際城市,或者國際金融中心,政府自己說自己是,但是外面越來越不承認這一點。

事實上,現在香港上市的股票主要是大陸股,去年的IPO只有三家海外公司上市,而且全部包含中資,「資金的來源,可能越來越多集中於來自大陸的,有北水或者可能是自己的錢等等。外資其實看到有些長錢流入的數字增長是跌得很明顯的,外資來開設辦事處的增長,也是跌到了差不多是零。」

「其實外資的撤走在數據上已經看得到,當然它們口頭上也是承認這件事情的,你看到,譬如那些商會也是說明了會要撤走的。所以外資撤走之後,這裏剩下的就是中資或者港資,我看不到為甚麼這是一個國際金融中心。」

他透露,一些財富管理層人士,在電視上不講實話,但是私底下在鏡頭沒有拍到的時候,很多人也會承認,其實海外資金的撤退是相當急速的,甚至連一些大陸的錢,根本也是想撤走的。「這個都說了好一段時間了,只不過我們看到有另一批上電視的人,不斷地說謊話,就在那裏說相反的話,說不是的。」

但金融人士本身他們自己的錢走不走,就因人而異了。「有些人覺得,可能還可以在這裏再賺錢一段時間的,可能他們自己就未必會走。所以我就看你所說的,是其它的大錢還是他們自己的錢。」

至於大錢,他說,現在就是一些熱錢暫時影響不大,「主要就是,譬如抽新股的牌,可能有一些所謂外資是短來短去的,這些只要它不是長期放在這裏的資金,隨時可以走的,可能今天早上來了今天早上就走了,也說不定。」

「但是你辛苦賺回來的錢,其實都是掉到二三線,三四線,四五線這樣往下掉下去的了。所以吸收資金的能力應該都是小了。」他表示,那些大的資金之前看到過,有一兩隻上市之後由於內鬥,結果就出問題了,所以「有一些資金是會有一些審慎有一些戒心的。」

而長線的錢「當然是在撤退,這個在數據上已經可以看得到。」

滙豐已被另眼相看 試看港人可否海外理財

滙豐銀行最近通知客戶,7月26日起網上及流動理財服務只供香港客戶在香港使用,若身在香港以外將不得使用、下載或分發網上或流動理財,引發熱議。不過緊接著又表示,客戶在海外可以如常使用網上及流動理財服務,但並未解釋前者原因。

羅家聰認為,既然滙豐說可以,那就到時候再看看,香港人在海外可不可以取錢。如果不行的話,也隱瞞不了多長時間,大家很快就可以知道。「至於信心這方面,我想不僅是這件事情了,自從許智峯(被滙豐凍結帳戶)那件事情開始,大家都已經對它另眼相看的了,已經改觀的了。」

他不知道滙豐為什麼把條款改了又改,是翻譯問題,還是上面的指示,還是親自去做的那個人做得不好?「不清楚,但不管怎麼樣,它已經是所謂地更正了,或者說致歉了,那就給它一個機會,看看它怎麼樣吧。」

羅家聰強調,其實任何銀行都會有類似的條款,即如果萬一有甚麼事情,客戶可能拿不到錢。「我相信每一家銀行,如果你用放大鏡看完它們的條款的話,都能看到有差不多的內容的。」但是滙豐這兩年這麼多新聞之後,已經被人盯著,「它再有一些煞有介事的變化的時候,(就會)被人拿出來說,我想就是這個原因而已。」

「實際上,這些條款寫得很保障自己,而對客戶很不優待的,這個一定是有的,每家銀行都是這樣的了。我不覺得你說中資或者港資、其它的(銀行)會有很大的分別。」

「其實如果一旦(政權)下命令的話,這些錢都是拿不到的,現在香港的產權已經是沒什麼保障的了,說真的。你有這條條款和沒有這條條款,實際上的分別不是很大的。」

至於8月1日生效的新《入境條例》,會不會是「鎖港條例」,羅家聰表示,真的不是很清楚,以現在這樣變壞的速度,甚麼事情都可以發生,要看看到時候實際上執行得怎麼樣。「就像那條惡法一樣,當初出來的時候,它說沒有甚麼的,但是一年之後,我們看到都是有很多事情發生。」@

完整訪問請觀看《珍言真語》節目。

--------------------

【 坦白如初 公義永存 】

📍報紙銷售點: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加入網頁會員: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成為大紀元Patron,收睇無過濾嘅新聞影片: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