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為何閏六月?

2017年7月23日對照到黃曆(民間說農曆或農民曆)進入閏六月,直到8月21日為止。說起上次閏月,是在2014年,閏九月。有民諺說:「三年一閏,好歹照輪」,那麼2014年之後「照輪」的閏月為何不是十月而是六月?從西元1849年起至未來的2050年兩百年間,閏九月就1次而已,閏六月卻有11次。為什麼?這裡邊藏著中國曆法的學問。

閏月怎麼閏?這要詳細說一說中國曆法置閏和節氣的關係。

為何要閏月

中國古代曆法的基本元素是日、氣、朔三元系統共運的陰陽合曆,簡單地說,有干支、二十四節氣和月亮的朔望月等紀年月日的方法。中國曆法有「三年一閏」的作法,以調整朔望月(即一般說的陰曆月)和陽曆之間的日差、月差。因為陰曆中的一個月日數有29天或30天,比陽曆少1天左右,一年下來就少了11天左右,所以有「三年一閏」的說法,把一年相對短少的日數補回來,才能使陰曆月分不脫離年中四季寒暑節氣變化。

三年一閏、五年再二閏 十九年一週期

「三年一閏」這只是粗略的說法,詳細一點說是「三年一閏、五年再二閏」,把一年相對短少的日數補回來,這樣大約十九年置閏七次完成一週期(*參註1)。怎說是一週期?檢證一個人的陽曆生日與黃曆生日,第19年及其倍數年會落在同一天或前後一天。由此可證,中國的曆法很早就呈現了很高的天文科學家就,換言之,中國古代的天文學加對太陽、月球、宇宙天體的運行早有深邃、精密的觀察。

察二十四節氣 置閏月

黃曆閏年的閏月落點和二十四節氣有關。在哪一年置閏?怎麼選擇置閏的月分?簡單地說,端看陰曆該月中是否有「節」而無「氣」?

置閏要察節氣。(fotolia)
置閏要察節氣。(fotolia)

二十四節氣的週期

中國傳統黃曆二十四節氣的日期是以太陽為準的。中國從清代順治二年以後,是使用定氣法。也就是從地球觀察太陽在天體黃經(黃道)上的視行位置為準據,開年以春分點為零度,每15度定1節氣,1周360度共有24個節氣。所以從陽曆來看二十四節氣的年週期,其中各節氣交節時分點都已經是固定的,除非太陽或天體運動改變。

二十四節氣的一節或一氣的期間長度,簡單說大約為十五天,落在日曆中,前後落差不過一、二天。一年中二十四節氣,分布十二個月中,每月之初日稱節氣、月之中日稱中氣(*參註2),所以古人以節氣記日在年中的落點是非常準確的。

檢視月中有無「中氣」

黃曆置閏時就在檢視各月中之「節氣」日和「中氣」是否雙全?因為陰曆月的日數少於一節加上一氣的日數。如果某個月中有「節氣」而無「中氣」,換句話說,「中氣」落在下個月中,那麼這個月就是置閏之月了。2017年--丁酉年黃曆六月只有立秋節氣,而中氣處暑落在下個月,所以就成了置閏之月了。

西漢《太初曆》就規定節氣可以在上月的下半月或本月的上半月出現,而「中氣」一定要在本月出現;如果遇到沒有「中氣」的,可以定為上月的閏月。俗諺說的「三年一閏,好歹照輪」是按照這個原則來輪選的,並不是按表面的月序來輪的。這種置閏原則沿用了將近二千年,這也是中國曆法的特色。說古道今,中國文化內涵真是深厚啊!

*參註1:
二十四節氣在年中四季分布如下:

春季:一月節立春,一月中氣雨水;二月節驚蟄,二月中氣春分;三月節清明,三月中氣榖雨。
夏季:四月節立夏,四月中氣小滿;五月節芒種,五月中氣夏至;六月節小暑,六月中氣大暑。
秋季:七月節立秋,七月中氣處暑;八月節白露,八月中氣秋分;九月節寒露,九月中氣霜降。
冬季:十月節立冬,十月中氣小雪;十一月節大雪,十一月中氣冬至;十二月節小寒,十二月中氣大寒。

二十四節氣順序有簡單的記誦口訣,從開年一月立春開始,依序為:
春雨驚春清榖天 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暑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寒又寒

*參註2:
12個陰曆月(朔望月)不過約354日左右,而1個回歸年卻有365.2422日,兩者相差11日左右,因此大約每3年須加1個閏月,精確地說19年須加7個閏月,其計算方法:
19個回歸年 = 365.2422日 × 19 = 6939.6018日
12個朔望月 × 19 + 7個朔望月 = 29.53059日 × 235 = 6939.6887日
以上19個回歸年和235個朔望月的日數相當接近,亦即農曆和陽曆日期大約每19年會相遇1次。(取自中央氣象局《天文百問》)◇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