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拜登政府上台以來,中共軍機擾台規模空前,航母編隊也出入美軍控制的第一島鏈,封鎖台灣,進行對抗美軍援台的演習,試探拜登政府反應,尋求機會窗口,侵佔台灣。
與此同時,美軍也正在加速調整全球軍力部署,從中東撤軍,部署到亞太地區,這些行動包括在亞太部署進攻性導彈,在西太平洋重建第一艦隊,推出「太平洋威懾計劃」,制定出具體的南海軍事行動計劃等,中美軍事對抗的可能性越來越大。
美軍正在加速從中東撤軍
《華爾街日報》近日報道,拜登已下令五角大樓,開始從海灣地區撤出部份軍事能力和部隊,這是調整美國的全球軍事部署,使之遠離中東地區的初步舉措。
報道說,美國已經從海灣地區撤出了至少三座「愛國者」反導彈炮台,其中包括位於沙特的蘇丹王子空軍基地(Prince Sultan Air Base)的一座。包括一艘航母以及監控系統在內的部份軍事能力,也正從中東地區轉移,以響應全球其它地區的軍事需求,其它的裁撤也在考慮中。
報道說,「一些設備,包括偵察無人機和反導彈炮台,可能會被重新部署,以專注於領先的全球競爭對手,包括中共和俄羅斯。」
亞太部署進攻性導彈 威懾中共
在過去幾十年裏,中東地區是美國海外戰略的重中之重,但打了兩次海灣戰爭,美國回頭一看,不但自己損兵折將,一無所獲,反而使伊朗勢力坐大,陷入一個更大的麻煩。而在美國陷入中東反恐戰爭的二十年裏,正是中共發展的黃金二十年,中共已悄悄地成為美國最大一個對手。
特朗普總統上任之後,意識到中共才是最大威脅,扭轉了美國戰略方向,將重點從中東轉移到印太,推進「印太戰略」,加強盟友關係,合圍中共;同時退出「中導條約」,使得美軍在西太平洋地區部署導彈成為可能。
去年6月份《洛杉磯時報》報道,由於五角大樓越來越擔心中共不斷擴張導彈庫和軍事能力,威脅到美國在亞洲的軍事基地和盟友安全,美國準備在亞洲部署數百枚常規導彈,此舉可迅速而輕易地將西太平洋的力量平衡,重新對美國有利。
文章說,「導彈計劃是美國在亞洲軍事力量建設計劃的核心,預計將在未來十年,將花費數百億美元的國防預算,這是五角大樓的預算重點,從中東轉移到亞太的重大舉措。」
《洛杉磯時報》還提到,當特朗普政府2019年首次提出這一想法時,澳洲和菲律賓公開排除在自己國家部署導彈的可能性,南韓也被認為是一個不太可能的地點。
但美國官員說,許多盟友私下裏都支持導彈部署計劃,很快就會允許在自己的領土上部署導彈,但在決定出台之前,不想激起北京和本國民眾的反對。
2019年,五角大樓一直在測試幾種新型的短程、射程可達3400英里的中程導彈,包括一種可放置在美國領土關島的彈道導彈,和卡車上攜帶的移動導彈等。
第一批新武器可能會在兩年內投入使用,不過目前還沒有宣佈部署在哪裏。目前,美國駐亞洲的軍艦和飛機上,也攜帶有類似導彈,但沒有陸基導彈系統。
3月9日,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官菲利普·戴維森(Philip S. Davidson)在參議院軍事委員會作證時表示,21世紀的最大威脅來自中共,美國最緊迫的國防需求,是在亞洲部署能夠威脅中共的遠程導彈,美國需要補充射程大於310英里的進攻性導彈,才能完善現有的導彈防禦系統。
戴維森用棒球術語來解釋進攻性導彈的作用,「如果我不能得分,那我就無法贏得比賽。我們必須具有進攻能力,這會使可能的對手,對他們在該地區進行的任何惡性活動,三思而後行,這就是進攻性導彈的作用。」
在西太平洋重建第一艦隊
目前,總部設在日本橫須賀的美國海軍第七艦隊,是唯一一支駐紮在亞太地區的艦隊,管轄著印度太平洋海域,但隨著中共在南海不斷擴張軍事能力,第七艦隊的威懾能力有所下降。
為了應對中共軍事威脅,美國海軍內部也正在討論重新分配軍力的可能性,在全球範圍內調整軍事部署。
美國海軍學院新聞網(USNI)報道,去年10月,時任美國海軍部長的肯尼思·佈雷斯韋特(Kenneth Braithwaite)在海軍潛艇聯盟(Naval Submarine League)的年度會議上發言說,「最近,我在遠東之行中發現,我們的每一個盟友和夥伴,都對中國人(中共)的侵略感到擔憂。自1812年戰爭以來,美國和我們的主權,從未受到過我們今天看到的那種壓力,這一點,我願意和任何人爭論。」
他表示要建立一隻新的艦隊,放在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間的十字路口上,可能是在新加坡,也可能是機動性的遠洋巡邏。但最重要的是,它能夠提供更強大的威懾力。
去年11月,佈雷斯韋特在參議院聽證會上正式表明,將重建美國海軍第一艦隊,並將其部署到印太地區。第一艦隊原本就負責西太平洋地區,1943年成立,但1973年除役。
佈雷斯韋特的想法,得到了眾多美軍將領的支持,美國「軍事」網站(military.com)3月15日報道,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戴維森(Philip Davidson)在眾議院聽證會上說,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阿奎利諾(John Aquilino)正在研究重新部署的美國第一艦隊「利與弊」,海軍領導層已要求阿奎利諾「考慮第一艦隊可能採取的行動的一些選擇」,「(第一艦隊)可能的概念、影響……與第七艦隊和我們在那裏軍事力量的關係等,仍在規劃之中」。
美國海軍作戰部長吉爾戴(Michael Gilday)4月5日也表示,我們正在嚴密審視印太地區和該地區的軍隊部署情況,為了減輕第七艦隊負擔,考慮新設立管轄印度洋和太平洋海域的第一艦隊。
重心轉移 「太平洋威懾計劃」上路
去年12月11日,美國國會參議院以以84票比13票,通過了2021財年國防授權法案,其中的「太平洋威懾計劃」(Pacific Deterrence Initiative)尤其引人注目,這項類似於「歐洲威懾倡議」,旨在以維持美軍對中共的軍事優勢。
《美國之音》報道說,美國企業研究所的扎克·庫珀(Zack Cooper)認為,這項威懾計劃可能是近年來,有關亞洲的最重要的一項立法,表明美國戰略重心轉向的開始。
美國智囊蘭德公司何天睦(Timothy Heath)認為,「太平洋威懾計劃」的重要性在於,該計劃標誌著美國在威懾中國(中共)的軍事部署和備戰方式上的轉變。
時任參議院軍事委員會主席、共和黨參議員吉姆·英霍夫(Jim Inhofe)和資深成員、民主黨參議員傑克·里德(Jack Reed)撰文表示,「太平洋威懾計劃」的目的,是只給北京留下一個結論:你們在軍事上不可能贏,所以根本試都不要去試。
美國海軍學院新聞網(USNI)3月2日報道,美國印太司令部在即將到來的財年中,正在尋求46.8億美元,來支持「太平洋威懾計劃」,印太司令部希望從2023財年到2027財年,獲得226.9億美元,以實現其目標。
關於「太平洋威懾計劃」的內容,印太司令部司令戴維森向國會解釋說,美國需要在西太平洋第一島鏈,分散建立能經受敵人攻擊的精準打擊作戰網絡,在關島部署地基神盾導彈防禦系統,在太平洋島國帕勞部署戰術多功能雷達,並且在該地區各處建立多個作戰領域訓練基地,以便美軍和盟軍可以一起訓練、共同作戰。
美軍印太司令部南海軍事行動計劃
美軍顯然正在加強在西太平洋的存在和作戰能力,並為未來幾十年與中共的衝突做準備。
3月7日,前美國海軍上將斯塔夫里迪斯(James Stavridis)在《日經新聞》(The Nikkei)上撰文,透露了美印太司令部的南海行動計劃,並說這些計劃已送回五角大樓,等待新任國防部長奧斯汀全面審查。
方案之一是,發揮美國海軍陸戰隊的作用,在南海與中共打海上的游擊戰(guerrilla warfare),中共在南海的軍事化人工島礁,將成為極具誘惑的目標。海軍陸戰隊將深入南海內部,使用武裝無人機、進攻性網絡、導彈,甚至對艦打擊武器,攻擊中共海上力量,包括陸地作戰基地。
除此之外,美國海軍還將更加積極地在中國近海巡邏,並逐步將盟友納入自由巡邏隊伍中,反擊中共自稱的南海主權。
五角大樓特別希望將英國、法國和其它北約盟國加入南海巡邏,事實上,在最近的布魯塞爾北約防長會議上,討論了在面對中共不斷上升的軍事能力時北約能發揮的作用。
美國還希望說服澳洲、紐西蘭、印度、日本、南韓、新加坡和越南,都參與南海巡邏。美國的目標,是建立一個全球海上聯盟,共同應對中共艦隊。
除了美國海軍外,美國空軍很可能會在亞太地區,包括在一些非常偏遠的小島上,廣泛部署更多的對陸攻擊遠程轟炸機和戰鬥機。
美軍還將在靠近中國大陸附近部署部隊,包括增強駐紮在南韓和日本的美軍能力,陸軍和空軍也會與台灣進行額外的訓練和演習。新組建的美國太空部隊,也被期待將情報和偵察集中在該戰區。#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