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激發想像,是想像力的能源。

知識提升想像,因為它同時也是想像的基本素材:知識愈豐富,想像的空間愈深廣。

我們的創意和想像力不是憑空發生的,它需要動機、需要方向也需要啟發。這一切都需要知識做基礎。

但是就我而言,知識,也是一種美感經驗。

因此,天文學跟占星學一樣的迷人,維根斯坦的《邏輯哲學論》和艾略特的《荒原》一樣迷人。

我曾在多年前出版過一本關於水旳書,是加拿大作家馬克德維里耶寫的。書中談及水的特性與重要性、全球淡水資源的分布與匱乏、各國經營水資源的努力等。那是一本以數據和資料為主的著作,卻讓我重新省察了和水接觸時點滴在心頭的種種體驗,也激發出對水的更多想像,並在詩集《地球之島》加以表現。

我在開卷版也推薦過另一本關於水的書,原名叫「Virture Water」的《煮一杯咖啡需要多少水?》。作者提出虛擬水的慨念,探討人類在各式生產活動與交易中,水元素的比重與代價。它提出一個警訊,即:在許多商品的生產過程裏,看不見的水消耗是十分驚人的;但也點出某些解決契機,例如:透過各式農畜產品的交易,我們已間接舒緩全球水資源分布不均的困境。

在此,「虛擬水」的概念讓我的視線穿透貨架上琳琅滿目的商品,彷彿目擊了水或大自然在產業體系後頭的犧牲與貢獻。各種科學理念,如「混沌」、「黑洞」、「量子理論」、「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等,也都會向我們輻射大過原義的意涵與聯想。

許多知識有實用價值,我們會為了具體目的去學習它;所以過了求學階段,還會迫切想了解AR、3D列印、《大數據》、《自造者時代》的意義。

有些知識可以豐富我們的經驗、我們的心智,我們會為這樣的期待去接觸它:我曾經在一個老飛行員的回憶錄裏讀到「冰雨讓機體在高空瞬間結冰」讓駕駛員驚慌失措而導致危險,而讓我對不久後的空難事件多了切身的想像;我也從友人的南極遊記裏得知,現在到南極旅遊要比我當年提早一個月——因為冰層已提早溶解——才驚覺地球暖化之嚴重。

但是,有時,我們接近某些知識的動機更單純,就像接近一叢奇花異卉、或一顆剛衝上岸的燧石、別的科系的教科書、一本陳舊的九章版《數學史》,或一本英文和埃及象形文對照、多佛版的《死者之書》,我反覆翻看,因為這些真材實料裏閃爍著奇異的美感——其實,不管哪一類知識,在某些特定的時辰都能激起某種感覺、某種共鳴、想像或茅塞頓開後的神清氣爽。

引我好奇的非文學書、雜書、科普書很多,它們爭奇鬥豔,簇擁在各式書架或平鋪的書枱上,向我渲染著各類求知的熱情與莫名的資訊焦慮。我不會自限於自己的一知半解,更不介意許多書根本沒讀完,一意想去翻它、看它,因為這裏就是人類文明的現場,所有傑出心智匯聚的派對。

託時代進步之福,除了書籍之外,現在我們更有視聽及網絡媒體,讓我們無時無刻、無遠弗屆去接觸各種和識。我們也許無法真正理解其中的精深奧妙,但是生活中這些觸手可及的智慧總能開拓我們的視野、激發我們的想像、讓我們對整個世界更熟悉、關注,並從中找到更妥善的位置,或幫我們暫時離開那個位置。◇   

——節錄自《知識也是一種美感經驗》/聯經出版公司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