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除了制禮,他還作了樂。古時人們從天子到諸侯到士都會欣賞音樂,重要的時候比如國君在宴請諸侯時也會奏樂,在曾侯乙的墓裏出土了一組編鐘,成為人們研究先秦時音樂的重要文物。
古時人們還會學六藝,其中兩項就是禮和樂。還有「士無故不撤琴瑟」,為甚麼古人這麼重視音樂,樂對人有哪些重要的影響呢?
我們看正體字的「藥」和「樂」很相似,為甚麼呢?是不是暗示音樂也是一種藥,對人有很好療癒作用呢?如果真的是一種藥,又怎樣調節身心呢?
之前我們講過因為人有人心,也有道心。《禮記》中說:「人生而靜,天之性也,感於物而動,性之欲也。物至知知,然後好惡形焉。好惡無節於內,知誘於外,不能反躬,天理滅矣。夫物之感人無窮,而人之好惡無節,則是物至而人化物也。人化物也者,滅天理而窮人欲者也,於是有悖逆詐偽之心,有淫佚作亂之事。是故強者脅弱,眾者暴寡,知者詐愚,勇者苦怯,疾病不養,老幼孤獨不得其所,此大亂之道也。」
意思是說人的本性是喜歡安靜的,但是人會隨著外界事物的變動,而讓內心產生波動,當人沉迷於外界的事物影響,內心不加以節制的話,人就會沉迷於外在的事物而不能自拔。那人本來這份清淨之心就會被淹沒,人就會被慾望所控制了。
如何讓人內心保持一種清淨的狀態,古人認為掌握人的情緒就很重要,但因為人有人心,就會七情六慾這些情緒,七情包括:喜、怒、哀、樂、恐、惡、慾。中國文化認為哪一種情緒太過都會對人造成傷害。
「喜傷心,怒傷肝,思傷脾,悲傷肺,恐傷腎。」太過高興會傷心,太過憤怒會傷肝,太過思慮會傷脾胃,太過悲傷會傷肺,太過驚恐會傷腎。我們常說一個人太高興,高興瘋了,當心失調的時候,人就會精神恍惚,舉止異常,比如范進中舉,他一輩子考試,窮困潦倒,受盡了別人的冷嘲熱諷,直到五十四歲才考中秀才,一下子太高興,「喜傷心」,就瘋了,最後被他害怕的人打了一巴掌才回過神來。因為驚恐的情緒會壓制高興,這樣他的情緒才回歸正常。「思傷脾,悲傷肺」,《紅樓夢》裏的林妹妹,總覺得自己寄人籬下無依無靠,思緒過多,天天哭泣,以至於食慾不振,脾肺不好。
《中庸》說:「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喜怒哀樂的感情沒有發出來之前,叫做中;如果情感發出來都合乎節度,叫做和。如果能讓人達到中和的境界,那麼天地便可安居正位,萬物便可順遂生長了。
那麼音樂又如何調節人身心呢,古人說五音對五行,五行對五臟,宮商角徵羽對應金木水火土,對應心肝脾肺腎。通過音樂對人身心的調節,使人達到平和中正的境界。
之前我們和大家分享過張英曾為宰相,他的兒子張廷玉曾輔佐三代皇帝,從康熙雍正到乾隆,他們家處世智慧寫在一本《聰訓齋語》的家訓中,書中提到:「大抵琴以古淡為宗,非在悅耳。」意思是彈琴是以古樸為意境,主要清心非在悅耳。◇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