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中共國的「十一」,不過,因為大陸各地的限電,有民眾調侃說:在中共的「大日子」裏,中國人卻要在黑麻麻中渡過了。目前,大陸各地的「拉閘限電」已經愈演愈烈,波及到了20個省市地區,蠟燭也成了搶手貨,企業是連聲叫苦,政府束手無策。
在上海傳出了「十一」期間的停電計劃後,緊接著,北京也傳出了要停電的消息,不過,北京電力公司緊急安撫說,只是常規設備檢修。而最新的消息是,爲了緩解北方用電緊張,中共已經請求俄羅斯幫忙緊急供電。
有分析說,「電老虎」吃掉了中國經濟,甚至能讓全球經濟「躺平」,那麼這波停電有多嚴重?會持續到甚麼時候呢?我們今天就來聊聊這些話題。
中國限電 外企也受傷
我們先來大致看一下,這十多天的停電情況。
江蘇崑山是台商的大本營,9月25日晚上,當地部門突然發出通知,要求企業從26日中午到30日停產。隨後,十多家台灣半導體相關公司,向台灣證交所提交了公告,表示在崑山的生產設施,會暫時關閉,直到9月底。
有台商提到,其實之前也有過限電行動,不過地方政府,都會事先發文通知企業,讓企業有時間調配應變,但是,這次停電,是在中秋節前臨時「口頭」通知要限電50%,直到9月底。官方的動作不僅是力度大,還處理的很緊急。
也有電子企業透露,近半個月來,蘇州一直有陸續短暫停電,有時是幾個小時、有時是1天,影響到正常生產,再加上疫情導致的材料漲價、運輸堵塞等等因素,這次,蘇州停電5個工作日,雖然沒有造成重大影響,但是加重了半導體導線架的缺貨。現在的情況是,訂單不缺,但是交不了貨,如果狀況持續,還可能會影響第三季的營運。
還有在長江三角洲的台商表示,以前地方政府會聽取企業意見,但這次下達命令的層級更高,雖然台商大聲反映,但都沒有效果。最糟糕的是,企業無法預料,限電措施是否會延長,目前還可以承受,但如果限電再延長兩周,不只是高耗能產業會受到波及,估計各行各業都會受到影響。
現在,正值傳統旺季,產能滿載,受限電影響的台商,範圍相當廣,業界估計,這一波停工雖然只有5天的時間,但是,影響台資科技廠營收至少3.6億美元。而且,讓台商們擔憂的是,一旦限電變成常態,原物料和供貨排期都需要再調整。
台商之外,德國企業也受到衝擊。中國歐盟商會主席武特克 (Jörg Wuttke) 說,企業能提前兩、三天接到停電通知,這算是很好的情況了;但在瀋陽只有一天時間;而在天津,當局是臨時決定,就立即停電。德國大眾提到,在中國的一些工廠不得不取消個別班次,主要原因就是斷電,配件供應商沒辦法及時供貨。大眾中國區的一位負責人,還在德國電視台採訪時提到,主要是擔心中方,說停電就停電,一切都不透明,沒有法律確定性,導致企業沒辦法做計劃。
此外,珠江三角洲也有2萬多家香港企業,有企業表示,公司只能靠自己的發電機維持生產,如果這樣的情況只有一個月,廠商可能可以挺過去,但是如果11月、12月一直這樣,將會非常艱難。
在這一波限電潮之前,8月份時,中共發改委曾經發布了一個「能耗雙控」報告,點名有9個省的能耗強度不降反升,被列為紅色的一級預警。隨後,江蘇、浙江、廣東等多個地區的省政府,開始針對鋼鐵、化工、水泥、冶金、紡織等領域的高耗能、高排放企業,執行「開三停四」、「開二停五」,甚至一次停工10天的調控方案。
限電何時結束?
那麼這輪限電限產會到甚麼時候呢?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中共為甚麼突然要限電?
總結來說,限電原因主要有三個:
前幾天我們講過,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發電減少,因為煤炭價格高漲,而電的價格浮動很小,所以長年虧損的發電廠沒有多發電的意願。
大家知道,中國70%的電力依靠火力發電,而火力發電的主要燃料就是煤碳,根據中共海關總署的數據,今年1~5月期間,中國的煤炭進口量和去年同期比較,已經呈現了「連五降」,另外,根據廣發證券的數據,今年前8個月,中國原煤產量同比只增長了4.4%,進口量同比減少了19.5%。
第二個原因是用電增加,受疫情影響,各國經濟恢復緩慢,已經恢復生產的中國企業收到的訂單越來越多,造成用電需求高企。
第三個是「能耗雙控」。
「能耗雙控」是中共在2015年提出的,而一些評論認爲,其實中共並不真的在乎環境,它只在乎在全球氣候變化議題上能扮演一個重要角色,況且,中國是碳排放世界第一。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要完成減碳目標必須要中共配合,中共知道自己的重要性,自然要表現一下給世界看。
另外,由於人權問題,北京的冬奧會受到抵制,中共想用減碳來抵銷抵制冬奧的壓力,而氣候議題,可能是中共現在,最能和西方討價還價的王牌了。
至於中共會限電到甚麼時候,有分析認爲,11月份,格拉斯哥氣候峰會即將召開,而中共想讓自己的氣候應對成績更加亮眼,所以,限電措施可能會到這個會議結束。還有更悲觀的說法是,限電會持續到明年的冬奧會結束,甚至更久。
電荒吃掉中國經濟
但是,如果長期限電限產的話,不僅中國經濟會受到打擊,還會拖累到全球供應鏈,並進一步刺激通貨膨脹。
都說中國經濟靠出口、投資、內需,那我們就看一下這「三駕馬車」的近況:
我們先看一下消費: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同比增速,在8月份,急劇放緩到2.5%,和上月比較,下降了6個百分點,是去年8月以來的最低水平。
再看一下投資:
房地產投資繼續回落,基建投資乏力。8月,房地產投資同比增長0.3%,和7月比較,下滑了1.1個百分點,已經是連續6個月下滑。而1~8月,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同比增長了2.6%,和1~7月相比,下滑了1.6個百分點。此外,8月的多項金融數據都反映出,實體信貸需求正持續走弱。
我們再來看一下,製造業和出口的情況:
剛剛公布的中國官方採購經理指數(PMI)顯示,9月製造業PMI指數,從50.1下跌到49.6,是19個月以來首次跌到榮枯線以下。其中,新訂單指數,已經連續3個月下降,而且連續2個月在臨界點以下;新出口訂單指數是46.2,創年內新低,且連續6個月下降。
一些分析認爲,對中共政府來說,疲弱的PMI數據是一個「警鐘」,如果不改變政策,第四季度的經濟增長,可能會進一步放緩,而且放緩的步伐可能會加快。
而且,我們看到,中國一些出口導向性最強、最具活力的省份都是能源消費大省,但這些省份,像是江蘇、浙江、廣東等,都被列入到了能耗管控的名單中,而這些省份的產值大約佔到了中國GDP的70%。
對中國缺電的擔憂,也讓多家機構,下調了對中國經濟表現的預測。9月28日,高盛把中國2021年的經濟增長預期,從8.2%下調到了7.8%,理由是,能源短缺帶來「巨大的下行壓力」。
中金國際認為,煤炭供給不足導致的電力短缺,其實自7月份以來,就已經對生產帶來了影響,而且,在今年年底之前可能都難以消除。因此,中金國際預測,「能耗雙控」政策會拉低中國第三、第四季的經濟增速,影響數值大約在0.1%到0.15%之間。
摩根士丹利預測,如果中國2021全年,仍然是以當前的速度進行「運動式」的減產,第四季經濟成長,將會減少大約1個百分點。
而野村証券的首席中國經濟學家陸挺認為,這一波供給側衝擊帶來的影響,可能被市場低估了。陸挺預計,這場衝擊波可能會蔓延並影響到全球市場,全球都將感受到紡織品、玩具、機械零部件的供應收緊。
大家看到,短短幾天,全球熱議的話題,已經從中國「恒大」轉到了中國「電力短缺」了。
全面通貨膨脹一觸即發
那麼,中國電力供應的持續緊張,會不會導致電價上漲呢?答案是肯定的。
目前,湖南省發改委已經在幾天前宣布,從10月份起推出浮動電價機制,允許發電廠根據煤價來調整電價。而廣東省發改委,發布的消息更直接,從10月1日開始,針對工業用戶,拉大峰谷電價差,尖峰電價在峰段電價基礎上上調25%。
彭博社在報道中,也引述了知情人士的說法,表示中國正考慮,提高工業用電價格以緩解電荒,而上調居民用電價格也在考慮之列。當局將以電價統一上調、或者是和煤炭價格掛鉤的方式進行調價,不過,計劃還需要經過高層批准。
但是,這也引發連鎖問題,因爲電價上漲,也會帶高其它產品的價格,一些分析認爲,工業產品的價格上去,也會帶動下游消費產品的價格上漲,這可能會引發通貨膨脹。
事實上,中國全面通貨膨脹一觸即發。建築業的原材料,比如水泥,還有化工產品的價格等,最近都出現了跳躍式上漲。天風證券的統計顯示,當前已經有11個省,要求水泥企業限電限產,而這11個省份的產能,佔到了全國水泥產能的一半。
自由亞洲在30日的報道中提到,各地限電措施,增加了企業的生產成本,為了彌補經濟上的損失,企業只有漲價。限電限產的後果是,很多地方的商品都會漲價,而最終,會在民生領域體現。
那麼,下一輪漲價潮會輪到誰呢?目前的趨勢是,很可能會發生在糧食供應方面,因為生產化肥的原料是煤炭和天然氣。今年以來,荷蘭天然氣期貨價格的漲幅已經超過了250%,而且供應還十分緊張。隨著天然氣和煤炭的持續短缺,化肥價格的不斷上漲已經是定局,甚至很可能會出現短缺。而中國農牧業,對化肥的依賴十分嚴重,一旦化肥短缺,產量就無法保證,糧食庫存的繼續下降,勢必會拉升糧食價格。
現在,中國的兩件大事中,拉閘限電已經要搶了恒大的風頭,不過,對恒大來說,一邊要趕工還債,一邊還要配合限電停產,而水泥等建築材料的價格還在攀升,處境更是雪上加霜。@
財商經濟研究所
策劃:宇文銘
撰文:陳思雨
編輯:蔚然、宇文銘
粵語配音:Ada
剪輯:曲歌
監製:文靜
------------------
【噤聲時代,更需要真相】
一起守住心中最後的光:https://bit.ly/3t45Qni
✅立即支持訂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直接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