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去年修訂《入境條例》,稱主要針對難民問題。立法會保安事務委員會昨(3日)召開會議,討論落實條例中「預先通報旅客資料」系統。保安局副局長區志光在會上表示,系統會進行風險評估,篩選來港人士,考慮因素包括國家安全、反恐及潛在免遣返聲請者等。
港府去年修訂《入境條例》,容許保安局局長賦權入境處處長,可要求航機提供運輸工具上乘客等的資料,以及指示某運輸工具不可運載某人。當局當時聲稱,修例是履行《國際民用航空公約》下的國際責任,主要目的是處理困擾香港多年的免遣返聲請問題。
不過外界擔心當局權力不受約束,此次修例只是以「難民」問題作為掩飾,實質上會以政治考慮限制民眾出入境。
會禁止影響香港國安人士入境
區志光稱,建立系統是因應《國際民用航空公約》要求推行預報系統,履行相關責任。當局可要求航空公司在航班起飛前,把航班、乘客及機組人員資料經預報系統傳送到香港入境處,再由處方指示航空公司能否讓有關的人士來港。他強調,預報系統只適用於「來港航班」,離港航班不適用。當局正就該系統預備招標工作。
會上有議員關注何類人士會被禁止入境。區志光表示,系統會按情報分析和風險評估,考慮因素包括「國家安全」、反恐,以及潛在免遣返聲請者,亦會考慮有關人士是否曾被遞解出境,「任何在我們情報分析或風險評估中,發覺有些人物會影響香港的國家安全、香港的內部治安安全,這些人對香港利益毫無好處的話,就不會讓他們進來香港」。
入境處會作最後把關
區志光說,在2019年,有7,000多人被拒絕經航班抵港,2020年有2,000多人,去年則有432人。而過去3年,有50多人曾被本港發出遞解令或遣送令。他強調入境處會作最後把關,乘客即使能登上飛機,亦不代表可以入境香港。
預報系統會設置數據仲介人,有議員關注有關招標程序。區志光表示,當局的招標和採購過程十分謹慎,會考慮國家安全等因素,並對潛在入標公司進行風險評估,例如該公司能否提供後續服務和零件維修,以及是否與制裁香港的國家有關。
對於BNO入境的問題。區志光指,政府已不承認BNO為有效旅遊證件,不能持有關證件來港,若有關人士是香港永久性居民,則可以透過香港身份證或特區護照辦理登機手續。
網民:出入境自由已成歷史
有網民表示,「百多年自由港宣佈結束」、「出入境自由已成歷史」、「政府提供的原因只是幌子,真正原因大家心知肚明。將來還可能會擴大至出境篩查,以完善監控之最終目的」、「英美領事館嗰一大班係咪要趕走」。
過去有不少海外的活動人士、學者或政治人物曾被港府拒絕入境,例如台灣學者吳叡人、菲律賓前最高法院大法官、監察專員莫拉萊斯(Conchita Carpio-Morales)等。莫拉萊斯曾向國際刑事法庭(International Criminal Court)指控中共政府在有爭議的南中國海犯下反人類罪(Crimes against humanity)。@
------------------
請訂閱新官方YouTube頻道:
https://bit.ly/2XxPrsd
✅立即支持訂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直接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 回顧2024專題報道👇🏻
https://hk.epochtimes.com/tag/回顧2024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