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五,中國(中共)官方公布最終核定的去年國內生產總值(GDP),比今年初公布的數據減少兩千四百多億元(人民幣,下同)。有學者認為,官方數據無非是再次美化經濟,沒有參考價值。

中國國家統計局網站周五(12月17日)發布關於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最終核實的公告:國家統計局對2020年GDP數據進行了最終核實,2020年,GDP現價總量為1013567億元,比初步核算數減少了2419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2.2%,比初步核算數下降0.1個百分點。

有輿論認為,中國近期公布的一系列重大數據帶有強烈利好因素,凸顯官方「數據維穩」色彩。

中國財經評論人士蔡慎坤認為,政府公布的大數據必須對比過往多年的數據,進行分析。他說,官方數據帶有「水份」是正常現象:「最近,前財政部長樓繼偉亦對統計局的這些數據發出質疑。中國的這些統計數據你可以每一年單獨去看,你如果連續對比看,裏面是漏洞百出。稍稍有點常識的人都能看到,統計數據內有很大的水份。」

統計數為「中國第一」 服務參考價值不大

單從時間軌跡來看,中國1978年GDP為3679億元,居全球第11位;2000年突破10萬億元,超過意大利成為世界第6大經濟體;2010年突破40萬億元,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2大經濟體;2016年以來接連突破70萬億元、80萬億元、90萬億元,直到2020年突破100萬億元。

蔡慎坤曾經為各大網站撰寫中國財經評論。他說,官方公布的統計數據在某種程度而言,往往是投其所好:「你需要甚麼樣的數字,他就出甚麼樣的數字。我覺得參考的價值不是太大。現在有一種呼聲就是,中國離世界第一不遠了,短則三、五年。甚至有很多的經濟學家,包括一些國外的智庫也預測,2025年中國的經濟總量將達到世界第一。」

中國目前人均GDP相當於1913年水平

蔡慎坤認為,中國的GDP現價總量雖然很龐大,但是以14億中國人平均值計算,相當於世界的四分之一左右。

他說:「如果我們從人均GDP來算,中國現在的水平相當於世界人均GDP的四分之一左右,也僅僅相當於1913年的水平。」

時事評論人士畢鑫認為,中國實行的是計劃經濟,它以生產關係為主導,以投資、消費以及貿易為主;而西方奉行的是市場經濟,以生產力為主導。目前推動中國經濟的是土地和房地產。

他說:「中國在全球經濟受到疫情影響的情況下形成了內循環,還會出現一個非常熱門的行業,就是供應鏈金融。資金全部轉向供應鏈金融,自己生產、消費,有大部份的GDP價值是這樣產生的。」

不再公布失業人數 失業說成「靈活就業」

最近,中國不少體制內學者公布一系列帶有中國特色的新名詞,比如將下崗或失業稱為「靈活就業」。央視前不久報道,中國靈活就業人數有兩億人。有浙江杭州官員在工作群留言稱,今後不得公開城鎮調查失業人口等數據。

旅美時事評論人士郭寶勝對本台說,中國數字造假的現象由來已久。他舉例說:「我在國內的時候認識統計局的人,他們私下告訴我,統計局的任務是根據上級安排的指標數據統一造假,或者為了迎合上面的某些政績自己編造數據。」

除了GDP和就業數據,中國公布的物價指數CPI亦受民間廣泛質疑,被指完全低估了通脹的真實情況。

(轉自自由亞洲電台)#

------------------

負片世界見真實色彩
一起走過20年 共度艱難

✅立即支持訂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直接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