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認為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15年後,取得市場經濟地位是不言而喻的事。但歐盟對此卻意見不一,尤其是歐洲議會集體說「不」;而美國因正處大選年,基本上不可能有所認可。
獲得在世貿(WTO)框架下的市場經濟地位將令中國受益,中國正為此加緊遊說其它國家。但受到不滿進口中國商品衝擊就業的抗議者的壓力,歐美要求中國在WTO對下次反傾銷案進行抗辯時穿過層層關卡,之後才能獲得市場經濟地位。
中國2001年加入WTO時曾達成附加過渡條約第15條,同意「在針對來自中國的產品發起反傾銷調查時,並不自動用中國產品國內價格作比對價格,而是選擇第三國產品價格,即替代國價格作對比價格,這種待遇保持15年」。有關期限將在今年12月11日到期,但美國和歐盟對這項條款的理解只是「可以」,而非開啟承認其市場經濟的自動機制。
產能過剩損害全球
位於法國斯特拉斯堡的歐州議會5月10日就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展開辯論,所有重要黨團的代表均對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發出警告。在他們看來,一旦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打擊來自中國的產品傾銷的難度將隨之加大。按照歐盟官方迄今的評估,中國還不能算是市場經濟國家。歐盟因此可以向中國徵收更高的關稅,包括對鋼鐵產品。
德國政黨基督教民主聯盟歐州議會議員加斯帕里(Daniel Caspary)表示,僅在鋼鐵領域就有數十萬個就業崗位受到威脅。歐州議會社民黨黨團主席皮特拉(Gianni Pittella)也強調「中國不是市場經濟」。他認為,來自中國的進口產品構成不正當競爭,危害整個歐洲工業及數百萬就業崗位。
數名議員在發言中譴責28個成員國組成的歐盟理事會缺乏行動能力。歐盟旨在更新貿易保護機制的改革計劃已有2年歷史,但至今相關的討論均受到理事會阻撓。德國社民黨籍歐州議會議員朗格(Bernd Lange)說:「我們需要一把打擊濫用競爭機制的利劍。」
以英國為代表的國家反對推行更有效的反傾銷機制。法國綠黨籍歐洲議會議員亞德(Yannick Jadot)認為,這是因為他們「害怕中國」。歐盟委員會負責食品安全的委員安德盧卡提斯(Povilas Andriukaitis)也批評理事會「在保護貿易機制方面未能達成一致,反映出他們的無能」。面對中國鋼鐵工業等的產能過剩,他稱歐盟必須拿出「更為有效的武器」。
當前的時機尤為敏感,在鋼鐵等行業,中國嚴重的產能過剩導致全球大量工人失業、工廠關閉。德國和布魯塞爾的鋼鐵工人已走上街頭,抗議來自中國的不公平競爭。歐洲議會辯論的會場外也聚集了德國薩爾州鋼鐵業的數百名工人,示威抗議歐盟的不作為。
有公會在場派發傳單,上面寫著:來自中國的傾銷產品讓歐盟33萬個就業職位受損。工會認為,中國鋼鐵產品在歐盟市場上出售的價格之低,到了不合情理的程度;中國的傾銷致使歐盟的鋼鐵價格下降28%。歐盟委員會即將發表報告分析各國所受影響,在徵求公眾意見期間得到逾5千份回覆,多數來自鋼鐵業。
部份保留計劃經濟
歐盟外長13日將會晤,屆時貿易保護機制會成為會議的議題。美國、歐盟、加拿大等國目前均反對中國獲得市場經濟地位,但澳州已對此表示認同,歐盟也必須在12月前做出決定。目前世界貿易組織161個成員國中,已有81個國家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其中巴西和阿根廷在政治上予以同意,法律層面尚未執行。
法國《十字架報》(La Croix)10日刊出2位經濟學家的觀點,闡述對相關問題的看法。報道認為,如果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獲得認可,歐洲採取的反傾銷制裁將受到限制,從而令就業問題受到影響。因為全球貿易監管機構在審理反傾銷案件時,將必須把中國出口產品的價格與中國國內市場,而非價格更高的替代國的價格進行比較。
羅伯特.舒曼基金會布魯塞爾分部負責人馬爾西里(Charles de Marcilly)間斷地回顧了中國加入WTO前後的情況後指:1995至2014年間,歐盟曾向中國提出99項反傾銷指控。而北京並不能自認為擁有市場經濟地位,因為至今為止,中國遠未達到歐盟提出的5項主要標準。歐盟最擔心的是北京推出大規模補貼政策,以促進某些產品的出口。而這種做法嚴重威脅貿易的自由競爭。
法國智囊國際經濟研究中心經濟學家塞巴斯蒂安(Jean Sebastien)認為,最近幾年來響起反對中國自然獲得市場經濟地位的聲浪,主要理由是中國始終保持部份集中的計劃經濟體系。但歐盟如果不賦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可能會被中國告上WTO。歐盟委員會的態度也傾向於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預計處於價值鏈較高端並採用中國廉價原材料的歐盟製造商將有望從中獲利。
英國《金融時報》則表示,貿易律師援引處於爭議中心的條款中的寬鬆言辭辯稱,進口國在期限後仍可決定中國是否屬於市場經濟。歐美可能的打算是,由於WTO的任何紛爭都將花費2至3年才能解決,而這段時間將為其工業贏得迴旋餘地。報道還引述北京大學國際組織研究中心主任張海濱說:「中國也需要問一問自己是否真的已轉變為完全的市場經濟。」他還認為,這項經濟議題已被加入政治因素。
WTO規則破壞者
中國官方輿論一直大力宣傳中國受到「不公正」待遇,但現實情況是,中國至今仍是WTO反傾銷的最主要對象國:2014年WTO受理了63宗針對中國的反傾銷案,佔全球總數的27%,涉案產品主要集中在鋼鐵、化工、機電等領域。相比之下,印度有38宗、巴西35宗、澳州22宗、南韓18宗、歐盟8宗。中國還佔WTO反補貼調查的31%,被視為利用WTO的規則漏洞,通過破壞規則來牟取利益。
經濟學家何清漣表示,中國在加入WTO後成為麻煩製造者,批評聲音從未消失,範圍包括政府操縱匯率、補貼國企、操縱出口商品價格、侵犯知識產權、操縱重大工程招投標等。只有美國一直試圖阻止中國的違規與侵犯人權,其它西方國家則在放縱並默認中國的違規。至於發展中國家,部份出於政治認同,部份出於經濟利益考慮,大多數都是中國政府在國際社會的支持者與沉默者。這也是越來越多國家都想撇開中國,另外成立一個公平、公正、高效的新型世界經濟組織的原因。
何清漣認為,中國顯然不是完全的市場經濟國家,重要資源至今仍由國家壟斷分配,政府對經濟事務的干預不僅從未絕跡,干預力度反而越來越強。不過儘管中國不達標,將人民幣納入特別提款權也需修改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標準,但按照WTO各成員國的利益需要,中國仍會被不少國家接受為「市場經濟國家」。◇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