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一直以來跟隨中央政策堅持「動態清零」。惟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昨日(20日)在回應以後港府抗疫政策是繼續「動態清零」還是「中國式與病毒共存」的提問時表示,「整個抗疫路向暫時未可以完全決定」。她又重申「不希望糾纏在一些特別的形容上」,又指每一種說法皆會引起不同人士的揣測及演譯。

在昨天(20日)舉行的「11點抗疫記者會」上,林鄭說目前仍在嚴峻疫情階段,世界各地包括大陸,都需要重新審視疫情發展,以及什麼手段最能處理情況。她又引述國家主席習近平日前作出的講話,要求以最嚴峻的措施全程抗疫,要付出最少的代價、達致最大的效益,尤其需要考慮社會及經濟的情況。她表示這亦是港府的考慮,即公共衛生、經濟及社會接受程度。

日前有幾位醫學專家,提倡當疫苗接種率達至95%,就可以放寬社交距離措施,包括政府專家顧問袁國勇,亦指港府可恢復國際航班。對此,林鄭稱,禁止9個地區航班來港是非常嚴厲的措施,她表示日前已提出會檢視2月20日公布的一系列社交距離措施,但稱不能於當日記者會就公布結果。她又說即便恢復航班,仍會對旅客有要求,詳情稍後一併公布。

林鄭同時稱,現時疫情仍嚴峻,雖然似乎已過頂峰,有向下趨勢,但從污水檢測結果可見仍有一定反彈,而八達通市民出行紀錄的數字也有回升,所以不能掉以輕心,要視乎疫情發展,才可決定在甚麼情況下放寬社交距離措施。

林鄭:爭取作防疫措施中期交代

疫情至今累計至少5,000多人死亡,政府抗疫表現廣受批評。有建制派議員提出疫情後進行大型檢討,甚至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檢討決策失誤因由、改善方法,但強調不是要追究某些官員責任。林鄭亦認同有需要事後檢討抗疫表現,且範圍非常廣泛,包括長者死亡個案、安老院防護設備等。她說2003年沙士疫情爆發後,港府亦有全面檢視,最後決定成立3層應變機制、成立瑪嘉烈醫院的感染控制中心。她說當時政府、立法會及醫管局分別完成檢討報告,得出多項結論,包括成立衞生防護中心、設立傳染病通報機制、為公立醫院增設隔離病房等。她表示對全面檢視政府、民間、機構行為,持開放態度。

事實上,林鄭早前就曾預告,會就2月公布的措施作中期交代,檢視是否會調整措施,惟一直只聞梯樓響。她昨日(20日)宣稱會「盡量爭取」在今日(21日)做出交代,透露其中一部分內容將會是「如何分階段放寬措施」,但同時也要防止疫情反彈。

林鄭說:「甚麼情形之下放寬社交距離措施呢?這要視乎疫情。但能否早一點向社會或者商業處所說,究竟4月20號之後會是甚麼情境?用什麼方法、分什麼階段去放寬?這些希望明日可以交代得到。」

拒絕形容港府未來防疫政策

被問到本港未來目標希望「動態清零」,抑或探討「中國式與病毒共存」,林鄭月娥提到,整體抗疫路向暫時未能完全決定,目前本港仍在疫情嚴峻階段,而各地包括大陸,可能要重新檢視疫情發展,以及用甚麼手段最能夠處理當地情況。她說不想再糾纏於如何去特別形容,因為每種說法都會引起不同揣測及演繹。

圍封強檢引公務員反感  專家質疑成效

政府迄今已進行逾250次圍封強檢行動,但成效存疑。頻密進行的圍封強檢行動,導致個別公務員有「怨氣」。被問到如何看待有公務員反映「圍封行動做得太多」的說法,林鄭回應指,其本人沒有收到部門反映的「怨氣」,只確實聽聞有人要工作20多個小時,但「據說我們都盡量安排他們睡覺」,指做完檢測等待結果期間同事會有一些時間休息,但之後他們又要回去做執法行動,所以她同意同事十分辛苦。

林鄭同時承認確實有退休的高級政府同事反映過上述情況,相信是在Facebook看到,但這個不是普遍現象。她反指有不少公務員表明好想到前線做圍封強檢工作及接觸市民。

她揚言:「我都好認真去問過所有部門首長,甚至亦都親自去過屯門(圍封現場)。我得到的回應,就是那30多個部門同事,都是眾志成城,希望走到去前線,為抗疫出一分力,甚至有一個政策局說,訓練了同事很久,仍未有機會參加,我們3位(包括環境局局長黃錦星、署理民政事務局局長陳積志)全部有聽,同事好想有機會去做圍封強檢,讓他好實在地接觸到市民、為市民服務、安撫市民。」

對於林鄭宣傳污水監測、圍封強檢有助追蹤疫情,醫管局前行政總裁梁栢賢表示質疑。梁昨日(20日)在其社交專頁發文指,當局在疫情高峰期繼續進行污水檢驗及圍封強檢是低效措施,只會重複檢測已確診患者,是浪費資源及擾民之舉,消耗緊絀的抗疫能力。他促當局檢視效用,利用資源解決其它問題。他認為因污水呈陽性而須圍封強檢的大廈中,揪出的感染個案僅佔整體確診人數不足3%,及全港人口的0.3%,而香港現已過百萬人確診,超過10%人口染疫。梁栢賢認為港府應該平估污水檢測的效用,好好利用資源解決其它樽頸,待疫情回落到低水平再行考慮。措施要符合成本效益。

另據《文匯報》報道,呼吸系統專科醫生梁子超指,圍封強檢是透過污水檢測作導向,隨着疫情持續,找到污水有病毒的樓宇及地區越來越多,圍封成效會大打折扣,所以防疫策略應該適時調整。@

------------------
請訂閱新官方YouTube頻道:
https://bit.ly/2XxPrsd

✅立即支持訂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直接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