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是北宋繼歐陽修之後的文壇領袖,詩、詞、書、畫幾乎樣樣精通,為全方位的國學大家。清初文學大家王士禛曾論:漢魏以來二千年間詩家堪稱「仙才」者,曹植、李白、蘇軾三人耳。

蘇堤(公有領域)
蘇堤(公有領域)

蘇軾在三十七歲時被朝廷派任杭州通判,他勤政愛民,這裏的百姓原本飽受水災之苦,他構築的堤防不單解決了水災問題,「蘇堤春曉」更為西湖十景之首,一直留存到今日。

聽箏作詞

蘇軾在公務之餘,悠遊於西湖的山光水色間,與文士們一同賦詩、填詞、飲酒、作歌……這期間也寫出了不少膾炙人口的作品。

一日蘇軾與詞家張先同遊西湖,船到湖中央的湖心亭附近,亭中有文士劉氏兄弟二人,此二人家逢喪事正值守孝期間,或許是前來散心吧!

此時正有一舫船經過,上有一女子正彈著古箏,風韻典雅,清新脫俗。箏相傳源自戰國時期的秦國,其聲清亮高急,如同秦人剛直的性格;後世也有人以其音「錚錚然」故名之為「箏」。蘇軾見劉氏兄弟為眼前這位美麗的姑娘著迷,呆立在那,看著她彈奏著古箏翩然遠去,因此戲做一詞《江城子》:

鳳凰山下雨初晴,

水風清,晚霞明。

一朵芙蕖,開過尚盈盈。

何處飛來雙白鷺,

如有意,慕娉婷。

忽聞江上弄哀箏,

苦含情,遣誰聽!

煙斂雲收,依約是湘靈。

欲待曲終尋問取,

人不見,數峰青。

鳳凰山剛剛過下雨了,天氣正放晴,水面風吹過,晚霞光明燦爛,更顯著豔麗。就像一朵出水芙蓉,盛開後還是嬌美盈麗。不知哪裏飛來了一對白鷺鷥被芙蓉吸引著,心中好像懷有情意,傾慕著芙蓉美麗的容貌。

忽然聽到江面傳來彈奏箏的樂曲,音色卻是哀婉,含情悲苦,是想給誰聽呢?此時如煙的水氣飄散了,想必是這憂傷的曲調令煙靄為之斂容,雲彩為之收色,彷彿是湘水女神在傾訴自己的哀傷。想等待一曲終了後前去詢問,然而彈箏人已飄然遠逝,只見青翠的山峰這時仍靜靜地立在湖邊,就像那哀怨的樂曲仍然蕩漾在山間水際,餘韻猶存。

在這首詞中,隱約可看出蘇軾幽默的一面,二位守孝中的兄弟居然為美女所傾倒,想前往探訪之,然而落花有意,流水無情,只能讓女子悄然遠去……

在人世中,情似乎是個死關,不只是一般平民,大文豪蘇軾也是如此。他的結髮妻子王弗年紀輕輕就病死,他為此又寫了《江城子》: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

或許是當局者迷吧,他人的情容易看出,自己的情卻深陷其中。

這期間蘇軾也結交了一位好友:佛印和尚。民間傳說蘇軾的前世曾經是個修煉人,因「情」關未過抱憾而死,他的師兄十分惋惜自己的師弟修行未果,發願要再次轉生度化師弟,這位師兄就是這一世的佛印和尚。他們二人一見如故,時常在佛學和文學上相互切磋,彼此亦師亦友,又衍生出了一段段民間傳奇、文學佳話。

蘇軾了悟佛緣

為了精進蘇軾修煉的心,佛印禪師不時啟發他珍惜修煉的機緣。一日他帶著蘇軾到西湖壽星寺去拜訪住持道潛禪師。

蘇軾與佛印(志清/大紀元)
蘇軾與佛印(志清/大紀元)

剛走入壽星寺,蘇軾看看四周景物,便說:「我生平並未到過這裏,但這裏的景物卻很熟悉,就像在這裏住過一樣。」道潛禪師微笑點頭說:「你再仔細想想!」蘇軾又說:「從這裏走到懺堂,應該有九十二個台階。」之後一數果然如此。此時,蘇軾明白了自己前生曾經是這裏的僧人。

日後蘇軾持續實修,了解到世間無常,人生只是仿若來住店,匆匆一過啥都不留,他留下了《南華寺》詩句:「我本修行人,三世積精煉,中間一念失,受此百年譴。」

修煉後的蘇軾不只在文學上的成就更高了,寫出更多歷久不衰的作品,在音樂審美的修為上也更為出色,從他一首聽琴的詞《減字木蘭花》就可以看出:

神閒意定,萬籟收聲天地靜。

玉指冰弦,未動宮商意已傳。

悲風流水,寫出寥寥千古意。

歸去無眠,一夜餘音在耳邊。
 
彈琴者演奏的神情清閒而自信,天地自然的聲音彷彿暫時停止,靜悄悄的只剩下琴音。潔白纖秀的手指撥弄著清亮的琴弦,曲調尚未彈出時,我就已體會了彈琴者要表達的意境。

宋徽宗聽琴圖(局部)(公有領域)
宋徽宗聽琴圖(局部)(公有領域)

或如悲涼的秋風,或如連綿不絕的流水,曲意高遠,作者豐富的人生閱歷如在耳邊。回家後我心神如停留在聽琴的時刻,整夜無法睡去。琴曲優美的餘聲整夜繚繞在耳邊,就像古時的歌姬韓娥唱出的完美歌聲繞著城門樑柱三日不絕,這琴音的餘韻真是太美了啊!久久都未能散去。

這首寫琴詞是描寫蘇軾聽音樂過程的感受,說明演奏者深厚的修為學養,詞中通過描寫彈琴人的神情動作和其演奏的樂曲的韻味,來反映出琴高雅的意趣。玉指冰弦或指其技藝的高超,未動宮商意已傳表達了「此時無聲勝有聲」的層次。還未演奏就已是氣韻流淌,震懾了聽琴之人。

悲風流水,寫出寥寥千古意。

這句可說有二種意涵,其一指音樂曲高意遠,背後有著數千年傳承的故事意境:有多少世人能聽明白其意涵呢?知音難尋啊!其二指演奏的樂曲不但美妙而且感動人心,與聽者產生極深的共鳴,其餘音久久不能散去。整首詞如同一幅畫面,簡潔有力,意涵深遠無華飾,琴聲與詞意完美地融為一體。

蘇軾「琴」緣

說到琴,在杭州這裏,蘇軾有著這樣一段美麗的故事:

琴操是當時一位名妓。其名字源出自東漢樂師蔡邕所撰的《琴操》一書,以之為名可見其琴藝非凡。她本出身官宦人家,卻因家中變故只得賣藝維生,蘇軾當時感於琴操的文采及家中變故,不忍其淪為妓戶,因此將她贖身,之後二人時常共遊西湖,吟詩作對好不快樂。

一天佛印划著小船與二者同遊,琴操見佛印手握長篙,正好打在水中的倒影上,心血來潮便作上聯對句:「和尚撐船,篙打江心羅漢」。

這對句描述直白,但是別有嘲弄趣味:佛印撐船的時候,剛好倒影也在水裏─形象如同羅漢一樣,佛印一篙一篙地打在水面倒影上,就像在打羅漢一樣,而羅漢是修成的覺者,和尚怎可能對覺者作出不敬的行為呢?

佛印驀然笑之,看著蘇軾。蘇軾也跟著對了下聯:「佳人汲水,繩繫井底觀音」。

蘇軾以佳人汲水時,井中的倒影如同聖潔的觀音菩薩,隱喻人人本是天上仙,只是一時落凡塵。現實雖是一位身份卑賤的歌妓,但別妄自菲薄,精進實修仍可重回天界。

琴操聞之,若有所思許久。不知不覺皎潔的月亮出現,看著湖中月與人的倒影,佛印觸景而發也想出了一聯:「一個美人映月,人間天上兩嬋娟」。琴操回對:「五百羅漢渡江,岸畔波心千佛子」。佛印和東坡聽罷,忍不住讚歎道:不愧女中才子。此時的琴操,話語中似乎已結下修煉的因緣。

過了許久,蘇軾與琴操再次同遊於西湖之上。

蘇軾對琴操說︰「我作為長老,你解佛書,試來參禪。」琴操這時態度莊嚴,低聲應允。

蘇軾問道︰「何謂湖中景?」

琴操回答︰「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又問:「何謂景中人?」

琴操答:「金勒馬嘶芳草地,玉樓人醉杏花天。」

又問︰「何謂人中景?」

琴操回答︰「裙拖六幅湘江水,鬢挽巫山不是雲。」

又問︰「何謂人中意?」

琴操答︰「從他楊學士,憋殺鮑參軍。」

蘇軾這時默然不語,琴操笑著回:「怎了!難道我答得不對?!」

蘇軾喟然嘆曰:「門前冷落車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

琴操頓時語塞,驀然良久,頓時這場景彷彿倒退了兩百餘年:唐朝詩人白居易於潯陽江頭,偶遇一位年老色衰嫁作商人婦的歌女,有感而發作琵琶行一詩。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琴操不由想到那無可奈何花落去、繁華過盡總是空的狀態,禁不住涕淚縱橫。許久後她頓悟了,連忙扣聲致謝,語畢後隨即離去,前往玲瓏山出家。之後蘇軾常與文人黃庭堅、佛印禪師,數次前往玲瓏山造訪出家修行的琴操,互相交流修煉的心得。

幾年後蘇軾因逢烏台詩案遭極大打擊,許久沒去拜訪,一日再度前往玲瓏山時,發現尼姑庵已人去樓空,幾番搜尋後,映入眼簾的僅是一座孤單的墳塚,或許是她在人間的陽壽已近,或許是她已修成圓滿揚長而去,只是旁人不知而立塚。

唯一確定的是,這一段緣,這段佳話已流傳於世,成了中華五千年文化中的一曲篇章。◇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