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即將邁入125年歷史的天星小輪,是維港兩岸的一道亮麗風景,百年來歷經滄桑,在維港兩岸來往,是本港重要的交通工具,見證著香港天翻地覆的巨變。近日傳出天星小輪公司淪為「負資產」,未知會否度過難關。本報企劃「昔日天星」專題,邀請香港知名收藏家、前香港收藏家協會會長張順光展示部份與天星小輪相關的紙品收藏,以一張張舊照、明信片、紀念品,再現昔日天星小輪的光彩,回顧維港兩岸的變遷。
天星小輪公司的前身是1880年成立的「九龍渡海小輪公司」,最初的天星小輪是一艘名為「曉星」的蒸汽船,載客往返中環畢打街及尖沙咀九龍角,是最早期的渡輪服務之一,十年間發展為四艘載客小輪。1898年5月,一位亞美尼亞裔商人買下了所有小輪,正式成立天星小輪公司。
100年紀念郵票展示四代小輪風貌
在公司成立100年之際,香港郵政署發行了一套「天星小輪百周年紀念」郵票,展示了天星小輪四代的面貌,第一代小輪1900年啟用,使用柴油機以燒煤產生蒸汽推動;1910至1920年為第二代小輪;1920年代至1950年代啟用第三代小輪;自1950年代起至今的船隻是第四代,目前已經改裝為柴油與電力混能系統。張順光介紹,前三代的小輪使用長煙囪,到了第四代改為短煙囪,一直沿用至今。
中環天星碼頭 從簡陋棚架到鐘樓建築
翻閱泛黃的舊照,第一代中環天星碼頭極為簡陋,只是一個簡陋的棚架,由木結構加禾稈草搭建而成,僅作防曬防雨之用,當時的碼頭位於干諾道中及雪廠街交界,最初稱為「雪廠街碼頭」,後期因成為天星小輪的固定落客點,被改稱為天星碼頭。
不同年代的天星碼頭都有與別不同的風景,到了上世紀20年代,天星碼頭有了大翻新,改用混凝土樁柱,兩層平頂式結構,頂部增加鐘樓,方便旅客查看時間。觀察舊照片,當時到訪碼頭的旅客衣冠楚楚,碼頭有人力車在等待乘客。從中環畢打街走向碼頭,兩旁均是宏偉的古典西式建築,彷彿置身英國。
百年前的交通樞紐 尖沙咀天星碼頭
尖沙咀天星碼頭的興建並非一帆風順,1904年,天星小輪公司在當時的九龍倉碼頭南端的九龍角興建天星碼頭,1906年4月建成後,同年9月遭遇風災,木材建造的碼頭被破壞,於是遷移至如今的海運大廈一帶重建。1916年,鄰近天星碼頭的尖沙咀火車站落成,此處變得更加繁忙。張順光分享:「20年代的尖沙咀碼頭是一個很重要的交通樞紐,當時九龍半島開始發展,集中了船運、火車總站、巴士站,是人流密集的地方。」
1920年代是香港各大巴士公司迅速崛起的時代,當時知名的巴士公司包括啟德汽車公司、九龍汽車公司和中華汽車公司,尖沙咀成為了一個重要的交通樞紐,也帶動了當區的經濟發展。◇
(未完待續)
⭐️ 支持我們用心做好一個個屬於香港人有深度有情懷的故事,記得讚好、追蹤還有分享我們專頁「#香港社會」。
------------------
請訂閱新官方YouTube頻道:
https://bit.ly/2XxPrsd
✅立即支持訂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直接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