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傳媒紛紛報道零時零分後有「虎年BB」搶閘出世。這種似是而非的報道,已沿襲好幾十年。從前報道不準確,無傷大雅,將來立了所謂「假新聞法」,大家就要小心了。

事實是:今天年初四(2月4日)香港時間上午4:51之後出世的,才是首批名副其實的「虎年BB」。換言之,從年初一到現在這幾天出生的嬰孩,仍是「牛仔」、「牛女」。何解?

虎年之所以叫虎年,是因為年份地支是「寅」,而「寅」的生肖(古稱「屬相」)是虎。所以,明代才子唐寅字「伯虎」,「虎」對應其名「寅」,「伯」表示他為長子。

那麼昨天( 陰曆正月初三)已進入壬寅年嗎?答案是「尚未」。要理解原因,必須懂一點曆法知識。我們平時最常用的曆法(如昨天是2022年2月3日),是公曆,又叫西曆、新曆,或學究氣一點講,叫格里曆(Gregorian calendar)。至於所謂舊曆或黃曆,則是「太陰曆」和「太陽曆」的合體。

「正月初一」屬太陰曆,陰曆以月亮繞地球轉動的周期為基礎,十二個月為一年;干支紀年則本於太陽曆,以地球繞日公轉的周期為基礎,參以二十四節氣制定。可見踏入正月初一,不等於踏入壬寅年。

年份干支的替換,即生肖的變換,是看太陽曆的,分水嶺在立春。立春有時在正月初一之前,有時在之後。總之,過了立春,才算進入太陽曆新一年。今年香港立春,據英國皇家航海曆書局及美國海軍天文氣象台提供的天文數據計算(注1),是在2月4日(即年初四)早上4:51,所以過了這個時間,才算真正踏入壬寅年(虎年)。

大凡懂八字算命的人,都必然明白以上道理,因為八字是看太陽曆的(紫微斗數則看陰曆,故不必理會節氣)。舉個例子,在日前正月初一出生的嬰兒,由於尚未立春,他們八字年柱仍寫「辛丑」,生肖自然屬牛了。

中國曆法向來是「陰陽合曆」,只是普通人日用不察,往往混為一談。月有陰晴圓缺,古人要找出月球運行周期,制定陰曆,比陽曆容易。月亮的背光面對著地球,月光消失,叫「朔」;受光面對著地球,顯出滿月,就叫「望」。從朔到朔的周期,即一個月,共29.53059日。

陰曆以大月(30日)和小月(29日)相間,有時會連續兩個大月,一年十二月,共354日或355日,比太陽曆一年的365.24219日,少大約11日。三年就差了約34日。所以,曆算家必須用人為的方法,例如添置閏月,來調和兩套曆法的差異。

你可能問:古人如何計算二十四節氣?答案就是「立竿見影」——專業一點講叫「土圭測景」(景讀「影」)。二十四節氣與農耕有莫大關係,故孟子說:「不違農時,五穀不可勝食也。」農時的「時」,與陰曆完全無關,指的是太陽曆的節氣。

古人制定時令,會在平地豎立一根竿子(周代是八尺),叫「表」;表下平方一塊玉板 ,叫「圭」(粵音「歸」),長一丈三尺以上。古代有專家量度圭上顯示的日影,冬至日影最長,夏至最短,不同節氣,就有不同長度的日影。二十四節氣的交氣點,正是透過日影長短的數值來制定。

陰曆和陽曆的分歧,除了令大眾困惑,也衍生另一問題。前日,有寫書法的朋友跟我討論:若正月初一題日期,年份該怎樣寫?今年正月初一,明明仍是辛丑年,沒理由題「壬寅年元旦」,題「辛丑年元旦」就更誤導了。

結果他找到一幅于右任書法參考,發現可以寫西曆年解決難題。我開玩笑說,其實也可以用國號紀年,甚或改用「帝號」——寫「慶豐十年正月初一」(注2),不是很似模似樣嗎?@

注1: https://bit.ly/3uqTlom
注2: https://bit.ly/3J17PPO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自「馮睎乾十三維度」Patreon

(編者按:本版文章僅代表專欄作者個人意見,不反映本報立場。)

------------------
請訂閱新官方YouTube頻道:
https://bit.ly/2XxPrsd

✅立即支持訂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直接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