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央行於2月10日發布了今年1月的金融統計數據報告。報告數據顯示,廣義貨幣(M2)同比增長9.8%;狹義貨幣(M1)同比下降1.9%,經季節調整後為增長約2%。分析人士認為,數據顯示中國的經濟不景氣。
1月末,中國的流通中貨幣(M0)餘額為10.62萬億元(約合1.7萬億美元),同比增長18.5%。M1的餘額為61.39萬億元(約合9.8萬億美元),同比下降1.9%。M2餘額為243.1萬億元(約合38.9萬億美元),同比增長9.8%。
M0、M1和M2是貨幣市場的三個層面,互相間是遞進包含的關係。M0指現金;M1是在M0的基礎上,加上企業活期存款、機關團體和部隊存款、農村存款,以及個人持有的信用卡類存款。M1加上城鄉居民的儲蓄存款、企業的定期類存款、信託存款和其它存款就是M2。當企業發工資時,企業的活期存款會變成個人的儲蓄存款,M1就會下降。
2022年中國新年前的最後一個工作日為1月30日,企業在放假前會集中發放薪酬和福利,企業的活期存款(屬於M1)會流向個人存款(屬於M2),導致M1下降。調整中國新年帶來的季節影響後,M1在1月份的同比增長約為2%,仍低於2021年12月末M1同比3.5%的增幅。
M1在1月份走低的同時,M2繼續走高,M2在1月份的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出0.8個和0.4個百分點。
M1反映的是經濟中的現實購買力,因為具有可隨意支取的特點,如企業的活期存款,因此M1的金額高低反應企業資金的流動性好壞。如果M1增速快,表明消費和需求的市場活躍;M2保持高增速,則表示投資市場活躍。M2高增速而同時M1加速下降,即負剪刀差現象,表明市場投資多,但需求並不旺盛。
M1的增減在一定程度上也可反應企業的經營取向——如果企業對未來經濟持謹慎、觀望的態度,會更傾向於持有定期的存款,以及可保本金的銀行理財產品,即推動M1的貨幣流向M2。
長期關注中國經濟的經濟學博士李松筠對大紀元表示,「如果M1的增速高於M2的增速,說明企業活期存款多,流動資金多,投資意願強,經濟擴張速度快。但是從去年2月開始,中國的M1的增速就一直低於M2的增速,而且呈現逐漸擴大的趨勢。」
從2018年2月到2020年年初,中國貨幣市場一度呈現負剪刀差加劇的狀態。 2017年被稱為「監管元年」,中國銀行國際金融所2019年的報告分析,因為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企業融資難,使得M1和M2增速負剪刀差擴大。
雖然負剪刀差現象在2020年中旬和年底有所緩解,但在2021年已重返貨幣市場。1月份的負剪刀差為7.8%,已超過2019年1月的6.9%,接近4年來的最高值2020年1月的8.4%。
1月17日起,央行連續數日推出和利好政策或釋放利好的信息,如調降中期借貸便利利率(MLF)和常備借貸便利(SLF利率),以期銀行體系流動性充裕,帶動信貸和社融。
MLF和SLF都是央行設立的貨幣政策工具,兩者的區別主要在於借款期限的長短。央行讓市場上有更多的資金進行流動,即提高市場的流動性,就是俗稱的央行「放水」。
其實,央行去年就運用了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來提供流動性,如7月和12月兩次降準各0.5個百分點,共釋放長期資金約2.2萬億元(約合3,520億美元)。此外,央行減低了綜合的融資成本,如去年12月下調支農支小再貸款利率0.25個百分點。從去年12月以來,1年期和5年期以上的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分別下行15個和5個基點,引導企業貸款利率下行。
但央行的一連串動作並未收到預期效果。央行發布的《2021年第四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承認:2021年全年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是中國四十多年來的最低水平。
李松筠對此分析說:「這顯示在實體經濟中,可賺錢的投資機會在減少,錢不願意流入到實體循環中,大家更願意把錢定存在銀行裏,堆積在金融體系內,反映出經濟的不景氣。」@
------------------
請訂閱新官方YouTube頻道:
https://bit.ly/2XxPrsd
✅立即支持訂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直接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