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第五波疫情回落,恢復航班往來,繼續有港人以雙腳表態,遠走他方。政府統計處數據顯示,過去3年累計錄得港人淨流出逾13萬人,入境處錄得今年首季港人淨流出數目達14.2萬人,反映移民潮持續。數據以外,港人目睹香港劇變而出走,要選擇離開最愛的香港到一個陌生地方重新開始,過程中經歷波折,亦有過前路未明的憂慮。一位赴台研究生、一位輾轉移英的父親向我們訴說他們的出走故事。
赴台研究生半工讀 疫情致收入驟減
原本從事傳媒行業的Dennis,在2019年反送中運動期間看見多名運動參與者輕生,心情低落,感到沒甚麼可做到,萌生赴台留學的念頭。媽媽對此不反對,更認為離開一下香港也好,同事亦支持他的決定。Dennis同年年底報讀台灣一大學研究所課程,2020年3月獲通知取錄。雖然當時經就讀院校申請入台證時遇上第三波疫情,台灣採取「嚴境嚴管」措施,導致文件往來「有少少遲」,但過程順利,最終他同年9月初於台北展開半工讀生活。
雖然大學宿舍一個月租金只需約7,800新台幣(折合約2,094港元),但計算交通、膳食等開支在內,一個月支出高達2萬新台幣(約港幣5,400元),需同時兼職增加收入,可是當地法律規定,僑外生每周只能工作20小時,可賺薪金始終不多。收入捉襟見肘,他遂以自由身身份承接本港的剪片工作,賺取更多收入,可是疫情導致工作量下降,收入不如以往般豐厚,如今他正尋找院校提供的短期職位,更可能在當地擔任零售等基層工作。
居台工作申請門檻高 冀畢業後「留到就留」
台灣素來是港人移民熱點,不過台灣移民署最新數據顯示,今年首3個月獲得居留許可和定居許可的人數分別為18,69人和470人,比去年同期分別下跌23%和17.5%。有評論指台灣當局正收緊移民政策,透過拖延審批讓港人知難而退。Dennis坦言,聽聞不少港人慨嘆申請赴台投資移民難,部份人等候大半年後花光積蓄,要返回香港。
談及畢業後前途,Dennis本來想透過「僑外生留台工作評點配額制」留台工作,不過計分準則讓他卻步,因為申請人不但要受僱於至少達1千萬新台幣營業額的企業外,亦要滿足薪資水平、語言能力、特殊專長等項目,累積至少70點數以上,才可獲得工作許可。可是當地就業前景差,薪金升幅有限,僑生難以找到合資格的職位,Dennis直指「無咩人可以上流到5萬(月薪)」,他有僑生朋友在當地工作數年,月薪仍是4萬以下,累積不到70點數門檻,恐怕日後難以獲批許可。
Dennis感恩台灣給予他機會接受教育,希望日後成功獲得居留權後可回饋當地社會,不過認為配額制對他幫助不大,同時考慮到家庭,計劃明年8月畢業後回港工作2年,再申請HF169定居證(經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核准來台就學其畢業回香港或澳門服務滿二年者)赴台,希望在當地「留到就留」,即使台灣當地輿論對收緊HF169簽證的討論「無咁多」,但坦言當局日後如終止相關簽證途徑,他也感到無可奈何。
台灣陸委會原定放寬港澳人士定居門檻,讓在台工作及獲准居留5年的港人申請定居。陸委會發言人邱垂正當時指措施可讓因參與反送中而流亡當地的抗爭者受惠,「不需再為身份感到擔憂,能在台灣安身立命、安居樂業」,但強調當局考慮到「國安」與「自立」因素,在可預見的將來不會以政治庇護方式讓抗爭者在台定居。
但政策引起台灣社會爭議,有台灣立委憂政策放寬成中共滲透管道,行政院陸委會今日(5月1日)證實政策暫緩,將加強與社會溝通並爭取立法院支持,整合共識後再推動,至於未來修正案是否會進行微調,邱垂正指目前會先檢視各界關心的國家安全問題、社會產業需求和社會資源排擠等,是否有做好完整規劃。
投資移民申請觸礁 港爸感台方留難
台灣收緊移民門檻,或逼使不少港人一再考慮移民目的地,有申請移台觸礁的港人決定改往英國,為下一代尋求良好的教育。葉先生早在2019年底計劃移民,他原透過投資移民途徑到台定居,他在2020年初委託代理人辦理申請手續,負責審批的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投審會)有向他詢問計劃開設的茶飲店之資金來源、生意規模等,最初預計需時2至3個月完成。
不過葉先生形容,台灣當局的審批進度慢,過程中需要代理人交涉,直到半年後某天收到投審會查問,要求回答茶飲店生意可為台灣經濟帶來多少貢獻。代理人分析指,投審會這樣問或是在留難他本人,葉先生也覺得成功申請的機會很低,最終放棄。他聽聞投審會曾向部份本港申請人查問入貨商和宣傳設計人員等細節,但因應疫情,申請人難以立時提供確實詳情,質疑會方是否真心處理港人申請。
為兩孩未來移英 港環境「我妥協唔到」
葉先生一家於2020年底入境英國,於2021年2月申請BNO簽證,3個月後獲批,等候期間,他需繼續為定居手續奔波,太太則負責照顧家庭。他們後來趁當地印花稅假期(Stamp Duty Holiday)限期前斥23.5萬英鎊置業,以享有2%印花稅寬免,但尋找代理置業等工作已耗時不少,由於他們早與租住單位業主簽訂半年租約,害怕「一日拖一日,驚又要畀多日租」,結果要再向業主確認租約到期日,幸好最終毋須延約。葉先生坦言,最難適應的是當地的生活節奏,尤其是政府部門的處事效率與香港很不同,「期望即日有人覆,(當地部門)都要隔幾日」。
為了更易融入當地生活環境,葉先生一家選擇定居伯明瀚附近較少港人居住的社區,他所接觸的鄰居很友善,雖然未必太理解香港過去幾年發生的事,但願意了解和接納。他提到早前邀請了3至4個關心香港的鄰居家庭觀賞紀錄片《時代革命》,其中一位媽媽觀後對港情況的了解增多。
前特首梁振英早前稱,持BNO護照赴英居住的人並非移民,只是「移居」,又指這些人不願交還特區護照或身份證,是需要留有「回流」後路。葉先生稱,梁並非相關言論的第一人,港人受局勢改變等推動移民,無人會喜歡流離失所,「(港人)如果唔係要走,都唔會有咁大決心走」。身為兩孩之父的他形容在港「搵食唔易,養自己唔難」,港府日後可能對教育制度「有小動作」,加上香港樓價居高不下,「要下一代喺咁嘅環境成長,我妥協唔到」。
移英顧問:接獲申請按年升10%
英國自去年1月31日起開放BNO簽證申請,英國內政部今年2月底公布,截至去年第四季,共有1.56萬人透過BNO簽證申請居英,較第三季2.4萬人下降8,400人,整個計劃累計申請數字則增至10.4萬人,與去年初預計首年會有12至15萬港人赴英,略低於當局預期。
《移民英國解讀101》作者兼移民專家繆曉彤表示,她的移民顧問公司今年首季接獲了逾500宗查詢,當中約有一半表示會在一年內離開,有四分之一計劃在3個月內離開;申請個案比去年同期多10%,在百幾宗查詢後有意繼續申請的個案中,九成已順利獲批,其餘由於個案複雜,正等待結果。
英國內政部今年2月發表最新數據顯示,去年首3季的BNO簽證申請人數較平均,以第一季的34,300人為最多,然後按季下降,跌至去年第四季的15,600。繆分析指,由於相關簽證申請主要以家庭為主,本港家長普遍希望在夏天抵埗,讓子女能趕及9月時在當地開學,因此年初的申請會較多。
她提到李家超宣布參選特首後,多了人向她們提出查詢,初步估計查詢宗數將上升10%,又預計有接近一半家庭會提早至今年暑假移英,其中部份家庭本來只是初步考慮把孩子送去英國讀書,惟因為現時社會環境因素,父母也認真開始計劃一起移居。
揭3大拒簽原因 覆核約需3至6個月
網上不時有人分享申請BNO簽證的經歷,亦有不少失敗例子,有些申請經過半年都無回音。繆曉彤說,很多申請人不了解英國當局規定,在當地申請任何簽證,不能在等候結果期間離開當地,否則會立刻視為放棄申請。她遇到有些家庭不明白申請規定,讓子女在等候期間返港,申請隨即被取消,結果需重新遞交所有文件和程序,共花了半年時間完成。
另外,繆曉彤又歸納出3大常見的拒簽原因,包括申請人有案底、持有其它國籍或申請人的同行家屬(即成年受養人)沒有BNO護照,當中以有案底的個案佔接近一半。繆指出,申請人毋須持有本港警方發出的「良民證」,但需自行申報刑事紀錄,除了曾監禁多於12個月、慣犯或犯下嚴重傷害他人的刑事罪外,有案底的申請並不一定遭拒絕,她舉例有申請家庭中,父親因有案底被拒簽,最終太太和孩子獲批。如申請人不肯定是否有案底在身,需向警方查閱過去刑事定罪紀錄,以防申請觸礁。
繆曉彤提到,申請人向英國當局提出覆核時,提交個人良好紀錄證明,例如人格證明信和義工服務紀錄等。目前她處理過已解除破產令人士的申請,已全部獲批;至於同行家屬無BNO和具有外國國籍的個案,經過她們親自處理的亦全部獲批,但自從去年第四季開始,因這兩個原因而遭拒絕的申請約有10多宗,部份正申請覆核,預計需時3至6個月方有結果。◇
圖/受訪者提供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